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珞珈山一区十八栋: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的标志建筑

珞珈山一区十八栋: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的标志建筑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受经费限制,最终决定修建18栋,因此便有了“一区十八栋”之名,并沿用至今。一区十八栋是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的标志建筑之一,于1930年11月开工,1931年9月完工,位于珞珈山东南面湖拔110多米的山腰,背山面湖。虽然后来住宅区变更为21栋,但人们沿用习惯叫法,称之为“十八栋”。十八栋因地处珞珈山南麓,避免了冬季呼啸南下的北风,而太阳由东南升起,由西南降落,刚好一整天跟这排别墅打了个照面。

珞珈山一区十八栋: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的标志建筑

承  建:汉协盛营造厂

设  计:开尔斯

建成时间:1931年

文物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

武汉大学总体规划确定之后,又进行了细化规划设计,将珞珈山东南边定为教师第一住宅区,并规划建造40栋单栋和联体的别墅,作为引进教授的住宅区。然而受经费限制,最终决定修建18栋,因此便有了“一区十八栋”之名,并沿用至今。一区十八栋是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的标志建筑之一,于1930年11月开工,1931年9月完工,位于珞珈山东南面湖拔(以东湖的水平面为基准)110多米的山腰,背山面湖。整体建筑采用英式乡间别墅风格,但每栋建筑都有其特点,后增盖4栋。日军侵占武汉后,将部分别墅的内部构造改成日式,并拆除了1栋。虽然后来住宅区变更为21栋,但人们沿用习惯叫法,称之为“十八栋”。

抗战时期,周恩来郭沫若分别居住于一区19栋27号、12栋20号。此外,曾有不少著名教授和学校领导在十八栋居住,如曾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的法学家王世杰,教育家王星拱、皮宗石,国际法学家周鲠生,数学家刘正经、昊维清、汤璪真,物理学家查谦、桂质廷、许宗岳,化学家陶延桥、陈鼎铭、黄叔寅、查全性,微生物学家陈华癸,植物生理学家汤佩松,植物学家钟心煊,病毒学家高尚荫,林学家叶雅各,机械工程专家郭霖,土木工程学家缪恩钊,桥梁专家余炽昌,矿冶学家邵逸周,哲学家范寿康、高翰,古文字学家刘博平,文学评论家陈源及其夫人、作家凌叔华,历史学家吴于廑、方壮猷,经济学家杨端六及其夫人、作家袁昌英,经济学家陶因、朱祖晦,法学家刘秉麟、葛扬焕、蒋思道,翻译家方重、李儒勉,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徐天闵、刘永济、席鲁思等。此外,还有“珞珈三女杰”之一的作家苏雪林在此居住过。十八栋因地处珞珈山南麓,避免了冬季呼啸南下的北风,而太阳由东南升起,由西南降落,刚好一整天跟这排别墅打了个照面。所以,一年中的很长时间,这里都是一派静谧祥和。(www.xing528.com)

周恩来旧居

周恩来旧居

周恩来故居为一区19栋27号,位于珞珈山南坡,是一栋坐北朝南的西式三层楼房,红瓦青砖,地基开阔,庭前屋后被参天大树环绕,通往山下的是几条石阶小径。别墅由两个哥特式风格的拱形门栋分开,楼栋之间有一座精致花园,种着一棵大芭蕉树。1938年,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武汉大学校区住进了诸多国共军政要员。时任中共代表团负责人周恩来与夫人邓颖超在当年4月至8月居住于这栋英式田园风格的别墅小楼,经常与爱国民主人士、抗日将领谈心,共商抗日大计,并在此热情接待过埃德加•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史沫特莱等国际友人,这栋楼房也因此成为接待中外友人的场所,各界来访人士不断。其间,周恩来总是鼓励他们努力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一位姓王的老先生在同周恩来亲切交谈后,深受鼓舞,将在海外募集到的资金全部用于购买药品物资,并将其运到抗日前线。一位姓胡的医生,和周恩来谈话后,毅然携妻子带着周恩来写的介绍信奔赴延安……在武汉大学期间,周恩来还同郭沫若一起组织并直接领导了“抗日活动宣传周”“七七抗战一周年纪念”“七七献金”等抗日宣传活动。因周恩来在十八栋积极推动国共合作全民抗日,这栋小楼又有“国共合作抗日小客厅”之誉,成为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的重要见证。周恩来还曾在学校大操场连讲两个晚上,内容是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号召青年知识分子行动起来,投身抗日救亡斗争。1983年,这栋建筑被武汉市政府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武大早期建筑群的一部分,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沫若旧居

与周恩来故居同时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还有郭沫若故居。1938年4月至8月,著名学者、诗人郭沫若和夫人于立群在一区12栋20号居住。该幢楼房于1930年11月开工,1931年9月竣工。建筑面积236平方米工程造价1.5万元,是一栋两单元三层砖木结构的别墅。背山面湖,下层有用人室和厨房,上两层都有客厅、书房、卧室、浴室,还有可以眺望湖光山色的阳台。郭沫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厅长,在此开展过抗日文化宣传工作。旧居旁边有一条石阶小路,至今保存完整,武大把它叫作周恩来小路。这条路在郭沫若的回忆中也有记述:“周公和邓大姐也住到靠近山顶的一栋,在我们的直上一层,上去的路正打从我们的书房窗下经过。”郭沫若的另一位邻居是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黄琪翔,他这样记述两家的位置:“不久黄琪翔搬来了,做了我们的邻居。那是一栋比翼建筑,站在月台上两家便可以打话。”尽管郭沫若在武汉大学只住了四个月,而且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但武大的优美景色、他在这里的工作状态,以及周围的邻居,给郭沫若留下了一生中最为深刻的回忆:“有这样的湖景,有这样的好邻居,我生平寄迹过的地方不少,总要以这儿为最接近理想了。”因此,他称赞武汉大学为武汉三镇的“世外桃源”。1961年,郭沫若故地重游,并在其旧居前留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