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国家、政府虽然提供一部分的高等教育经费,但高教的主要支撑者已是老百姓,即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为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投资。教育的机会增多,受教育者分布广泛,更多的人可以上大学。这一时期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一方面表现为学校数量增多,学生入学人数比率达到相当程度,且学生人数的增长幅度远远高出学校数的增长;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种类、层次、形式的多样化,如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等。同时,与各种职业相对应的技术逐渐成为专门的学科,并作为知识进行传授。高校向学生提供实用的、能为产业界利用的短期课程。
(二)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增加;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对所需人才的层次和质量要求发生变化。社会的变迁迫使大学原有的研究高深学问、为统治者服务的根本使命不得不加以改变。在意识到大学不仅是培养少数精英的机构,还承担着分配职业阶梯和社会角色的作用之后,大学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大学已不再是研究不同程度高深学问的机构,而是成为满足逐渐扩大的国民需求不可缺少的设施。任何一种教育思潮、教育机构和教育形式的出现都反映着社会的进步,深刻预示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方向。教育正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www.xing528.com)
(三)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本质特征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与经济结合,探索教育的经济学规律是发展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关键。中国教育界有甘于清贫和学以致用的优良传统。实际上,高等学校面向经济建设,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已经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当继续提倡甘于清贫、追求知识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提倡围绕具体经济社会目标,用丰富知识营养浇灌灿烂经济花朵的历史使命感。读书不是为了脱离大众,而是为了和群众一起摆脱贫困,这是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研究开发和教育培训得到经济回报的周期缩短,知识本身的经济学规律将加快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既是第三产业中提供教育服务的“交易行为”,又是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有丰厚的个人回报和社会回报。就市场行为而言,又有强烈的外部性,对近期缓解就业压力和远期提高就业率,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育在经济学意义的有效性,取决于教育的个人回报率和社会回报率,这是收取学费、获得财政拨款和社区资助的理由。从个人回报来说,教育质量的标准是就业、晋升、创业和创新。离开这些标准,教育投资就会变成不良资产,数量质量都沦为空谈。就社会回报来说,大学是培养造就高水平创造性人力的摇篮,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力量,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学校要适应学生就业需求,形成有特色的培养方案,使个人和社会教育投资较快得到回报。根据就业、创业和创新的要求,提供多样化的学制和多种培养方向;根据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反馈,不断更新教育内容;随着就业变化和知识发展,不断调整专业方向;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培养创业和创新的活力。学校在就业市场上打响自己的品牌,不断提高声誉,是取得教育投资效益的关键。作为公益机构,要学会预决算管理和成本核算,讲求效益,精简机构,后勤社会化。政府要讲教育经济学,提高教育投资的社会回报率,个人要讲学习经济学,讲求学习投资的个人回报率。学生是纳税人或纳税人子女,学校应当得到一定数额运行人头费,学生的个人所得税应当得到一定数额减免,学校的发展、调整和拨款应当提到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议事日程。学生作为尚未完全独立的青年,家长可以给予资助。但是,高等教育对象已经是成年人,应当有自立意识,尽早开始打工和实习,取得工作经历。贷款是不依赖家长掏腰包的自立求学途径。学习2年后工作,工作一段再学习,应当成为多数人的求学方式。学生打工可以获得工作经验,增强学习动力,体验生活乐趣,懂得自立自强。为了高效率利用教育资源,应当提倡两种学习模式。一种是学习与研究结合,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另一种是学习与工作结合,走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的路。抽象地定义“学历”,把“学历”作为敲门砖,是浪费教育资源。一般来说,从中学开始每个人都要把学与思结合,学与做结合,学会了解情况、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推动创新与创业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命题,高等教育大众化一方面要推动就业,另一方面要推动创新。高等学校教师学生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产业化,能够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可以概括为知识创新,而技术创新则是看到技术发明中潜在的商业利润并首次在市场上实现。发展经济如果只抓技术引进产业化,抵御风险能力很弱,我们应当把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结合起来,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地方企业已经不能依靠避税或低工资竞争,每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发展,都必须抓住自己特殊的资源和市场优势,不断创新形成特色。创新要靠人才,根本出路是在当地发展创新型高等教育。没有抽象的“教育质量”,能够解决当地问题的教育才是高水平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学生不仅要用功、听话,更要有活力。教学中既要说明真理的绝对性,又要说明真理的相对性,介绍认识的历史过程。鼓励独立思考,提倡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学习活的有用知识的好机会,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环节,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围绕学生就业环境的科研是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学校应为当地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大众化高等教育应当立足于产学合作。学校的办学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都要跟上和适应甚至超前于产业的发展。我国产学合作对建设工业化初步基础做出过重要贡献,随着企业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需要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的产学合作形式。比如,高等学校建立有地方政府和产业界人士参加的校务指导委员会,建立产学研合作示范中心,开展技术开发、技术集成和技术推广,为企业培养人才,又从企业引进人才改进教学。理论和核心技能在学校里学习,技术和实践技巧在企业里学习,鼓励师生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既保持与科技源头的牢固联系,又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组织高校群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