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车身上的孔和缝隙
车身上有很多孔和缝隙,如图4-3所示。它们可以归纳为三类:功能性孔、工艺性孔、错误的孔和缝隙。
第一类是功能性的孔,即为了达到某个功能性的目的,不得不在车身上开孔。例如:转向柱、线束、空调管等要从发动机舱穿过前壁板到车内,就必须在前壁板上开孔,如图1-26所示;车门底部有几个流水孔,水通过这些孔流到车外;B柱和C柱上的安全带需要安装孔。这些孔具备一定的功能,设计车身时,必须有这些孔。
第二类是工艺类的孔,即在制造过程中,必须开孔以完成某道工序,制造完成后,这些孔和缝就没有用了。例如:在电泳阶段,整个车身浸泡在电泳液中,当浸泡完毕后,液体必须流出来,于是在车身上开孔,让液体流出。一旦浸泡工艺程序完成了,这些孔就再也没有用了。地板上和A柱、B柱、C柱上的有些孔就属于工艺孔,如图4-4所示。
第三类是错误的孔和缝隙。由于设计错误和制造误差而产生的孔和缝隙,它们既不满足使用的功能,工艺上也不需要。比如图4-5中所示的三块板连接在一起的时候,由于制造工艺的问题,这三块板不能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而留下一个孔,这个孔被称为“老鼠洞”。比如,门把手与车门贴合不好而留下一个缝隙。再比如汽车运动时,车身和车门之间可能出现缝隙。
图4-3 车身上的一些孔和缝隙
图4-4 地板上的工艺孔
图4-5 错误的孔(见彩插)
2.孔和缝隙带来的问题
噪声会穿过车身上的孔和缝隙直接传递到车内。驾驶人和车内乘客直接感受到来自车外的声音。把孔和缝隙的面积与整个车身板的面积之比定义为车身开孔率(γ),表示为
式中,Abody为车身的表面积;Ahole为车身上孔和缝隙的表面积。(www.xing528.com)
开孔率越大,声音就越容易直接传递到车内。当孔和缝隙大到一定的时候,车内外就完全相通了。
车身整体隔声与吸声的综合效果是用传声损失来表达的,本章后续材料将详细介绍传声损失。传声损失越大,表明车外声音传到车内的声音越小,即隔声效果越好。如果车身上有开孔,那么传声损失将降低。开孔率对传声损失的影响可以用式(4-2)表示:
式中,TL是没有孔和缝隙情况下的传声损失;TLhole是在开孔率为γ时的传声损失。
根据式(4-2),图4-6给出了不同开孔率下的传声损失与无开孔的传声损失的关系图。为了说明这张图,首先分析开孔率对传声损失的影响。比如在横坐标上找到传声损失为30dB的点,画一条直线,它与不同开孔率的传声损失曲线交汇。在开孔率为0%、0.1%、1%、2%、5%、10%、20%等处的传声损失分别为30dB、27dB、20dB、15 dB、11 dB、7.7 dB、7dB。开孔率增加,传声损失急剧下降。其次,分析传声损失与密封的关系。当开孔率为1%时,传声损失从理想状态的30dB降低到20dB;如果开孔率只有0.1%,传声损失为27dB。也就是说,虽然车身结构的隔声设计得很好,但是由于开孔率高,其隔声效果还不如隔声能力差但开孔率低的结构。
当车身存在一定的孔和缝隙时,隔声失效的成分主要是高频,如图4-7所示。图中的直线表示没有孔的传声损失随着频率增加而增加,虚线表示有孔的传声损失曲线,在高频部分,传声损失降低。
3.密封的重要性
密封是汽车噪声控制的基础。一个开孔率到达一定量的车身,其他系统的噪声和振动控制得再低,对降低车内噪声也无济于事。比如一台发动机的怠速噪声只有55dB(这已经是非常安静的发动机了),如果车身密封得很好,车内怠速声音可能只有36dB;但是如果前壁板上的开孔很大,发动机声音直接传递到车内,车内噪声可能高达到48dB,这辆车的噪声就非常糟糕。
密封是车身声学包装工作的前提。声学包装的任务是使得车身达到良好的隔声与吸声性能。如果开孔率高,那么声音直接传递到车内,对其他没有孔和缝隙的地方进行隔声处理就没有意义了。同样,由于车外比较大的噪声已经传递到车内,这时在车内进行吸声处理,所取得的效果也非常差。
图4-6 传声损失与开孔率的关系
图4-7 开孔对传声损失的影响
车身上存在的孔和缝隙不仅影响传声损失,而且车外的灰尘、湿气和污染物会传到车内,车内的空调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必须对车身进行密封处理。只有进行了良好的车身密封处理,将开孔率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才能开始声学包装处理和整车噪声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