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陶瓷雕塑史:探秘建筑砖雕与琉璃雕塑

中国陶瓷雕塑史:探秘建筑砖雕与琉璃雕塑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介休后土庙是一座五进院落,并配有楼台殿阁的庞大建筑群,均以华美的琉璃雕塑作装饰。琉璃雕塑根据不同的部位,采用的工艺和题材不尽相同。在建筑上,嵌入精美琉璃的门楼、门罩、飞檐和柱础,显得精湛,富丽华贵,成为特色明显的徽派建筑。苏州琉璃雕塑广泛应用于厅堂前的门楼、照壁,以及门额、墀头与裙肩等部位。天津琉璃雕塑以厚重饱满、雕刻精细而著称。

中国陶瓷雕塑史:探秘建筑砖雕与琉璃雕塑

“琉璃”是一种外来材料和工艺,属中温釉陶器。《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琉璃意指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玉石

北齐时期魏明所著《魏书·西域国》记载:“世祖时,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乃诏为行殿,容百余人,光色映彻,观者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作。自此中国琉璃遂贱,不复珍之。”这是琉璃用于建筑物上最早的记载,也表明这一陶瓷品种有了更广的使用范围和更大的实用价值。

琉璃雕塑是用于建筑装饰的带色釉陶器,一般施以铅轴烧成,琉璃的底胎为粗陶,其装饰作用和使用价值主要靠的是表面的色釉,色釉的主要颜色是黄、蓝、绿三种颜色,采用易培的低温烧成釉,主要是采用铅釉。琉璃制品不仅外观色彩绚丽,造型古朴,具有我国传统民族特点,而且最大的优点是耐风雨侵蚀,不易褪色剥落。

北魏时期平城京(大同)宫殿就已使用琉璃雕塑,其后北齐仍延用,是三彩艺术的前身。如山西太原晋祠重建北宋崇宁二年圣母殿所用琉璃,大部分为明嘉靖年间所制。朔县崇福寺金皇统三年所建的弥陀殿,其上之彩色琉璃吻兽、武士等,形象威武生动,色釉浑厚明莹。平遥东泉镇百福寺山门脊上有元代琉璃宝顶。其形制以立牌为中心,内塑一合掌童子,牌上用两个盘旋式绿釉狮子,驮着莲座宝瓶,牌左右是两个东西向的吞脊兽,粗缸胎,黄、绿、白、黑釉,釉汁较厚,是目前纪年琉璃中之重要作品。芮城永乐宫四个殿顶的彩灿琉璃雕塑是具有高超艺术水平、保存较为完整的艺术品

1987年河北省磁县观台窑址出土迦陵嫔伽脊饰,腹以上为人形,头梳黑色中分卷发,着耳饰,面相圆润,身着窄袖开襟孺衣,袒胸、挽飘帯,双手合十,体态丰满;腹以下为鸟身,后有双翅、鹰腿、爪,长卷尾,尾上羽毛丰厚卷曲,似凤尾下为圆筒形底座,筒两侧有圆形大镂孔。人体肌肤部为淡黄色釉,衣身、尾及底座施深绿色釉,翼及腿爪为黄釉,层次丰富,色泽艳美。黄白色胎,稍粗而疏松(图7-73)。

明清宫殿以黄色琉璃为尊贵,建筑雕塑装饰的规模超过以往,寺庙的遗存实物也十分丰富。如太原的晋祠,平遥的武庙,城隍庙,介休后土庙,城隍庙,五岳庙,赵城广胜寺,解县关帝庙,阳城寿圣庙,晋城海会寺等。此外,还有琉璃宝塔、楼阁、牌坊、照壁、香亭、神龛等(图7-74)。

清代琉璃雕塑自康熙以来逐渐恢复发展,如临汾寺云寺之琉璃塔,方形六级,每级四壁间均嵌以三彩琉璃佛像及花纹等。介休后土庙是一座五进院落,并配有楼台殿阁的庞大建筑群,均以华美的琉璃雕塑作装饰。至咸丰同治年间,渐趋衰落。

图7-73 迦陵嫔伽脊饰[382]

图7-74 蹲兽[383]

明清时期建筑琉璃雕塑非常盛行,如宫廷、宗庙、祠堂、寺院、民居、牌坊等建筑的额枋、雀替、门罩、门楼、飞檐、屋脊以及规模更大的照壁、牌楼处都能见到琉璃雕塑的出现。可以说砖雕的线刻、透雕、浅浮雕和高浮雕等手法在建筑上充分得到发展,如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天中天殿屋脊琉璃雕塑,结构复杂,拼贴组合而成,整体效果气势磅礴(图7-75)。

琉璃雕塑根据不同的部位,采用的工艺和题材不尽相同。如照壁采用大面积的平面装饰砖雕,由浅浮雕、中浮雕和高浮雕技艺综合发挥,才能显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镶嵌在围墙上的琉璃漏窗,是为了内外通透的需要而产生,以镂空表现透孔均匀的图案或透孔相对均匀的画面。门楼、飞檐上的砖雕,因需多方位的展示,故而有的构件近乎成为立体的圆雕(图7-76)。

图7-75 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天中天殿屋脊琉璃[384]

图7-76 骑凤仙人[385]

明清时期建筑保存较多,我们可以观察了解它的全貌。由于地域不同,表现手法不同,每个地域都有其特色。

安徽琉璃雕塑主要集中于安微歙县(古徽州),所以也称之为“徽雕”。由于当时徽商经济发展,大量商人致富后,将大量积蓄携归乡里,营造住宅祠堂,并相互攀比财富,建筑上的装饰材料和题材成为标榜富贵的象征。在建筑上,嵌入精美琉璃的门楼、门罩、飞檐和柱础,显得精湛,富丽华贵,成为特色明显的徽派建筑。安徽的建筑装饰构件初期承袭木雕石雕风格,多高浮雕,线条粗壮,古拙朴素。明末清初,绘画和木刻的发展对其产生很大影响,建筑构件较前期更为生动活泼,简洁明快,题材拓展,趋于写实,雕工精细。清末至民国(1912—1949),徽州建筑到了鼎盛时期,工艺更加细腻复杂,前景人物已是半圆雕或圆雕,中景的楼阁、廊柱为镂雕,背景的屋宇等雕刻也有深度,前后多达九层叠加。如《双松庭院》,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特点。

苏州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其他明代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在明代嘉靖年间已具一定水平。苏州北郊陆墓镇在元代已设有御窑,烧制方砖,清代称“金砖”,因砖料质坚实而重,故又称“坚砖”。苏州砖刻工艺在清康熙以后发展迅速,乾隆嘉庆时期,建筑装饰构件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表现技法复杂精致,自嘉庆后期建筑装饰工艺逐渐衰弱。苏州琉璃雕塑广泛应用于厅堂前的门楼、照壁,以及门额、墀头与裙肩等部位。形式多透雕、浮雕和线刻综合应用,风格秀丽清新,细致生动,与栗色和黑色的漆柱、粉墙相映,十分富有书卷气息。

广东琉璃雕塑工艺,风格秀丽华美,形象生动,内容为花卉、人物、动物,多施于山墙上壁、大门两侧、门楼、门檐等处。除独立的应用之外,常与彩绘、灰塑等组合,互相映照,显得特别辉煌。人物、走兽、花卉制作细腻(图7-77)。

天津琉璃雕塑以厚重饱满、雕刻精细而著称。清道光间年回族艺人马顺清创造“贴砖法”,即在原砖雕塑的基础上贴上砖块以增加厚度,使作品层次更加丰富、空间增大,具有咫尺千里之妙,民国初年是天津建筑装饰的鼎盛时期,著名艺人有刘凤鸣,人称“刻砖刘”。天津砖雕广泛应用于会馆、民居的门楼、照壁,烟囱、墙壁、房脊上(图7-78)。

图7-77 人物[386]

图7-78 琉璃[387]

甘肃临洮(今临夏地区)宋金时期开始流行砖雕,成熟于明清。题材以花卉、动物为主。牡丹最出名,其规模和形式比较多大。另外河州建筑雕塑也有特色,以“捏活”与“刻活”著称。捏活是指先把黏土用手或模具捏成各种造型,如龙、凤以及各种花卉鸟虫,然后放入窑中烧制成砖。刻活是指用刀在青砖上雕刻出各种浮雕图案。回族的手工技艺对砖雕艺术的制作有很大影响。

中国其他各地区建筑雕塑装饰材料随处可见。北京历史悠久,如故宫、雍和宫天坛、地坛等建筑都广泛应用,还普遍应用于民居,如四合院大门内的影壁、照壁等。北京建筑琉璃雕塑题材以花卉、动物,人物、走兽为主,颜色多黄色(图7-79)。图案构成庄严饱满。相比之下,南方琉璃雕塑较为细腻精致,北方工艺则较简练,粗犷奔放。

图7-79 北京故宫琉璃雕塑

各地的建筑琉璃雕塑有以下艺术特点:

(一)特殊性

琉璃雕塑是建筑的基本装饰材料,随着建筑形式的需要不断发生变化,它是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琉璃雕塑的演变与材质,大小尺寸,窑炉结构、烧制技艺有密切关系。无论是一砖一图、一砖多图,还是以多块印模反复印制,或同类题材、内容组合成一个的大画面,都是从砖的实际出发巧妙地组织画面。魏晋南北朝画像砖不管是立砖、平面砖,首先要设计图样,刻模印制而成。宋金时代模制、雕刻、垒砌,结构、题材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明清时期的建筑琉璃也严格遵循建筑的空间、形式特点和实际的尺幅、构图画面,使之与建筑形式相呼应(图7-80)。(www.xing528.com)

图7-80 脊瓦[388]

明清时期的琉璃雕塑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不仅品种繁多,而且注重立体感,无论是线刻还是浮雕,纵深度都发生根本的变化,同时圆雕、透雕也广泛应用,所以这一时期的琉璃雕塑更具立体感(图7-81)。

图7-81 麒麟照壁[389]

(二)概括性

建筑琉璃雕塑因为安装于室外,对材料要求不高,一般的黏土烧制即可,质地较粗,难以进行深入细致地刻画,体现的是概括简练,质朴浑重的特点,动态都很生动。但具体的细部,如人物面部依然十分简括,满面长长的胡须,仅以十余刀刻出眉毛、眼睛、嘴巴和牙齿,都有以深刻手法产生的夸张效果。作为建筑构件的往往与人们的视觉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细部的简略并不会影响艺术效果,相反成为琉璃雕塑的一大特点。

(三)多样性

明清时期的琉璃雕塑题材也是受建筑空间制约。如民居多取吉祥含义,人物多见福、禄、寿,花卉多见梅、兰、竹、菊“四君子”,动物多为走兽、麒麟等。具体有:

1.鸱吻

一般大殿屋脊的装饰件,造型多样,龙造型特点明显,呈卷尾式,尾部稍细,只在尾身两侧雕了前爪、鳞片、鳍。山西广胜寺上寺毗卢殿鸱吻,相对矗立于脊的两端,脊刹比较大,吻刹之间的距离比较近。脊身花束怒放,雕有凸起的牡丹,左右两侧各有一条蟠龙蜿蜒在侧,曲折盘旋,在吉祥图案中这种图案被称为“龙串富贵”。卷尾剑把式,造型威武,为殿宇增添了威严之感。吻吞口比较大,双角卷起,耳后颈部凸起,前爪回抓在吻身后隅,沿袭着金元时期鸱吻的做法。吻身的前后两侧,小螭龙蜿蜒曲折,头部向下,身体和龙尾盘曲向上,直指天空。吻后脊兽高出戗脊,探头向前伸,威武严肃,灵活自然(图7-82)。

2.脊刹

位于大殿顶正脊的中间位置,形制多样,不拘一格。如山西广胜寺的脊刹,釉色已脱落露出胎体,胚胎表面附着着很多水锈,极富沧桑之感。一个立龛矗立于两吞口之间,龛中有一个布袋和尚立于祥云之上,面带微笑,敞胸露怀,衣衫飘逸。立龛上方雕有龟脚方台,方台上站立身驮尘瓶的雄狮

图7-82 鸱吻[390]

3.化生童子

一般手中怀抱卷草仰卧,体态丰满圆润,双腿微屈,天真可爱,赤身仰卧望着天空。

4.动物

龙、狮子、虎、象、马、麒麟、凤凰等,蹲兽和走兽姿态居多。如广胜寺上寺大雄宝殿屋脊的蹲虎,釉色为偏浅的黄釉,淡黑色虎纹。虎为雌性,一只幼虎缚在它的腹前。小耳朵,凸眼球,猿牙露出口外,背部微微弓起,注视着前方,形态生动。蹲狮探出脊身外,怒目圆睁,张口做蹲吼状,足下一绣球,幼狮跨在旁边。狮子原为黄绿色釉,但年代久远,釉面已经脱落,表层已经有水锈迹。缚狮造型的脊饰是其他地方没有见到过的。猛虎虎背熊腰,骨骼强健,怒目圆睁,做张口嘶吼状,尾巴翘起。虎身釉面为淡黄色,黑色虎纹,线条粗犷,随意自然。

5.九龙

多为宫廷的照壁、影壁。如紫禁城宁寿宫九龙照壁,上部为黄琉璃瓦庑殿式顶,檐下为仿木结构的椽、檩、斗拱。壁面以云水为底纹,分饰蓝、绿两色,烘托出水天相连的磅礴气势。下部为汉白玉须弥座,端庄凝重。黄色正龙居中,前爪作环抱状,后爪分撅海水,龙身环曲,将火焰宝珠托于头下,瞠目张颔,威风凛然。左右两侧各有蓝白两龙,白为升龙,蓝为降龙。左侧两龙龙首相向;右侧两龙背道而驰,四龙各逐火焰宝珠,神动形移,似欲破壁而出。外侧双龙,一黄一紫,左端黄龙挺胸缩颈,上爪分张左右,下肢前突后伸;紫龙左爪下按,右爪上抬,龙尾前甩(图7-83)。

图7-83 九龙壁[391]

6.佛塔

开封铁塔为代表。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建筑。塔外壁采用28种仿木结构的模制琉璃雕砖砌成,砖上有飞天、僧侣菩萨、麒麟、降龙、伎乐、宝相花等图案五十余种;各层出檐以重抄计心五铺作斗拱承托;底层东、西、南、北各辟一闺形门;唯北门设梯道可绕塔心柱盘旋至顶。余三门均为八角小宝。二层以上每层开窗,可登临眺望。内外壁紧密衔接,结构坚固,形成强有力的抗震体,千百年来,历经多次水患、地震暴风雨、炮击等破坏,仍巍然屹立(图7-84)。

图7-84 开封铁塔[392]

7.宅院

作为明器在两汉时期就开始出现,有彩绘、陶楼、四合院等,唐代出现成组的釉陶宅院、水榭,明清时期河南的最具特色,如1960年河南郏县前冢王村出土的琉璃三进宅院,形势庞大,结构合理,写实性强、是我国传统建筑北方四合院的模型代表,同样作品鹤壁市博物馆也有收藏(图7-85)。

图7-85 宅院[3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