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补齐三农短板

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补齐三农短板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受益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主体。总之,从本世纪头二十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将贯穿始终。作为农业大市和欠发达地区,“三农”问题尤为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更为繁重。

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补齐三农短板

农村建设不是新村庄运动。村容村貌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进行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庄建设是必需的,但“新房”不等于新农村,“新村建设”必须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新农村建设内涵深刻,立意高远,涉及农村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优化文化体系的演进,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进步,涉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各个层面。“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这20个字内容极其丰富,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单纯理解为从物质形态上建设村容整洁的村庄和便利的基础设施,而是要千方百计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从根本上推进新农村建设。既要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注重农村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既要注重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又要注重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实际工作中,要紧紧围绕20字要求确定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防止片面化,尤其要防止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庄建设,切实做到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提出来的,其实质是统筹城乡发展,打破二元结构,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出路只能是减少农民,有效地安置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一是发展现代农业,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以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为指导建立起的与农业生产相关并为其服务的产业群体,实现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安置。二是发展城市化可以吸纳大量乡村剩余劳动力,转变农民生产方式,加快工业化过程,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是解决经济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是亿万农民的事业。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受益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摒弃“政府出钱就做,不出钱就不做”的等、靠、要思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可能真正取得实效。在实践中要切实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国家扶持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自己的勤劳双手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但是,从农村的具体情况出发,解决“三农”问题,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单靠农村自身的积累,那将是漫长的过程,单纯的市场机制作用又可能加剧农村和城市发展的不平衡,这就需要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特别是广大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更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要选准切入点,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把群众迫切要求办、有条件办的事办好,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坚持因地制宜,建设符合农村实际、适应农民需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个符合”: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搞不切实际的投资建设,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符合农民群众意愿,不强迫命令,不强求一律,不包办代替;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效益的形象工程,不做表面文章。同时,强化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其目的是要求各级政府在实际工作中,用心倾听农民呼声,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积极开发农民的智慧和潜力,按照“培训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总要求,培育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政府的引导同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更好地结合起来,让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唱主角。(www.xing528.com)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也是保证。要消除“建设新农村完全是村里的事、农民的事,政府和干部可以撒手不管”的认识误区,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干部的工作指导作用。加强领导,应做到“引导而不误导,统筹而不统揽”。要克服贪大求多、盲目跟风、急于求成、无所作为等倾向,把农民引导好,把基层组织建设好,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好,要真正从解决农民关心的问题、从解决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的关键问题入手,制定切实可行方案,确保新农村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总之,从本世纪头二十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将贯穿始终。作为农业大市和欠发达地区,“三农”问题尤为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更为繁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工作中既要迎难而上、奋力争先,又不能急于求成、浮躁冒进。新农村建设要制定科学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要因地制宜,注重保持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能以建设新农村的名义搞乱拆建,破坏环境,要突出农村特色,便利农民生产生活。通过长期不懈努力,使全市农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得到新提高、乡风民俗展示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建成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环境优美、政治民主、社会和谐,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