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寻《群婴斗草图》-中国游艺史话

探寻《群婴斗草图》-中国游艺史话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金廷标《群婴斗草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斗草游戏起源的确切时代,学术界的说法并不一致。金廷标的《群婴斗草图》描写的正是春天踏青时节,儿童们相聚嬉戏斗草的景象,为我们提供了斗草游戏在采集、比斗等具体方法上的形象资料。金廷标的《群婴斗草图》表现的正是斗草游戏中这种“武斗”的情景。《群婴斗草图》共画有10 个男孩,图的左下方有3 个,一个蹲着身子在拔草,两个对面站着正在斗草。

探寻《群婴斗草图》-中国游艺史话

清代宫廷画家金廷标,字士揆,浙江乌程人,乾隆南巡时召入宫廷供职,可惜十年后就亡故了。金廷标画技高超,山水花卉、人物佛像无不精湛,深受乾隆的赏识,几乎每幅作品都有御题诗跋,甚至一幅作品多次题咏。如今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收藏金廷标《群婴斗草图》,有乾隆御题诗:“垂杨奇石草芊萋,红绿倾篮斗贾低。赤子之心爱生意,名言那识有濂溪。甲申夏日御题。”此图描绘了儿童斗草的场景。画面上清溪流畅,绿柳垂荫,十个男孩在青草湖石间斗草。他们有的在找草,有的正在争斗,输了的垂头丧气,赢了的兴高采烈。此图笔法典雅工整,设色艳丽,人物传神生动,正如乾隆对金廷标的评价:“绘事不难难得神,精描粗写每超伦。足称世画无双画,可惜斯人作古人。”

斗草亦称斗百草,顾名思义,就是以各种花草相斗来决胜负的游戏。古往今来,斗草之戏流行于全国各地,北京叫“拔根儿”,东北叫“勒筋儿”,江浙一带则称“斗老将”。斗草的起源与古代采草药治病有直接的关系。古人采集各类花草,辨别药性,逐渐形成在每年五月初五,遍采草药,煮汤沐浴以防疾病的习俗,这也就是端午节的由来。人们在采药的过程中互相比试,看谁采得多,谁的植物知识丰富,斗草游戏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清代金廷标《群婴斗草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斗草游戏起源的确切时代,学术界的说法并不一致。《诗经》中有一篇《周南·芣苢(fú yǐ)》,描写古人欢快地采摘芣苢的场景。关于《芣苢》篇的主题是什么,后代学者争论不休,其中,汉代申培在《诗说》中认为,就是古代儿童斗草嬉戏时所唱的歌谣。芣苢就是车前草,车前草长茎有韧性,是后世人们斗草时常用草种。清代女词人顾太真《迎春乐词》描写春天儿童斗草、放风筝的场景,所采的草就是芣苢、茵蔯。词云:“暖处有,星星细草,看群儿,缘阶寻绕,采采茵蔯芣苢,提个篮儿小。”

南北朝明清时期,端午节风俗有“蹋百草”的活动,这与斗百草的起源有关。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楚人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古乐府》也有“阳春二三月,相将蹋百草”的诗句。“蹋”与“踏”同。“蹋百草”也叫蹋百草露水,是古代端午节一种禳灾风俗。在端午的早晨,人们纷纷赤脚到有露水的草地上行走,让足部沾满清凉的露水,古人认为端午日的露水有祛毒的作用。这种风俗使人们对大自然的草木植物有了更多的认识,久而久之,人们在“蹋百草”活动中增加休暇娱乐的内容。唐代韩鄂《岁华纪丽》中说:“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唐代徐坚编类书《初学记》,引用《荆楚岁时记》并注释说,蹋百草是“今又有斗百草之戏”。可见到唐代“斗百草”才演变成一种娱乐游戏活动。

唐宋两代时,斗草游戏非常盛行,似乎是一年四季,无论男女老幼都乐此不疲。斗草的魅力和情趣被诗人们记录下来。儿童自然是斗草的主角,白居易《观儿戏》诗曰:“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贯休《春野》诗中写道:“牛儿小,牛女少,抛牛沙上斗百草。”陆龟蒙《自遣》诗也有:“稚子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的诗句。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云:“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陆游《遣兴》:“闲投邻父祈神社,戏入群儿斗草朋。”满地尽是花草枝叶,就知道是儿孙们在斗草,放牛娃抛下牛儿不管,埋头玩斗草,遇上名贵的草种竟然不知道名字,引得大人也来参加。

清代改琦《斗草仕女图轴》,常熟博物馆藏

明清两代的斗草游戏已经形成清明节令风俗,出现了较为完整的游戏规则和新玩法。金廷标的《群婴斗草图》描写的正是春天踏青时节,儿童们相聚嬉戏斗草的景象,为我们提供了斗草游戏在采集、比斗等具体方法上的形象资料。斗草的方法,主要有“文斗”和“武斗”两种。文斗是众人采到花草后聚在一起,一人报出自己的花草名,其他人各以手中的花草名来对答,还要求对仗,比如:“狗耳草”对“鸡冠花”之类。当一个人报出的花草名,其他人都对答不上时,这个人就赢了。《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中,早春时节,香菱、芳官、藕官、荳官等在草地上斗草,斗法就是文斗。(www.xing528.com)

“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人,都满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荳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荳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我这一枝并头的,怎么不是?’荳官没的说了。”

这段文字,绘影绘声,口吻毕肖,把一群女孩子们斗草的情态笑貌,写得传神极了,显示了文学大师的浑厚笔力。

当时也有以谁的花草最少见、名贵、吉祥来决胜负的。清人李声振《百戏竹枝词》有《斗草》诗云:“一带裙腰绣早春,踏花时节小园频。斗他远志还惆怅,惟有宜男最可人。”诗前李声振作序说:古代人很早就有斗草的游戏,是“以吉祥而少见者取胜”。诗中的“远志”“宜男”都是草名。“远志”被古人引申为有远大的志向,但最终也比不过“宜男”,因为“宜男”又叫“忘忧草”。人生在世,谁无忧伤?如果人达到忘忧的境界是最可贵的。所以,斗草时,谁得了忘忧草,谁就稳操胜券了。“文斗”充满着文学的趣味,在优雅的游戏中增长植物学的知识。

明代斗彩婴戏杯,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武斗”的方法是两人持草相对,每人两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一端,让双方的草茎相勾搭,然后用力一拉,谁的草茎被拉断就是输家。金廷标的《群婴斗草图》表现的正是斗草游戏中这种“武斗”的情景。在文献中缺乏有关“武斗”记载的情况下,此图对此做了真实而细致的描绘,显得十分珍贵。

《群婴斗草图》共画有10 个男孩,图的左下方有3 个,一个蹲着身子在拔草,两个对面站着正在斗草。他们所拔的和用来斗的是车前草的花茎。图中部,5 个男孩围成一圈儿,中间二人在斗,其他人在旁观看助兴。正在斗的男孩中,一人的竹篮中花草还满,另一个篮中则已经用完了,他们之间的空地上散落着一片残枝败叶,表现他们已经斗了好久了。范成大诗中所写的“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正是这种“武斗”之后的景况。还有两个男孩在远处找草,然后用衣襟兜着花草赶来参加。《群婴斗草图》细致地描绘儿童斗草游戏中的“武斗”全过程,为我们了解古代斗草之戏提供了宝贵的形象资料。

一般说来,“文斗”较适合于文人或闺阁仕女们,“武斗”则更多地流行于男孩子之中。但无论“文斗”还是“武斗”,对于人们增长植物知识和诗文辞赋,亲近认识大自然,陶冶性情都很有益处。斗草是一项历史悠久、健康绿色的游艺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