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文化育人目标:培养社会主义理想人格

高校文化育人目标:培养社会主义理想人格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育人的核心目标是立德,即培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育德的最高境界是培育社会主义理想人格。高校实施文化育人,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化育人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影响人、塑造人,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其最基础的目标就是培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高校文化育人目标:培养社会主义理想人格

任何一种教育实践活动都有其所追求的目标。文化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其所追求的目标与学校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标保持一致。文化育人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角度,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从整体教育的角度,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总体上看,文化育人的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立德,即培育社会主义道德;二是树人,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增进文化认同,即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其中,培育社会主义道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追求的根本目标,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体现文化强国的基础目标。

(一)培育社会主义道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文化育人的核心目标是立德,即培育社会主义道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构筑中国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等。而文化育人作为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其核心目标就在于立德,就在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立社会主义道德。它强调“德”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的核心地位,也强调“‘立德’是‘树人’的一种方式”。[22]

文化是德育的不竭资源。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知识教育,更离不开文化的滋养。知识教育更多地关乎思维,文化滋养则关乎整个人的存在,首当其冲关乎人的心灵生长。正如刘铁芳所言:“优良的教育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让个体找到生命的生长与生成感。”“教育如不能激发个体自我成长的内在力量,则教育必然走向被动灌输,就不可能有健全自我的生长、生成。”[23]文化滋养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育德的最高境界是培育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所谓理想人格,就是人们依据一定社会道德准则所力求实现的完美人格。它是时代精神的体现,离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理想人格便无从谈起。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所承载的内涵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内涵,除了“四有”以外,还在身心素质、社会适应、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有所拓展,社会发展需要更全面的发展的人,而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24]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化育人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强调立德为先,树人为本。除了立德之外,还要着力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并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禀赋、倾向,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使其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专长。[25]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26]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关键的是要促进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也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高度发展”。[2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理性的文化自觉、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个性人格、良好的艺术鉴赏力等各个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它是人在主体性发展中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人真善美三境界的和谐统一。它是人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为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和谐统一,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在当今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人作为一种主体性的文化存在,能够创造文化、发展文化。而文化的化人功能也使文化能够塑造人、发展人。人与文化二者相互构建,互生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先进文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人的全面发展水平也是衡量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尺度。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www.xing528.com)

高校实施文化育人,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培育大学精神,建设高品位的大学文化,实质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化阵地,就是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个性充分发展、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担当、有艺术鉴赏力,富于创新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需要科学的理论武装和正确的舆论引导,也需要高尚的精神塑造和优秀的作品鼓舞。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向自由迈进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因此,社会文化发展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人在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又前进一步。发展先进文化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两个过程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先进文化的教化和滋养,同时先进文化的发展也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推动条件。

(三)培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三个自信基础上,习近平强调还要坚定文化自信,强调它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8]。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需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做基础。文化育人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影响人、塑造人,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其最基础的目标就是培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说,文化自信强调的是文化群体或个体对其本土文化的认同,包括对其文化价值的肯定、对其文化优势的确认、对其文化生命力的坚信。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动力,是应对外来文化冲击与侵蚀的核心力量,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根基和必然行动的力量之源。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思想依据和认识基础。”[29]文化自觉,简言之,就是文化主体将自身的文化信念和准则主动付诸社会实践,是一种在文化上“自觉践行和主动追求的理性态度”。[30]文化自觉是一种觉悟和理性,是文化主体对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是对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崇尚与追求。尤其是在文化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文化自觉体现在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知道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和发展走向;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能以面向全球的视野和整体发展的观点,对自己的文化进行深刻反思,并给予准确的历史发展定位;自觉担当起进行正确文化选择和推动文化发展的责任,汲取一切对自己文化有益的成分,在文化融合创新中实现转型,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

文化自觉与自信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文化育人的基础目标。尤其是在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当今时代,倡导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目的就是要对自身文化持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人的高度文化自觉,才能实现真正的、充分的文化自信。只有在全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撑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真正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所倡导的思想观念、教育内容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辩证统一,相互补充完善,相互促进发展。因此,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的文化育人实质上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育人,其育人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文化自觉与自信。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团结进取的力量源泉,是国家文化安全稳定的坚实堡垒,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保障。

文化自信以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为基础。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树立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增强其民族文化认同,增强其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文化的信念与勇气。这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迫切需要,是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