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宋时期的釉色与装饰

两宋时期的釉色与装饰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宋时期出现釉色装饰陶瓷雕塑,一种是人为装饰的彩绘人物像、孩儿枕、瑞兽、砚滴等;一种是自然窑变的装饰色彩,主要取决于釉料中铁成分含量的多少。而在釉较厚重的地方,也可能有真正的黑色出现。釉汁中含铁量如果达到饱和状态,就可以烧制纯黑色的陶瓷作品。这与赵佶提倡饮茶用建瓷的记载相印证,所以建窑、吉州窑的陶瓷雕塑往往采用白釉黑彩、褐彩装饰。影青釉,局部有细小开片,底无釉,少女身体中空,底部有指纹捏塑痕迹。

两宋时期的釉色与装饰

北朝晚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单色瓷,唐代烧造青瓷德清窑产品中也有纯黑釉的器皿。两宋时期出现釉色装饰陶瓷雕塑,一种是人为装饰的彩绘人物像、孩儿枕、瑞兽、砚滴等;一种是自然窑变的装饰色彩,主要取决于釉料中铁成分含量的多少。

釉色中铁含量决定着釉的颜色。少量的氧化铁可以使釉色发青,如0.8%呈极淡的淡绿色;1%~3%则呈不同程度的青绿色;氧化铁的成分如果高于5%则呈现铁绿色;8%釉色就是赤褐,甚至暗褐。而在釉较厚重的地方,也可能有真正的黑色出现。龙泉窑上的褐斑就是利用原料相同而浓度不同的含铁的釉汁点成的。南方的青瓷多是还原焰烧成,其还原充分的就烧成美丽的青釉。汝窑是氧化焰烧成,一部分氧化铁变为氧化亚铁,黄绿混合形成一种特有的艾叶青色。

釉汁中含铁量如果达到饱和状态,就可以烧制纯黑色的陶瓷作品。在烧制时由于窑炉温度不稳定,会产生窑变效果,就是我们说的“天目釉”。

1922年广东省潮州城西南五里羊皮岗出土佛像,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身披袈裟,右手前举于胸前(手掌后配),左手平放于左腿。双目下视,大耳下垂,有须有髻,髻前饰一白色明珠。髻、眉、眼及须绘褐彩。须弥座刻铭文:“潮州水东中窑甲女弟子陈十五娘同男刘育发心塑造释迦牟尼佛散施永允供养,奉为刘弟七郎早超生界,延愿合家男女乞保平安。熙宁二年己酉岁正月十八日题。匠人周明”。应该是广东潮州地区的制品(图6-29)。

图6-29 佛像[249]

北宋末年南方烧造黑釉瓷的最有名的是福建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的建窑,江西吉安市永和镇的吉州窑。与唐末陆羽那样推崇青瓷不同,宋徽宗赵佶提倡黑瓷盏饮茶。建窑黑瓷因釉中铁分散聚不匀,所以烧后显出黑褐不同的色泽,形成不同的装饰效果,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名目。例如最有名的是“兔毫”,黑釉中显出黝白及褐黄色的细丝如毛;又有所谓“鹧鸪斑”,黑袖上浮现金紫色有光的斑点;“油滴”则是黑釉上出现密集的闪银发光的圆点

在建窑废址附近发现的黑瓷残片都是敞口的碗盏,而且有的碗底划刻或摹印“供御”二字。这与赵佶提倡饮茶用建瓷的记载相印证,所以建窑、吉州窑的陶瓷雕塑往往采用白釉黑彩、褐彩装饰(图6-30、图6-31)。

图6-30 人物像[250]

图6-31 鸭子、鸽子[251]

2006年安徽省宿州市西关步行街运河遗址出土白釉黑彩少女抱鸳鸯像,少女正面盘坐,体态较丰盈,面部微胖,端庄秀丽,发髻塑造细致,双辫置于两侧耳后,五官表情自然生动;双手抱鸳鸯。影青釉,局部有细小开片,底无釉,少女身体中空,底部有指纹捏塑痕迹。灰白胎,较细。釉色白泛灰,凝厚光润,施满釉。黑褐色彩,用来修饰少女发、眉、眼、嘴、足部及鸳鸯眼部、头顶、嘴及背上局部(图6-32)。

图6-32 少女抱鸳鸯像[252](www.xing528.com)

北方著名的白瓷窑口有邢窑、定窑磁州窑当阳峪窑等,皆以白瓷生产为主,捎带烧黑瓷,还熟练生产出白釉黑彩装饰陶瓷。

定窑位于河北曲阳(宋代属定州)的灵山镇附近涧磁村和燕山村,是唐宋时期重要的陶瓷制作中心。宋代一度成为官窑,据说在涧磁村附近还发现有“尚食局”字样的标本。记载中称汝窑未兴起之前北宋宫廷中原来是用定州白瓷的,而后来不用定窑的原因是因为“有芒”(定窑口部不施釉,涩边)。北宋定窑也大量供应市场,定窑随着北宋政权的倾覆而衰落。

定窑除白瓷外还生产黑瓷,胎很细很薄,釉色黑而匀,称为“黑定”。红褐色釉,釉色显出深浅不同的变化的,有“金花定器”的名目。

磁州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彭城镇。磁州窑的陶瓷,胎质较粗较松,有白釉、黑釉的各种器皿,重要的创造是白釉黑彩的装饰技法。

河南安阳的观台镇和河北磁县的冶子村,两地仅漳河一水之隔,都发现黑色装绘或黑绘再加划刻的白釉瓷片,绘画风格和磁州窑类似。两地都出产瓷枕,瓷枕上除各种图画装饰外,还有文字题词,往往自称“古相张家”造。图画的题材有故事、婴儿妇女生活花鸟动物等。有一定的绘画水平,而且有明显的宋代绘画的风格。

河南修武县当阳峪窑以剔划的装饰方法为主要特点。当阳峪窑是在12世纪初继耀州窑而兴起的。陕西耀州窑在宋代以青瓷闻名,但有与定窑类似的白瓷,并且开始出现釉彩画花和剔划的装饰技法(图6-33)。

河南禹县扒村也是一个经过勘查后确认的宋代重要窑场。扒村有白釉、黑釉器,有当阳峪窑风格的白釉画黑花器和白釉划花器。扒村还出产继承了唐三彩的遗风的三彩陶器,并有女像及骑马人、动物玩具等。如1974年禹州扒村窑出土戏莲童子俑(图6-34),头顶黑釉彩绘五髻,留“鹁角”。圆脸蛋,浓眉大眼,小嘴大耳,双眼大睁。颈戴项圈,上身着窄袖短绰子。右双手执莲花于胸前,肚兜系蝴蝶结,骑于鼓上。通体施白釉,用黑彩、褐彩彩绘装饰。

图6-33 骑马俑[253]

图6-34 戏莲童子[2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