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素有“海滨邹鲁”之誉,文教昌明,人文荟萃,才俊辈出,灿若群星。故自唐代开发以来,鸿章巨著,锦文佳作,层见叠出,源源不绝,形成蔚然可观的厦门地方文献。作为特定地域之人文精神的载体,这些文献记录了厦门地区千百年来之历史发展与社会变迁,讲述着厦门地区千百年来之政教民生与人缘文脉,是本地宝贵之文化遗产,更是不可多得的地情信息资源,于厦门经济建设之规划与文化发展之研究,具有彰往考来的参考价值。
然而,厦门地处滨海扼要,往昔频遭战乱浩劫,文献毁荡散佚颇多,诸志艺文所载之厦门文献,十不存三。而留存于世者,则几成孤本,故藏家珍如拱璧,秘不示人,这势必造成收藏与利用之矛盾。整理开发厦门文献,是解决地方文献藏用矛盾的有效手段。它有利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之传播,有利于发挥地方文献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之作用,从而促进地方文献的价值提升。因此,有效地保护、整理与开发利用厦门地方文献,俾绵延千百年之厦门地方文献为更多人所利用,已成当务之急。
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而开发利用文献资源更是图书馆的一个重要任务。近年来,厦门市图书馆致力于馆藏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开发,费尽心思,不遗余力。为丰富地方馆藏,他们奔走疾呼,促成《厦门地方文献征集管理办法》正式颁布,为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提供法规保障;为搜罗地方珍本,他们千里寻踪,于天津图书馆搜得地方名士池显方的《晃岩集》完本,复制而归,俾先贤文献重返故里;为发挥馆藏效用,他们更是联袂馆人,群策群力,编纂《厦门文献丛刊》,使珍藏深闺的地方文献为世人所利用。厦门图书馆人之努力,实乃可贺可勉。
余观《厦门文献丛刊》编纂方案,入选书目多为未曾开发的地方文献,其中不少是劫后残余、弥为珍贵之古籍。如明代厦门文士池显方的《晃岩集》、同安名宦蔡献臣的《清白堂稿》等,皆为唯一存世的个人文集,所载厦门、同安之人文史事尤多,乃研究明代厦门地方史之重要文献;又如清代厦门文字金石名家吕世宜的《爱吾庐笔记》、《爱吾庐题跋》等作品,乃其精研文字,揣摩金石之心得,代表清末厦门艺术研究之时风;再如宋代朱熹过化同安时所著的文集《大同集》、明代曹履泰记述征剿海上武装集团的史料文献《靖海纪略》、清代黄家鼎权倅马巷时所著的文集《马巷集》、清代沈储记述闽南小刀会起义的史料文献《舌击编》等,亦都是厦门地方史研究的重要资料。这些古籍文献,璞玉浑金,含章蕴秀,颇有史料价值。更主要的是这些文献存世极少,有的可能已是存世孤本,急待抢救。《厦门文献丛刊》之编纂,不以尽揽历代厦门文献为能事,而是专注于这些未曾开发之文献,拾遗补缺,以弥补厦门地方文献开发利用之空白,实乃匠心独运之举。(www.xing528.com)
《厦门文献丛刊》虽非鸿编巨制,然其整理、编纂点校工作繁重,决非一蹴可就。愿编校人员持续努力,再接再厉,使诸多珍贵的厦门文献卷帙长存,瑰宝永驻,流传久远,沾溉将来。
是为序。
己丑年岁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