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下水环境改善成果展示

地下水环境改善成果展示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优先开发易于补充恢复的动态地下水资源,严格控制难以补给的静态地下水。对于超采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限采或禁采措施,使地下水储量逐步恢复,地下水位逐步提高,遏制地质灾害继续发展的势头,使地下水环境得到改善。地下水位是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显示器,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情况通过地下水位直观的反映出来。

地下水环境改善成果展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无序、过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我国许多地方已出现了一系列的地质、地下水污染问题,使地下环境不断恶化,若不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限制,实行科学开发,其后果将不堪设想。由此,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通过采取限采、禁采、回补等有效措施,科学地开发利用地下水,逐步改善地下生态环境,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一)编制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

1.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对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量、开发利用现状及水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为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1)明晰区域地下水资源量。依据原有资料,结合实际勘察,摸清区域地下水含水层的岩性、层位、厚度及水文地质参数,划分不同地质单元,计算区域地下水静储量、动态水量、资源总量、补给量及可开采量。

(2)调查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通过勘察、调查,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实际利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摸清实际利用量占可开采量的比重,是超采还是有一定开发潜力,若超采,引发了哪些地下生态环境问题及影响程度等。

(3)地下水质状况。对区域地下水质进行普查,看是否受到了污染,对已遭受污染的区域,查清所含主要污染物、浓度、污染源,对人民生活健康等的影响。

2.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

规划应根据地下水的分布特点、存储条件、开发利用现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情况,以水资源永续利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和可持续利用。根据地下水的开发程度制定相应的开发策略,对开发潜力较大的区域适当增大开发幅度,以腾出地下库容多调蓄水资源;对地下水超采区则应压缩开采量,逐步缩小超采范围、实现采补平衡,缓解、消除因超采地下水而引发的地质灾害。

根据地下水的存储、补给条件,应以开发浅层水特别是潜水为重点;限制开采承压水,应禁止开采深层承压水。

在规划中,要根据降水、地表水、地下水间的转化关系,为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创造良好的条件,注重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调度和配置,并优先开发利用地表水。

(二)科学开发利用地下水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科学地进行,根据各含水层的特点合理开发各层位的地下水。优先开发易于补充恢复的动态地下水资源,严格控制难以补给的静态地下水。对动态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量应限定在其可开发利用范围内,使开采量能够及时得到补给恢复,实现可持续开采。

对于超采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限采或禁采措施,使地下水储量逐步恢复,地下水位逐步提高,遏制地质灾害继续发展的势头,使地下水环境得到改善。

(三)强化地下水管理

地下水管理主要是对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在开发利用保护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过程中,必须相互协调,综合考虑。

1.强化管理

管理不能以单纯的行政指令,而应采用健全的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制度是人们的行为准则,通过建立健全地下水管理制度规范人们的取水行为,使各行业、社会成员都受到约束,引导各用水对象科学开发利用地下水。

运用制度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如取水许可制度、规划制度、节约用水制度、水权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资源优化配置制度、地下水资源监测制度等,为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制度的制定是基础,实施是关键,必须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使其充分发挥指导、约束作用。在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要监督、检查各项制度的实施情况、实施效果,使各项制度充分发挥管理约束效力,用制度管理取代传统的行政管理,保障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

2.明晰水权,合理开发地下水

按照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水要求,结合地表水供给情况,确定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可开采量和取水对象的开发层位、开发量,分配地下水的开采权,发放取水许可证,限定取水对象在许可范围内有计划的取用地下水,不得随意超采。

3.加强监控,有效控制地下水的开发

监控是保障地下水有序开发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控制目标的基本措施。

(1)水量控制。对各取水设备安装计量设施,实施取水计量,指导取水户按水权分配计划取水,对超量开采的用户,水资源管理部门将视情况采取限采或禁采措施,实现对超采的有效控制。只有各取水户的取水量均控制在许可水量内,其区域取水总量才不会超过可开采量,也就不会出现超采现象。(www.xing528.com)

(2)水位控制。地下水位是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显示器,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情况通过地下水位直观的反映出来。将水位监测装置安装在观测井(或取水井)内,定时观测,使水位控制在设定的变幅范围内,对于水位下降至设计水位以下时,应及时查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3)应用先进监测技术。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在水位、水质、水量监测装置上设置信息自动传输装置,与通讯、计算机网络组成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水文、水量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和预报,实现实时在线监控,为管理工作提供准确信息。

4.实行水源转换,替代地下水资源

对超采区特别是地下水漏斗区,应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引用地表水、雨洪水,根据不同行业对水质要求还应科学利用海水、咸水、微咸水及污水处理回用等非常规水资源,以替代地下水资源,减小开采压力。如山东省邹平县、博兴县针对以县城为中心的地下水位漏斗区不断扩大的情况,自2000年,分别采取了除保留生活用水及对水质要求较高的行业,其余用水户均采取封井并网、改用地表水源措施,使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环境明显改善,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5.经济手段调节,减少地下水开采量

根据地下水的稀缺程度,合理确定各区域的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使地下水的水资源费标准高于地表水,并对超计划用水采用累进式加价收费等措施使其付出高额的代价,以经济手段引导用水户自觉减少地下水取用量。

6.健全法律体系,依法管水

在原有法律法规基础上,制定针对地下水的法律法规,将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增强管理的系统性、权威性,为各方面的工作奠定法律基础,提高地下水管理的法律地位,为地下水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实现依法管水。

7.防治地下水污染

针对地下水污染逐渐加重的实际情况,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查清污染源、截断污染路径。一是加大地表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减少地表水中污染物质向地下的转移;二是严格控制生活垃圾、工业废物等污染物的随意掩埋,一定要在科学处理后再置放于适宜位置;三是严格控制人工回补水流的水质,用优质的水源回补于地下,保持地下水的洁净;四是科学施用农药化肥,减少其残留对地下水的污染。

8.搞好基础性研究

要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必须全面掌握地下水的特点和规律。因此,需要进行有关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例如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转化规律,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缺水地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评估方法,地下水位下降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地下水位漏斗区地下水环境改善的途径、方法,地质灾害缓解、消除技术,地下水补给技术,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先进的地下水监测技术等。通过基础性研究,揭示地下水的内在特点、运行规律、外延影响,为地下水管理、开发利用提供翔实的科学依据。

9.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管理队伍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管理效果。欲将地下水资源管理利用好,必须有熟悉专业技术,敬业、守法、勇于奉献,能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的坚强的管理队伍。管理者必须对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存储、补给等运动规律有较清晰的认识,较准确地掌握开采程度,对超采和出现的地质问题能及时制定应急措施;同时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依靠法律法规及制度严格管理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超采、污染水资源等事件,要坚持原则,依法处理;要敢管、会管、管得住,及时处理各种违法、违反制度的事件;并注重基础性管理工作,为后续管理奠定基础。

(四)回补地下水,促进地下水采补良性循环

要实现地下水的稳定、持续开发利用,关键是要及时补充充足的水源,达到采补平衡。应在控制适度开采量的同时,采取天然入渗补给、人工回灌补给等综合措施回补地下水。

1.天然入渗补给

(1)农田滞留雨水入渗补给。雨季充分利用农田、其他土地在不形成内涝的前提下多滞留降雨径流,自然入渗补给地下。此补给方式虽然时间较短,但面广量大,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形式。

(2)水域补给。利用江河、湖泊及人工蓄水工程蓄积地表径流,在天然渗透作用下,补给地下水。该补给形式虽然入渗面积较小,但补给过程常年性持续进行,其补给量也比较大。

(3)城市透水区补给。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各地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绝大部分地面被楼房建筑、混凝土地面、柏油路面所覆盖,大面积的渗水路径被截断,使市区降雨入渗明显减少。为保证市区地下水的补给,需在城市功能不受大的影响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留出绿地、水面,一方面美化环境,另一方面也为降雨补给留出通道;同时在人行道或停车场铺设透水路面,增大透水面积,以利雨水入渗。

2.人工回灌补给

(1)注水井补水。在超采区特别是地下水位漏斗区有计划地建设注水井,向已超采的含水层注水补源,以避免出现地质灾害,并保障区域地下水的适度开采。

(2)承压水隔水层敞开区补水。受地质运动影响,岩土体会出现许多褶皱,可以在褶皱隆起部位的敞开处或破碎带建设拦水设施,拦截降雨径流或引调地表水,利用其透水性好的条件,补给承压区地下含水层,维持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