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对高尔夫运动起源问题争论不休,苏格兰、荷兰、日本、中国等国家的学者都认为高尔夫最早起源于自己的国家。从现代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历史来看,普遍公认现代高尔夫运动起源于14 世纪苏格兰,但是为什么一些国家还在讨论高尔夫的起源问题呢?这是因为球类游戏起源最早,一些国家历史上存在与高尔夫相近的球类游戏。在欧洲出现高尔夫球的二三百年前,中国也有一种用球杖击球,以将球击入球穴多少定胜负的游戏,名叫“捶丸”,是中国古代的“高尔夫球”。
捶丸之戏盛行于宋金元明四朝,但它最早源于唐代的“步打球”。唐代帝王、贵族爱好马球,由于骑马击球的奔腾迅猛,往往发生摔伤事故,因而为了适应贵族妇女不善骑马的需要,出现了一种徒步持球杖打球的游戏方法,名叫“步打”。唐代诗人王建《宫词》诗中有“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的诗句,说明这种用球杖击球的步打,在一千多年前的宫廷妇女中已经十分流行。
宋元之际,步打逐渐发展为捶丸之戏。宋代宫廷中常常专门为皇室贵族举行捶丸活动,供他们游乐。捶丸活动也受到儿童的喜爱。宋代苏汉臣《庭院婴戏图》绘有两个儿童各持小杖击球的生动形象,上有乾隆御题诗一首,诗云:“汉臣人物称精工,多作货郎宫布事。此幅却看具别撰,蕉阴球击双童戏。”元代宁志斋老人所著《丸经》叙中也说:宋徽宗和金章宗都喜好捶丸。在山西洪洞县水神庙明应王殿的壁画中,有一幅绘于元朝泰定元年1324)的《捶丸图》。图上,在云气和树石之间的平地上,两位身穿红袍的男子,手持球杖,各据一方。左一人俯身做击球姿势,右一人侧蹲注视前方地上的球穴。稍远处有两个侍者各持球棒,全神贯注地观看双方捶丸。这幅壁画生动地反映出元代捶丸的真实情况。
宋代苏汉臣《庭院婴戏图》摹本,原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一位以“宁志斋”为书斋名字的老人,总结过去和当时捶丸活动的方式和规则,著成《丸经》一书。这本书共二卷,三十二章,详细记述了捶丸的场地、用具、活动人数、方式、裁判规则等。宁志斋老人认为捶丸有益健康,尤其是对终日坐读、筋骨不舒的文人士大夫,可以“养其血脉,以畅四肢”。从事捶丸活动,先要选择有凸、凹、坡、坎等地形富于变化的场地,掘好一定数目的球穴,然后按分班对抗、多人对抗或二人单打三种形式,确定活动方式。活动开始,在离球穴60 至100 步的地方,用鹰嘴状或橘瓣状球杖将球击入球穴。三杖内击入者得一筹,如有犯规者,则少计一筹或倒扣一筹,最后以得筹多少定胜负。《丸经》是中国捶丸活动的唯一专著,因此显得十分珍贵。(www.xing528.com)
捶丸之戏,在明代的较大城市中仍很常见。明朝人周履靖在重印《丸经》跋中说:他年轻时游历全国城镇,看见许多人都玩捶丸。明宣宗朱瞻基亦爱好捶丸之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明宣宗行乐图》长卷,其中一段,描绘朱瞻基亲自下场捶丸的情景,为明代的捶丸活动留下了直观生动的记录。明代著名画家杜堇临摹五代周文矩《宫中图》创作长卷《仕女图卷》,描绘宫廷女子的休闲娱乐场面,有蹴鞠、弹奏、写真、梳妆、戏婴,也有几个仕女在林中玩捶丸的画面,展现了明代仕女丰富多彩的生活面貌。明宪王朱有燉《元宫词》写到宫廷捶丸,诗云:“苑内萧墙景最幽, 一方池阁正新秋。内臣净扫场中地,官里时来步打球。”
明代杜堇《仕女图》(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及至清代,捶丸之戏在中国急剧衰落,甚至绝迹。清朝末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现代高尔夫运动逐渐传入中国。
中国的捶丸与近世欧洲所流行的高尔夫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如都有球穴,都用带有弯头的球杖,以击入球穴多少定胜负等。学术界对欧洲高尔夫球是否源于中国的问题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在蒙古帝国军队大举西侵时候,欧亚交通洞开,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捶丸之戏由来往于东西方之间的人带到了欧洲,逐渐在荷兰、英格兰等国传开,对现代高尔夫球的出现产生了深刻影响,表明捶丸是现代高尔夫球的始祖之一。另一种意见认为,捶丸虽然与现代高尔夫运动有诸多相近之处,但是有一点明显区别,即高尔夫是双手握杆进行击打,场地是宽阔的郊野平原或山地,而从传世的捶丸图来看,捶丸是单手挥杆的,场地多是庭院,因此,捶丸与现代高尔夫运动的起源并不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