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打造节水型社会

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打造节水型社会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宏观层次上的用水总量控制体系与微观层次上的用水定额管理体系,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当需水总量超过可供水总量时,通过供需分析必须调整和降低用水定额,或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节水力度,压缩需水总量,达到供需平衡。总量控制目标层层分解,制定用水总量分配指标和分行业用水定额,最终落实到每一个用水户,并严格按照计划、定额用水,才能真正把用水总量控制在供水总量的范围之内。

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打造节水型社会

《水法》规定:“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这是我国水资源合理开发、节约使用、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建设

实行水权界定、水权分配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必须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宏观层次上的用水总量控制体系与微观层次上的用水定额管理体系,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以流域或区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系统中,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的用水定额是测算全流域、区域用水总量的基础,同时又是分解总量控制指标、实行总量控制目标的手段。总量控制的调控对象是水权分配和许可,定额管理调控的对象是用水方式和用水效率

(一)总量控制体系

关于总量控制,在一个流域内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确定可供国民经济各部门分配的供水总量,并按照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以水定发展的原则,确定全流域的总量控制目标。其目标相关参数包括:流域水资源总量,生态环境基本需水量,现状供水工程的最大供水能力,以及考虑水资源量随机变化的实际供量,并根据各类合理用水定额测算的全流域需水总量。当需水总量超过可供水总量时,通过供需分析必须调整和降低用水定额,或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节水力度,压缩需水总量,达到供需平衡。

第二层次是根据供水总量并考虑现状用水状况,对流域内各级行政区进行水量分配,从而确定各省级(或地、县级)行政区水的使用权和取水许可总量。这一过程同样要经过以用水定额为基础的需水测算和供需平衡分析,并采取各行政区域参与民主协商、上级政府审查批准的程序加以确定。(www.xing528.com)

第三层次是各省级(或地、县级)行政区根据分配的水的使用权和取水许可总量,按照上述原则在其辖区内进行二次分配或多次分配。

第四层次是基层行政区直接面对各类用水户,包括灌区、企业、机关事业或个人。根据用户的取水申请和相应的用水定额核算其合理的用水总量,汇总后在本行政区域用水总量限额内协调平衡,最后确定用水户的配水总量和年度用水计划。

(二)定额管理体系

定额管理是实现总量控制目标的关键环节。总量控制目标层层分解,制定用水总量分配指标和分行业用水定额,最终落实到每一个用水户,并严格按照计划、定额用水,才能真正把用水总量控制在供水总量的范围之内。因此,定额管理是一项强制性管理措施,当用水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时,必须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予以调整,抑制用水需求,促进节约用水。

在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同时,还应当根据供水、用水、排水、治污一体化管理的要求,逐步与排污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和污水排放指标控制结合起来,实现水资源供、用、排全过程的协调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