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和规格是反映某类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不同方面。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有许多共性,例如,两者都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等特点。培养目标都主要从职业岗位不同要求及相应规范中去确定,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如操作工,绘图员等,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如家具外观设计师、展示设计师等。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毕业生除可以直接就业外,还有一部分选择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中高职教育衔接,必须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各自定位,协调好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但衔接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绝不是简单的“中职+高职”,而是要确定阶梯状的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研制专业课程方案,在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内,按职业能力要求和课程的内涵属性,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教学计划,发挥中高职衔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特色和优势。同时,要认真研究其他省市中高职衔接试点中出现的问题,从制度安排的层面解决好中高职衔接中诸如选拔、录取、学籍管理、教学管理等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以确保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中高职衔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的衔接,在课程建设中,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能否有效衔接的核心,应构建一体化设计的教学标准,统筹安排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计划,以减少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中高职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应视课程的逻辑关系、内容深浅度、难易度,分别安排在中职和高职阶段;专业核心课程也应视教学过程中对职业能力循序渐进的培养原则,分别安排在中职或高职阶段。
在课程内容建设中,要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中职、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在课程建设中,文化基础课程应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中高职要分段分层完成职业技能培训,获得不同级别职业资格证书。
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设计人才来讲创新更是相当重要。教育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规划、管理和传递信息,它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应该是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造就大批创新人才。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又注意要分层次分阶段培养,渐进地炼成设计专家高手。
第一,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创造气氛。要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良好积极的师生关系不仅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创新素质培养具有促进作用。(www.xing528.com)
第二,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特别是创新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及实现创新目标的手段与桥梁,是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素质的重要环节,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亲自动手去做和感受。
第三,要积极带领同学参加行业协会等主办的设计竞赛,技能大赛等,在比赛的过程中锻炼操作技能,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
第四,要和企业共同开发合作项目,以企业委托的新产品开发项目为导向,变作业练习为项目设计,将工作过程与职业技能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系统地完成专业设计任务,并通过仿真或模拟企业的工作过程,锻炼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第五,毕业设计也以企业实战项目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通过市场调研、社会实践、设计方案制作等途径,学习企业文化和专业人员的敬业精神,以创新设计唤醒社会责任感,以相关产品制作形成价值观,使毕业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设计人才。
中高职实现资源共享不仅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重复建设,而且还可以打破中高职之间的隔膜,推动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融合,为中高职衔接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教学资源的对接可以是中高职分工协作,共同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编写适用教材。在实训室建设中不要重复建设,中职与高职可以按照实训室分工段来分工建设、共同使用,做到内容上各有侧重,避免无效重复。如中职学生更需要的是进行模型制作学习,而高职则需要1∶1实物的加工,对设备和指导老师的要求更高。中高职的老师要经常交流活动,共同参与行业协会活动,也可以互相指导教学,有些课程甚至可以由中职与高职的教师共同上课教学,共同培养高技能的设计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