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方圣鱼传四方-中国游艺史话典藏版

东方圣鱼传四方-中国游艺史话典藏版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是金鱼的发源地,金鱼曾作为“友好使者”,直接或间接地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这些国家人民美化生活、观赏娱乐的重要爱物,被誉为“东方圣鱼”。随着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在“和金”“琉金”两种金鱼传入日本之后,称为“狮子头”的中国金鱼,经过台湾转到日本。由于背鳍消失,背的形状发生弯曲,很像日本妇女用的发梳,所以又称“梳子背金鱼”。中国金鱼在17—18 世纪首先由意大利传教士带回欧洲。

东方圣鱼传四方-中国游艺史话典藏版

中国是金鱼的发源地,金鱼曾作为“友好使者”,直接或间接地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这些国家人民美化生活、观赏娱乐的重要爱物,被誉为“东方圣鱼”。

金鱼是由鲫鱼演化而来的特色观赏鱼类,在南宋以前大都被称326为金鲫鱼,饲养处在半家化状态,到南宋时经过人们不断的选育、繁殖和变异,基本上完成了金鲫鱼向金鱼的演化。明代以后,金鱼已成为大众化的观赏玩物,颜色鲜艳,体形小巧,富有美感的金鱼被养在陶制鱼缸或玻璃鱼盆中,摆放在庭院里和房间的书案上,形成社会风气。明代郎瑛《七修类稿》记载:嘉靖年间杭州养金鱼“人无不好,家无有不畜,竞争射利,交相争尚,多至十余缸”。明代屠隆《金鱼品》是中国最早的金鱼专谱,记载了近30 个金鱼品种,其中一个金鱼品种“银管”在扬州、苏州、无锡等地竞相饲养。之后明代张丑《硃砂鱼谱》、屠隆《金鱼品》、清代蒋在邕《朱鱼谱》、句曲山农《金鱼图谱》等金鱼著作问世,表明中国金鱼已经成熟阶段,为后世留下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

清代《金玉满堂》年画

从明代开始,金鱼走出国门,被其他国家引进。日本是中国金鱼输入最早、品种最多的国家。1502 年(明弘治十五年,日本文龟二年)2 月26 日,中国泉州商人携带一批绯鲋(金鲫鱼)从泉州乘船到达日本长崎,在山阪城(今大阪附近)居住下来。这个记载出自日本安达喜之于1748 年编写的《金鱼养玩草》,是中国金鱼传入日本的最早记载。金鱼一到日本,王公贵族、武士官吏都纷纷出高价争购,加以饲养,成为他们心爱的玩物。这批中国金鱼在日本不断繁衍,形成现在日本人称为“和金”的那种金鱼。“和金”是日本金鱼中古老而常见的家族。它体形细长,颜色以红、红白为主,体质强健,适应能力强。

1682 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派遣官员携带大批物品出使琉球,其中就有中国金鱼。1772—1788 年,相当于日本安永和天明朝代,这种在琉球繁殖起来的中国金鱼传到了日本的鹿儿岛县,经过日本人的改良,形成一个新品种,名为“琉金”,意思是从琉球传入的金鱼。琉金体形短圆,脊背弯曲,头小而尖,所有的鳍都很长,外形很有视觉冲击力,颜色有红、白、五花三种。日本人认为琉金是高档金鱼的代名词,改良品种红白琉金、宽尾琉金特别受欢迎。

随着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在“和金”“琉金”两种金鱼传入日本之后,称为“狮子头”的中国金鱼,经过台湾转到日本。这是一种头上包有厚厚一层肉瘤的金鱼,相当珍贵美丽,日本人不断改良,最终培育出闻名于世的“兰寿金鱼”。兰寿金鱼都没有背鳍。由于背鳍消失,背的形状发生弯曲,很像日本妇女用的发梳,所以又称“梳子背金鱼”。它们的尾鳍有三尾、四尾、樱花尾,颜色有红、黄、橙黄、白、红白花斑等。又过了几十年,中国金鱼中的龙睛鱼、珍珠鳞、水泡眼、望天眼、紫帽子等品种都陆续输入日本,成为中国金鱼在外国品种最多的国家。

在日本浮世绘中有一种画风独特的“横滨绘”,出现于幕府末期到明治初年,主要描绘的是横滨港、商馆建筑和外国人生活等内容,为浮世绘注入新的活力。五云亭贞秀(1807—1873),是日本浮世绘歌川画派的著名画家,所以也叫歌川贞秀。1861 年,他画有一幅《横滨商馆拂兰西人金鱼玩图》,描绘了横滨幕府金洋汽车旅馆里一位法国妇人正在观赏金鱼的场面。当时横滨是日本对外开放的两个港口之一,大量西方人来到横滨进行贸易,日本的金鱼也由此传入欧洲和美国。(www.xing528.com)

日本歌川贞秀《横滨商馆拂兰西人金鱼玩图》,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中国金鱼传到朝鲜的时间应该早于日本,明清两代朝鲜使臣出使记录统称为《燕行录》,记载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其中《入沈记》记述了中国的金鱼,“人家多养金鱼者,有红黄紫驳四种,形如鲋大,不过数寸,而尾分三歧,若蝦尾然”。之后,金鱼传入朝鲜。19 世纪朝鲜学者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也写道:“近世有金花鱼自燕(指北京)来者,贵家多养之。……第其色各异,而金鱼为总号。予取金鱼比诸石竹花者,其种变幻不一,其故也。”

中国金鱼在17—18 世纪首先由意大利传教士带回欧洲。1643 年(明崇祯十六年),意大利耶稣会教士马尔蒂诺·马尔蒂尼(MartinoMartini,1614—1661)来到中国,在杭州、兰溪等地传教。他非常喜好中国文化,特地为自己起个中国名字,“卫匡国,字济泰”。杭州是中国金鱼在南方的养殖中心,马尔蒂尼很快就被美丽的金鱼所吸引。他在《中国新地图册》中写道:“中国人非常喜欢这种小金鱼,常常将它们放在家中或花园里的漂亮的鱼缸中精心喂养。如果小鱼的尺寸完美,甚至可以卖到两三个金币。”1651 年(清顺治八年),因罗马教廷内部发生礼仪之争,马尔蒂尼奉命返回罗马。马尔蒂尼在他的学生郑维信的陪伴下,从福建乘荷兰商船,途经荷兰返回意大利。临行前,马尔蒂尼购买了“龙睛”和“红头”等金鱼品种,装在直径三尺、高六尺的带盖木桶里。这些金鱼经过几个月的海上颠簸,居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在荷兰展出。马尔蒂尼在他《致杭盖洛神父的信》中说:“我奇迹般地发现,这些瑰丽神圣的中国金鱼竟然活着,已长到八英寸。它给教友们带来难以比喻的惊奇和赞美,它使荷兰博物学家为之倾倒。你要知道,我是多么快活,这是我的中国学生郑玛诺(郑维信)的伟大功绩。这些中国金鱼将留在荷兰,我相信,这将是个历史事件。”就这样,中国金鱼漂洋过海第一次来到欧洲的荷兰。随后荷兰的生物学者经过不断地认识实践,终于在1728 年人工养殖金鱼成功。随后,中国金鱼又传到其他欧洲国家,受到这些国家人民的喜爱。英国人基于欧洲人的审美观念,培育出伦敦朱文金、布里斯托金鱼等新品种。在19 世纪欧洲艺术家的作品里常常可以见到金鱼的身影。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有一幅佚名的绘画作品,一位身穿欧式服装的男士手提鹦鹉,夫人和孩子好奇地观看,房间放置一件硕大的玻璃鱼缸,红、墨、白的金鱼在游动。有趣的是画面中还有一位中国男士和他的男孩,很有可能欧洲人为了畜养好金鱼,把中国的“鱼把式”和金鱼一起请到了欧洲。

欧洲家庭畜养中国的金鱼、鹦鹉,清代佚名画家绘,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19 世纪中,广州商人方棠,在美国旧金山经商20 年,积累了万贯家财。他深知美国人好奇的心理,从广州运进了一批“龙睛金鱼”,以每条30 美元作为起码的价格,公开拍卖。结果,购买者十分踊跃,拍卖七天,所有金鱼全部售完,有一条金鱼卖到170美元。与此同时,方棠还推出中国的佛山陶瓷鱼缸,配合金鱼出售。金鱼传入美国后,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中产阶级家庭中时髦的观赏摆设。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赛珍会,中国金鱼盛在华贵的龙瓷鱼缸里,使美国观众叹为观止。经过赛珍会,全美国都认识了美丽的中国金鱼。

此外,中国金鱼还流传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南洋国家,并辗转到南美的墨西哥、古巴、秘鲁等国。到20 世纪初,被誉为“东方圣鱼”的中国金鱼已经传到世界几十个国家,成为这些国家人民喜爱的观赏动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