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徐铉在《稽神录》一书中记载了一个《海陵斗鹅》的神奇故事:后周显德二年(955),南唐所辖海陵郡(今江苏泰州)西村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有人看见两只大鹅在空中相互争斗,直斗得天昏地暗,最后两只鹅筋疲力尽,一齐坠落下来,被村民抓住,只见大鹅有五六尺长,双足形似驴蹄。村民把鹅杀了,分而食之,结果,吃鹅肉的人都中毒死了。第二年,南唐海陵郡就被后周军队攻占了。徐铉记录这件奇异之事,是把它看作海陵郡被攻占的征兆。不过,古代确实存在一种善于相互争斗的鹅和鸭,以及斗鸭、斗鹅的游戏。鹅和鸭一向被人们视作两种温驯的动物,它们真的能像鸡、牛那样善于争斗,供人赏玩吗?这要从我国悠久的养鹅、鸭历史讲起。我国是将野鸭、野鹅驯化饲养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西汉时编成的《尔雅》中就有关于家鸭、家鹅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书《吴地志》中有“吴王筑城以养鸭,周围数十里”的记载,说明长江流域很早就有了大规模的养鸭业。长期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根据不同用途对鸭、鹅进行培育和选择,形成了许多优良品种,汉代时,长江下游一带饲养的鸭、鹅,除供食用的肉鸭、肉鹅外,还培育出一种专门用来争斗的“斗鸭”和“斗鹅”。
这种“斗鸭”“斗鹅”体质强健,生性好斗。晋朝人崔豹在《古今注》中记载了一种善斗的鹅,说它形似天鹅,脖颈长八尺,善于争斗,尤好吃蛇。明代高启《斗鸭篇》中说:“吴多绿头鸭,性善斗。”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十上说:广东潮州有斗鹅之戏。鹅有三四十斤重,相斗时啄咬对方的眼睛。朝鲜《五洲衍文长笺散稿》记载,朝鲜半岛也出产善于争斗的斗鸭。古代以鸭、鹅争斗取乐的游戏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西汉景帝的儿子鲁恭王不学无术,贪图玩乐,不是营建宫室苑囿,就是驰马走犬,整日寻欢作乐。他还“好斗鸡、鸭及鹅雁”,每年花费两千石谷子。
斗鸭、斗鹅的游戏活动主要集中在盛产鸭、鹅的江南地区,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盛行。三国时,斗鸭、斗鹅受到统治者的喜爱。《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延康元年(220)魏文帝曹丕派使节到江南,向东吴孙权索求斗鸭、长鸣鸡、象牙、犀角等珍稀之物。“魏文帝遣使求斗鸭,群臣奏宜勿与。权曰:彼在谅暗之中,所求若此,岂可与言礼哉,且以与之。”文中“谅暗”本意是居丧时所住的房子,后来多指皇帝死后的丧期。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病逝于洛阳。孙权认为曹操刚刚去世,曹丕尚在守丧期间,只索求斗鸭,就不要跟他争辩礼仪了。黄初三年(222)东吴向曹丕进献斗鸭、孔雀、长鸣鸡以及各种珠宝。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确实出产优良的斗鸭。吴王孙权的儿子建昌侯孙虑十分喜好斗鸭游戏,在房前修建了一个精巧的斗鸭栏,也就是斗鸭场。他有时玩鸭而忘记了读书。大将军陆逊知道了,正颜厉色地对他说:“君侯宜勤览经典,用此何为。”你应该勤奋读书,增长才能,不可玩物丧志。孙虑感到很惭愧,马上就把斗鸭栏拆掉了。在今天湖南临湘市有一处名叫“鸭栏矶”的地方,相传就是孙虑当年斗鸭的地方。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辞赋、绘画也有一些有关“斗鸭”的史料。(www.xing528.com)
西晋文学家蔡洪曾作《斗凫赋》,认为“产羽虫之丽凫,惟斗鸭之最精”。此赋对斗鸭争斗的场面做了精彩的描绘:“……尔乃振劲羽,竦六翮,抗严趾,望雄敌。忽雷起而电发,赴洪波以奋击。”斗鸭拍动着羽毛,耸起羽翅,抬起厉害的趾蹼,望着敌方,忽然双方如惊雷乍响,闪电横空,冲向场中相互厮杀。从唐代裴孝源撰写的《贞观公私画史》得知,唐朝初年,宫廷还收藏有两幅斗鸭图。一幅是东晋画家顾宝先画的《高丽斗鸭图》,另一幅是南朝画家陆探微画的《斗鸭图》。可惜,这两幅画都未能流传到今天。这一时期,斗鹅活动同样流行。南朝人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东晋将领桓玄小时候,与兄弟们各养了许多鹅,相互进行斗鹅比赛,可是,桓玄的鹅不如兄弟们养的鹅善斗,常常被打败。他心里很是生气。于是在一天夜里,偷偷来到兄弟们的鹅栏,把鹅都杀了。第二天,家里人发现了死鹅,都以为是什么妖魔在作怪,赶忙告诉了桓玄的叔叔大将军桓冲。桓冲想了想,便笑道:“这是桓玄搞的把戏。”大伙一问,果然如此。
到唐代时,斗鸭、斗鹅的游艺活动仍然流行于上层社会中。《新唐书·田令孜传》记载:唐僖宗好斗鹅,数次来到兴庆池,与诸王斗鹅,赌注达五十万钱。《全史宫词》有诗云:“落叶流红出御沟,斗鹅池畔水悠悠。缘知礼部无尧舜,且向球场夺状头。”唐代诗人陆龟蒙则喜欢斗鸭。《夜航船》讲了一个陆龟蒙养斗鸭的有趣故事。一天驿使骑马经过陆龟蒙的斗鸭栏,无意间用弹弓打死一只斗鸭。陆龟蒙十分生气,对驿使说:“这只鸭子是最好的一只,会说人话,正准备进贡给皇上,可惜被你打死了。”驿使尽其囊中之金赔给陆龟蒙。随后驿使问陆龟蒙,鸭子真会讲人话吗,陆龟蒙笑道:“它会自己叫自己的名字,我逗你呢。”随后将金银还给了驿使。唐宋诗词中也多有写斗鸭、斗鹅的名句。唐代张籍《寄友人》诗云:“忆得江南日,同游三月时。采茶寻远涧,斗鸭向春池。”宋代陈允平《浣溪沙》云:“斗鸭阑干燕子飞,一堤春水漾晴晖。女郎何处踏青归。生色鞋儿销凤稳,碧罗衫子唾花微。后期应待牡丹时。”明清时代在江南和华南地区,斗鸭、斗鹅作为一种民俗游艺活动依旧保留着。明代张萱《春兴十章》有诗句云:“竹下抱孙看斗鸭,篱边呼鹤捕惊蛇。”沈守正《暮春》则描写斗鹅:“江城三月犹巢燕,野俗群儿喜斗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吴门画家陈淳的《斗鸭阑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