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节水型社会建设概论

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节水型社会建设概论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统计分析年用水量增减变化及其用水结构调整状况。分析海水和微咸水利用及其替代淡水量,对近几年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方面影响供用水的主要问题,以及河道外用水与河道内用水之间的矛盾。(五)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环境的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造成的水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项。2)调查统计水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空间分布特征和已造成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节水型社会建设概论

(一)社会经济及供水基础设施现状调查分析

(1)主要自然资源(除水以外)是指可用于农牧的土地,可开发利用的矿产,可利用的草场、林区等,主要应分析它们的现状分布、数量、开发利用状况、程度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社会发展应着重分析人口分布变化、城镇及乡村发展情况。

(3)经济发展分为工农业和城乡两方面,应着重分析产业布局及发展状况,分析各行业产值、产量情况。

(4)供水基础设施应分类分析它们的现状情况、主要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供用水现状调查统计分析

(1)选择具备资料条件的最近一年作为基准年,调查统计分析该年及近几年河道外用水和河道内用水情况。

(2)河道外供水应分区按当地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外流域调水、利用海水替代淡水、利用处理或未处理过的废污水等多种来源,以及按蓄、引、提、机电井等四类工程分别统计,分析各种供水占总供水的百分比,并分析年供水和组成的调整变化趋势。分区统计的各项供水量均为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

(3)河道外用水应分区按农业、工业、生活三大类用水户分别统计各年用水总量、用水定额和人均用水量,其中,农业用水可分为农田灌溉和林、牧、副、渔用水等亚类;工业用水可分为电力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一般工业、乡镇工业等亚类;生活用水可分为城镇生活(居民生活和公共用水)、农村生活(人、畜用水)等亚类。统计分析年用水量增减变化及其用水结构调整状况。分区统计的各项用水量均为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

(4)河道内用水指水力发电航运、冲沙、防凌和维持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用水。同一河道内的各项用水可以重复利用,应确定重点河段的主要用水项,并分析近年河道内用水的发展变化情况。

(三)现状供用水效率分析

(1)应根据典型调查资料或分区水量平衡法,分析各项供用水的消耗系数和回归系数,估算耗水量、排放量和灌溉回归量,对供用水有效利用率作出评价。

(2)分析近几年万元工业产值用水定额和重复利用率的变化,并通过对比分析,对工业节水潜力作出评价。

(3)分析近几年的城镇生活用水定额,并通过对比分析,对生活用水节水潜力作出评价。

(4)分析各项农业节水措施的发展情况及其节水量,并通过对比分析,对农业节水潜力作出评价。

(5)分析城镇工业废水量、生活污水量和可处理废污水量的废污水处理、回用状况,对近几年发展趋势进行评价。

(6)分析海水和微咸水利用及其替代淡水量,对近几年发展趋势进行评价。

(四)现状供用水存在问题分析

(1)现状供需水平衡状况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以基准年社会经济指标和现有工程条件为依据。

2)根据供水保证率对基准年供水量作必要修正,包括地下水超采量和未经处理污水利用量的扣除。

3)以基准年实际用水量为基础,对不合理的用水定额作必要的调整,重新估算现状基准年的合理需水量。

4)按流域自上而下、先支流后干流分区进行供需分析,对各分区和全流域的余缺水量作出评价,对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进行分析,并结合现有的供水工程分布和控制状况,对当地水资源开发潜力作出分析评价。

(2)分析近几年因供水不足造成的影响,并估算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3)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方面影响供用水的主要问题,以及河道外用水与河道内用水之间的矛盾。

(五)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环境的影响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造成的水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项。

1)水体污染。

2)河道退化、断流,湖泊、水库萎缩。

3)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

4)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咸水入侵。

5)沙漠化。

(2)各项水环境问题评价的内容应满足下列要求。

1)分析水环境问题的性质及其成因。

2)调查统计水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空间分布特征和已造成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3)分析水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

4)提出防治、改善措施。

(3)河道退化和湖泊、水库萎缩的水环境问题评价内容还应包括河床变化和湖泊、水库蓄水量及水面面积减少的定量指标;河道断流的水环境问题评价内容应包括河道断流发生的地段及起讫时间。

(4)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的水环境问题评价内容还应包括面积、地下水埋深、地下水水质、土壤质地和土壤含盐量的定量指标。

(5)地面沉降的水环境问题评价内容应包括以下几项。

1)开采含水层及其顶部弱透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www.xing528.com)

2)年地下水开采量、开采模数、地下水埋深、地下水位年下降速率。

3)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漏斗中心地下水位及年下降速率。

4)地面沉降量及年地面沉降速率。

(6)海水入侵和咸水入侵的水环境问题评价内容还应包括:

1)开采含水层岩性组成、厚度、层位。

2)开采量及地下水位。

3)水化学特征,包括地下水矿化度或氯离子含量。

(7)沙漠化的水环境问题评价内容还应包括地下水埋深及植物生长、生态系统的变化。

(六)水资源综合评价

(1)水资源综合评价是在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现状评价以及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遵循生态良性循环、资源永续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状况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所作的综合评价。

(2)水资源综合评价内容应包括以下几项。

1)水资源供需发展趋势分析。

2)评价区水资源条件综合分析。

3)分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分析。

(3)水资源供需发展趋势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同水平年的选取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及远景规划目标协调一致。

2)应以现状供用水水平和不同水平年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目标以及可能的开发利用方案为依据,分区分析不同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发展趋势及其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其中包括河道外用水和河道内用水的平衡协调问题。

(4)水资源条件综合分析是对评价区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程度的总括性评价,应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全面综合和类比,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整体描述。

(5)分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分析包括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区分类排序等两部分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评价指标应能反映分区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水资源问题的类型及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难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人口、耕地、产值等社会经济状况的指标。

b.用水现状及需水情况的指标。

c.水资源数量、质量的指标。

d.现状供水及规划供水工程情况的指标。

e.水环境状况的指标。

2)应对所选指标进行筛选和关联分析,确定重要程度,并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后,采用适当的技术理论与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评价分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判。评判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a.按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严重不协调区、不协调区、基本协调区、协调区对各评价分区进行分类。

b.按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将不协调分区划分为资源短缺型、工程短缺型、水质污染型等类型。

c.按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程度和解决的难易程度,对各评价分区进行排序。

3)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以及评判标准,应充分征求决策者和专家意见。有条件时应使用交互式技术,让决策者与专家参与排序工作全过程。

(七)对策和措施

在进行水资源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应结合评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措施建议。

(八)水资源价值量评价

(1)水资源价值量评价主要是核算水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内容应包括按水源、按水资源用途、按水资源质量分类核算水资源的数量和单位水资源量的价值,有条件地区可对该项进行研究评价。

(2)核算单位水资源价值量应遵循下列原则和要求。

1)应根据各分区水资源数量、供需平衡情况和资源短缺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单位水资源量价值。

2)不同水资源质量的单位水资源价值不同。

3)不是所有水资源都可利用,只有那些可被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才具有价值。

4)要考虑水资源利用的多功能性,不同利用功能的水资源应具有不同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