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类似的工作已绘制成图(图2),但仍有不足。受限于直渠沿线的材料较少,只能另寻思路:在这里,考虑到渭河以南的地势走向,拟选取同样与渭河并行的唐代驿路作为一条参考线路,借以说明漕渠与渭河这两者之间的特殊关系。
据此而论,理由有四:其一,修汉渠时有“令齐人水工徐伯表”,《索引》注解:“旧说,徐伯表水工姓名也。小颜以为表者,巡行穿渠之处而表记之,若今竖标,表不是名也。”[50]如是说,汉渠修凿确经过一番详细的勘测选址,恰是说明了漕渠线路完全依循地势高低;同时,又以秦岭、渭河之间的地形限制,迫使驿路与漕渠、渭河三线并排而行东西走向,从而提供了相互参照的可能。其二,渭河以南的唐代驿路是一条基本固定的陆上交通线路,并且沿袭至今,如“惟论唐人之两京行旅,其陕州以西之路线固与今陇海铁路线略相同”,这一点可以为今天的绘图、定位提供更直接的地理依据。其三,就工程选址来讲,驿路通常要建造在地势高兀处以躲避洪涝,而渠道则恰好相反,必须要深挖于地势低洼处导流;按此地势并行,两相之间高低自分,完全能够将漕渠行径的范围再进一步缩小到驿路与渭河之间,降低绘图难度。其四,鉴于严耕望先生已在《唐代交通图考》中详细讨论过“长安陕州间驿程”(图3)[51],在此基础上,本文拟逐一提取直渠沿线的各处驿站加以整理,势必会大幅提高工作的精度。
如图所示,经严耕望先生整理,“乃知长安至陕东崤坂间置驿二十二三,驿名无考者仅三四而已”[52]。按直渠行径,从灞河以东的滋水驿直至渭汭处潼关驿,共计有驿馆设置14处,现摘录如下:
图2 关中漕渠图
(引自马正林《渭河水运和关中漕渠》,《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4期,第93页。)
图3 唐代长安至潼关驿程图
(据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卷一《京都关内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90页,《唐代长安洛阳道驿程图》改绘。)(www.xing528.com)
表1 直渠沿线驿馆一览表
在此基础上,拟将驿馆位置逐一定点,转化成具体的地理坐标,继而做连点接线的工作,以先行还原驿道线路(与连霍高速公路线大体一致);再据此驿道线路与古今河道作为参考,结合实地勘察所见,依循地势走向,可以绘制出一条较为准确的漕渠线路(图4)。
据图而论,漕渭沿线尤以临潼、渭南这两段渠道最为特殊,似有因古今河道的摆动使渭河与漕渠在线路上交错重合。事实上,像清人胡渭就已注意到了渭河以南“津渠交络,离合不常”的现象,并提出了“自长安以东,古渭水之经流,当行今渭水之北,不知何代渐堙,而遂以漕渠为经流”的假设[53],此为“渭水夺漕”一说。但是,马正林并不完全赞同这一说法,按其论述,渭河确有在渭南附近“侵占了汉唐漕渠的故道”,但也只是部分侵夺了漕渠线路,尚未完全要以漕渠为径流[54]。如是,临潼段亦存在类似的情况[55]。
(据史念海主编:《西安历史地图集》,西安地图出版社,1996年,第77页,《唐时期图·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改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