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城印记:武汉大学老图书馆的建设与保护

江城印记:武汉大学老图书馆的建设与保护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馆背对东湖,南向珞珈山,雄踞在狮子山制高点。图书馆于1933年10月开工,1935年9月竣工。图书馆工程开工前,李祖贤查看了结构设计图,断定支撑柱截面不够,将会导致斜裂缝,随即提出修改设计的要求。由于六合公司施工质量极高,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主体结构至今仍坚固如初,完好无损地屹立于狮子山顶。

江城印记:武汉大学老图书馆的建设与保护

承  建:六合贸易工程公司

建成时间:1935年

文保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以图书馆为整个校园的标志性建筑和规划中心。图书馆背对东湖,南向珞珈山,雄踞在狮子山制高点。前面就是樱顶、老斋舍,左右两侧分别矗立着文、法学院,三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坐落在狮子山上,琉璃蓝瓦,飞檐翘角,朴实庄重之中又显得流畅灵动。图书馆于1933年10月开工,1935年9月竣工。总面积4767平方米,造价34.4万元。这座雄踞于狮子山顶的皇冠形仿故宫建筑,庑殿顶、八角垂檐、大跨度空间,巍峨典雅,中西合璧。

图书馆由一座主楼和前后两翼的四座附楼联结而成,位置突出醒目,跨度达18米,正面五楹、中间三楹为大阅览室,两边有两层楼的副楼,后面的两角各有一书库楼。中央主体在方形四隅切角,呈八边形,主体突出于四角的附楼,有古代藏书阁的含义。整体外观为中国传统殿堂式风格,屋顶覆绿色琉璃瓦,以八角攒尖起势而以歇山顶收尾,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宫殿式建筑的威武和庄严。内部则采用了西式的回廊、吊脚楼、石拱门、落地玻璃等。台阶高耸、石墙宽厚是典型的欧式风格,而往上墙中镶木、屋顶四角精配奇禽走兽则是中国建筑范式。在结构技术上,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组合式钢桁架混合结构承重,大大节省了木材,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率先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仿中国古典建筑的成功之作,也是将中西建筑设计理论、技艺、手法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佳作。整幢建筑将图书馆建筑的新功能、新结构与中国传统藏书阁形式有机结合,反映了特定的时代背景,蕴含深厚的历史沉淀,是综合运用中西方建筑手法的典范。(www.xing528.com)

建筑虽然采用西式新结构、新材料,但外部装饰极具中国传统特色。顶部塔楼是八角重檐、单檐双歇山式,上立七环宝鼎,屋顶有采暖烟囱,屋顶南面两角有云纹照壁,护栏以左右的勾栏和中央的双龙吻脊,形成“围脊”的效果。两座附楼之屋脊与大阅览室相连,这在建筑学中称为“歇山连脊”,在现存老房子中亦属少见。穿过古色古香的门廊,步入明亮高穹的大厅,更能体会到一种庄重与和谐,宁谧与典雅。塔楼阅览厅的外墙为八边形,并设有环形外走廊,供阅览者休息和游人观光。图书馆内外部装饰极为讲究。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的老子为“周守藏室之史”,也就是说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图书馆馆长”或“档案馆馆长”。因此,图书馆大门上方镶有老子的全身金属镂刻像。屋脊、环廊、檐部等处有蟠龙、云纹、斗拱和仙人走兽的精美图案。

武汉大学图书馆的设计师是英国人。图书馆工程开工前,李祖贤查看了结构设计图,断定支撑柱截面不够,将会导致斜裂缝,随即提出修改设计的要求。而英籍建筑师执意要按自己的设计来施工,结果建筑建造过程中普遍出现开裂情况,不得不按照李祖贤提出的方案进行修改弥补。图书馆工程施工中,由于墙体砌砖方法不对,承重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工程业主方监理缪恩钊教授要求施工单位采取补强措施,在大阅览室四角增加四对钢筋混凝土柱子。六合公司为这一补强措施而增加造价2万元。

图书馆处在校园制高点,体量大,跨度长,飞檐翘角,龙凤卷云,古朴典雅,朴实庄重,是武汉大学校园内最美观雄伟的传统建筑物。清晰的轮廓、流畅的线条、飞翘的脊檐、恢宏的气势,都使这座建筑成为凝固的音乐。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东西交融的文化氛围也足以令每一位观赏者为之倾倒。图书馆北望东湖碧水,南与原工学院大楼(现行政楼)遥相呼应,登顶鸟瞰,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蔡元培胡适陈独秀董必武周恩来郭沫若朱德罗荣桓等各界要人和外国元首来武汉大学时必登此楼。

由于六合公司施工质量极高,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主体结构至今仍坚固如初,完好无损地屹立于狮子山顶。1985年武汉大学新图书馆建成后,这里成为图书馆古籍馆(特藏部)和校史馆,迎接八方来客,以感受珞珈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