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国内一些人质疑中国内部的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处理好,尤其是今年新冠病毒疫情以来,我们还有没有必要继续推动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一些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持怀疑态度。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带来的国家间关系的新挑战和地缘关系的新变化。还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内的腐败问题也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可回避的现实性问题。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一)中国为什么要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目前,国内一些人质疑中国内部的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处理好,尤其是今年新冠病毒疫情以来,我们还有没有必要继续推动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既有内部的需要,也有外部的需要。

从内部需求方面看。丝绸之路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机部分。开放是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重要动力,在早期主要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无论是引进技术也好,出口中国商品也好,对促进中国的经济都起到了巨大作用。现在中国国内经济增长缺乏动力,需要新形式的开放。中国虽然不能走西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老路,但从国际经济合作的角度,我们可以通过新形式的国际合作,寻求新的国际市场投资空间,中国的产品通过新型国际合作进入世界市场。

从外部需求方面看。首先,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失衡,世界经济失衡是每一个主权经济体本身失衡的结果,那么世界经济如果要重新走向平衡,就需要每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向平衡,美国没有承担责任,美国的一系列损人利己的做法反而使世界经济越来越失衡。

其次,中国有能力改变世界经济,中国也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改变世界经济。从毛泽东时代就开始,中国在20世纪50、60年代经济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仍然援助非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不仅具有经济学的意义,更具有国际战略意义。因此,无论是国际经济战略还是中国本身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面看,中国都必须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再次,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欢迎的,因为他们需要发展,需要资本投资,但西方资本投资受制于政治原则,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银行又设置了很多附加条件,比如民主、自由、人权、宗教等等,所以这些国家希望中国能去投资,中国不像西方那样设置政治化的条件,所以这些国家是非常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二)中国有能力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第一,中国有过剩的资本。政府只是顺势推出。西方的开放,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开放都是资本推动的。

第二,中国有过剩的产能。中国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基本过去了,东部、中部基本上饱和,西部还有一些空间,钢铁、水泥等产品的产能过剩,必须开拓新的市场。资本需要投资空间,过剩产能需要新的市场。

第三,中国积累了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经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除了传统的贸易投资以外,现在还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具能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了像新加坡这样少数的国家外,其他国家都是较低发展水平的国家,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过剩的产能、中国的资本、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都是这些国家所需要的。

(三)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困难和挑战(www.xing528.com)

美国日本等既得利益国家明里暗里的抵触和破坏。中国走出去,既得利益国家肯定反对,因为中国作为新得利益,既得利益反对新得利益。中国的改革开放,基本上走过了三个阶段,“取进来”“接轨”都不会跟外部冲突,但从本世纪初开始走出去,走出去就要发生碰撞和冲突,因为走出去就会触碰到别国的既得利益,所以欧美日等既得利益国家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第一个不利因素。

一些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持怀疑态度。一种像韩国等国家,本身对中国经济非常依赖,但是在美国的压力下,不敢公开表态支持,甚至跟随美国抵制或破坏“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因为美国是它的战略同盟,安全利益远大于经济利益。还有像印尼等国家对中国到底要做什么不清楚,所以抱怀疑态度。当然这也与中国宣传解释不到位有关。

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带来的国家间关系的新挑战和地缘关系的新变化。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就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但这对一些国家来说就会引发新问题,如我们要建设从云南到新加坡的铁路,越南就出来反对,这不是经济规划的问题,而是国家安全的问题,像菲律宾、越南和中国有领土纠纷,在这些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他们就要怀疑是不是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中国在斯里兰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印度就担心中国是否建立对它的包围圈。一些国家政局本身就处在动荡之中,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能力比较弱,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主要是政府间的合作,选举政治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政府发生权力交替,就会存在中止“一带一路”项目的风险。中国在非洲、缅甸、斯里兰卡大规模的投资基础设施,已经损失了很多钱,在这些国家投资往往无法保证资金安全。而且“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国家政治很复杂、政局不稳,比如泰国、埃及,军方、宗教势力、反对派都是分化国家的力量的。

“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尤其是有着“火药桶”之称的中东地区教派林立,民族、种族矛盾尖锐,甚至演化为政治矛盾,形成不同的政治利益集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如果不能很好地协调好这些国家复杂的利益集团的关系,就会出现一些利益集团为利益争夺而对“一带一路”项目进行破坏的问题,从而增加“一带一路”实施的风险。还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内的腐败问题也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可回避的现实性问题。“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项目的重要支撑,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一带一路”也是一个海外投资项目,“金钱容易滋生腐败”。“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腐败问题比较严重,这不仅会增加“一带一路”项目的投资成本,严重的话还会造成不公平竞争行为,使“一带一路”项目在海外面临受阻困境。因此,如何确保一个公平、良性竞争、可持续的国际投资环境是“一带一路”项目在国际上取得成功的核心,也是国际合作项目的“点睛之笔”。

(四)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应对策略

“一带一路”虽然面临巨大风险和挑战,但是也存在着良好机遇,中国要敢于迎难而上,脚踏实地下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大棋局。

(1)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首先需要明确实践主体。政府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倡导者,政府扮演着开疆拓土、牵线搭桥的角色。政府首先需要实现沿线国家之间的链接,打开沿线国家的国内市场,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一些方面的“必要统一”,在政策层面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企业是“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直接承担者,应该成为“一带一路”项目中经济利益的捍卫者。在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成为“海外投资”的主要承担者,中国实施“一带一路”项目也需要有一批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一带一路”不仅仅是经济战略,也是我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对于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企业,需要进行甄别,宁缺毋滥。

(2)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还要采取多种手段有效应对“一带一路” 项目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首先,从国家角度来讲,国家应该倡导沿线国家共同建立“一带一路”联合反恐中心,实现反恐情报共享、反恐行动相互配合的目标,共同应对恐怖势力威胁。其次,中国应该与沿线国家在安全方面加强合作,以当地政府为主,同时依托于“联合国维和部队”,在动乱地区设立一道对“一带一路”资产以及海外劳工进行保护的安全屏障。必要时也可以与当地政府协商后派出维护海外资产项目的安全人员,确保“一带一路”项目的安全。最后,投资本身就意味着风险,为了规避风险,中国企业也可以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共同组成跨国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将“一带一路” 蛋糕共同做大做好。

(3)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要积极推动投资建设项目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本土化”。在“一带一路”项目落户沿线国家之前,我国需要建立“一带一路”专门研究机构,做足前期准备工作,并且实现与企业的合作,组织有能力的专门研究人员赴沿线国家进行长期、实地考察,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地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一带一路”企业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投资战略”,促使“一带一路”项目“扎根本土”。此外,智库除了担任研究、考察工作外,还应该发挥桥梁的作用,开启不同国家之间智库的沟通与交流,增强智库层的互信,构建沿线国家决策层对“一带一路”的科学认知。

(4)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要加强“一带一路”的对外宣传工作。“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中国走出去的“经济工程”,还是一项巨大的“形象工程”。因此,对“一带一路”的宣传工作需要采取“入乡随俗”的策略,讲求“互利共赢”的原则,使当地人能够真正感受到“一带一路”给他们带去的福利,以及给他们的生活带去的积极改变。中国政府以及企业在开展“一带一路”战略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对当地的公益投入,使“一带一路”走过的地方能够印下友好的脚印。

(5)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设立专门机构对“一带一路”进行科学管理。对于“一带一路”的实施,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算国际政治、国家与国民安全账、大国责任账、全球与地区发展账、民族信心账等等,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专门机构对“一带一路”进行科学管理,难免会使“一带一路”项目顾此失彼,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一带一路”是一项巨大工程,不仅涉及工程项目建设,还需要与沿线国家进行沟通、协调。其次,“一带一路”管理机构在设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边机制”,实现与当地政府以及其他国家共同管理,一方面可以实现风险共担,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不同参与者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6)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通过制度化机制将“一带一路”项目在当地固定下来。当前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时主要采取的是政府间合作,“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再加上选举政治的影响,“一带一路”存在着被中止的风险。任何政府间的合作都存在着风险,唯有通过规则与制度将合作机制化,才能够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能够通过制度化机制将“一带一路”项目在当地固定下来,那么就会确保“一带一路” 的连贯性与稳定性。当前世界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差距比较大,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还处于对现有国际规则的适应阶段,中国应该抓住这一点,将“一带一路” 总体保持在现有国际规则的框架内,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去主导制定符合我国利益的新规则,并对一些不合理的规则进行修订,使之能更加符合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实发展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