首页 理论教育 丝绸之路开辟前的东国

丝绸之路开辟前的东国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国”一词最早出现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齐国位于成周之东,故赵平原君称齐国的鲁仲连为“东国”鲁仲连先生[11]。商代和西周时期,随着东部控制区域的扩大,“东国”所指的范围也不断向东、向南拓展。楚国的“东国”得到了周王室和其他诸侯国的认可。但无论“东国”的指向如何变化,始终都依赖于一个政治中心的存在,“东国”指的是位于中心之东的区域。

丝绸之路开辟前的东国

“东国”一词最早出现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甲骨文有“四戈”的记载,如按陈梦家“四戈”为“四或、四国”的推断,则“东戈”应为“东或、东国”,指的是商国都大邑商之东的边境之地[6]。西周时期的金文中也有“东国”一词,《明公簋》:“唯王令明公,遣三族,伐东国。”[7]《禹鼎》:“亦唯噩侯驭方,率南淮夷、东夷,广伐南国、东国。”[8]同时,“东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文献中也经常出现,《荀子》:“故周公南征而北国怨,曰:‘何独不来也!’东征而西国怨,曰:‘何独后我也!’”[9]周书灿认为西周时期区分“东国”与“西国”的中心不是宗周而是成周[10],那么“东国”指的是位于成周之东的诸侯国。齐国位于成周之东,故赵平原君称齐国的鲁仲连为“东国”鲁仲连先生[11]

商代和西周时期的“东国”,基本上是以洛邑为中心观察中国东部地区而得到的一个政治、地理、族群等综合性概念,指的是洛邑之东的多个诸侯国,属于“天下观”中从中心向边缘扩散之差序格局的东方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东国”除了可指成周之东的诸侯国外,还可指某一诸侯国的东部疆域。

管仲曾向齐桓公建议:“隰朋聪明捷给,可令为东国(东国,谓自齐东之国,令隰明理之)。宾胥无坚强以良,可以为西土(西土,齐西之土,令胥无之国与士交兵)。”[17]管仲所说的“东国”,是以临淄为中心的齐之东部疆域,与周王室语境中的“东国”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和指向。

楚国的东部疆域也可称“东国”,鲁昭公十四年“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杜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这里的“上国”即是“西国”;“使屈罢简东国之兵于召陵”,杜注云“兵在国都之东者”[18],楚国的“东国”和“西国”是以楚之国都为中心确定的。(www.xing528.com)

楚国的“东国”得到了周王室和其他诸侯国的认可。薛公与韩、魏联合进攻秦、楚两国,借兵乞食于西周,韩庆为周室说薛公时曾提到“而以楚之东国自免也”“齐得东国而益强”[19]等语,说明周室承认楚之“东国”的存在。楚怀王死后,薛与韩、魏进攻楚国的“东国”,楚国欲“以东国为和于齐”,秦王得知后请求楚国“毋与齐东国”[20],说明秦国、齐国等也承认楚国对“东国”的控制。据陈伟考证,楚国的“东国”大体相当于今河南东南部、江苏和安徽北部、中部以及鲁南一带[21],基本上位于周代“东国”的范围之内。

战国时期“东国”内涵和指向的变化,与周王室的没落和齐、楚等地方势力的兴起有关,也反映出以成周为中心之“天下观”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正如日本学者安部健夫所说,战国时期的“天下”一词是为了重建纷乱的政治秩序而生的[22]。但无论“东国”的指向如何变化,始终都依赖于一个政治中心的存在,“东国”指的是位于中心之东的区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