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基本功能是塑造人或教化人,文化功能实现的过程就是文化育人。从总体而言,所谓文化育人,就是以文化人,即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以文化价值渗透的方式,将先进文化的价值渗透到人的灵魂深处,使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实现文而化之的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6]它强调“重视人文教育、隐性教育,注重精神成长、思想提升、主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通过有意味的形式,长久地、默默地、逐渐地感染人、影响人、转化人”,[17]从而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理解文化育人,首先要理解文化育人中的“文化”是什么。文化育人中的“文化”有三重内涵:一是指育人“内容”和“载体”意义上的文化,即以什么样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育人;二是指文化化人“过程”意义上的文化,即“文而化之”的教化或转化的过程;三是指育人“目标指向”意义上的文化,即育人的核心“目标指向”不只是停留在表层意义上的掌握某些知识或表现出某些期望行为上,而是从更深的精神文化层面,即人的价值观理念和信仰上教化人、塑造人。因此,文化育人也不是一个内涵单一的概念。要正确理解其丰富的内涵,需要深刻理解三个问题,即文化育人“以什么样的文化育人”“以怎样的形式育人”“育人的核心目标指向是什么”。文化育人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人
“以什么样的文化育人”中的“文化”是指内容和载体意义上的文化。载体意义上的文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达到教化人、提升人的目的,作为育人载体或手段而利用的各种文化成果。这些文化成果承载着某些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念,广泛地存在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之中,可以以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出现,如各种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等。它不是单纯的书本上的知识,也并非脱离于现实社会生活而存在。人们对它的感知、接受与习得往往是在现实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育人载体意义上的文化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利用,能够为人们所感知和认同具有先进性,对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内容意义上的文化,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文化育人活动就是“特定阶级或集团用特定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对人们进行文化建构的过程和活动”,[18]其实质就是用社会主导的文化去建构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主导文化,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文化育人无论是运用什么样的文化载体,它所承载的文化内容一定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育人的第一重基本内涵就是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人,就是坚持科学理论武装、正确舆论引导、高尚精神塑造、优秀作品鼓舞。
(二)在渐进的文化过程中培育人
文化除了作为文化成果而存在,还作为“文化”的过程而存在,人的一切文化实践活动都可看作是“文化”的过程。“过程”意义上的文化重在“化”,主要包括两个向度:一是文化“化”人的过程;二是人在实践中向文而“化”的过程。两个过程在育人中同时存在,相辅相成,互生互动,是一个永不停息的人与文化之间双向建构的过程。对于文化育人的对象“人”而言,前者强调外在的给予,体现的是文化塑造人、教化人的价值。后者强调内在的生成,体现的是人的主体能动性。文化育人就是通过文化的外在给予和内在生成方式来化育文化个体,引导个体向文而化,进而促进人的提升与完善。(www.xing528.com)
文化的外在给予和内在生成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在渐进的“文而化之”的教化或转化过程,即“文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强调文化价值从客体到主体,再到客体的内化与外化的转化过程,其实质是把客观的文化内化为个体的精神活动的过程。实现文化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更进一步讲,是实现文化主体客体化(人的知识化)和文化客体主体化(知识人化)的互相转化。
“文化”过程育人贵在促进人的知行统一,重在发挥文化生活实践的养成作用。它是“将人类已经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成果转化为个体内在本质力量、促进人的精神生活全面发展的过程”。[19]这一过程从根本上讲,就是人在文化价值认知基础上实现知行统一的过程。而无论是人对文化的价值认知还是由知促行的文化行为,都离不开人的文化生活实践。正如刘云山所言:“如果离开实际生活和工作去搞道德实践活动,不管口号提得再响,活动规模再大,最后只能是空对空。”[20]因此,只有充分发挥文化生活实践的养成作用,促进人在渐进的“文化”过程中实现知行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在“文化”的过程中育人,才能真正体现出在“文化”的外在给予和内在生成过程中育人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育人的第二重基本内涵就是在渐进的“文化”过程中培育人。
(三)从人的思想观念和理想信仰层面育人
在文化育人中,“文化”的第三重内涵是指育人“目标指向”意义上的文化,即文化育人从根本上是要培育人内在的思想观念和理想信仰,还是要规范人外在的行为?它主要从哪一层面上育人?答案十分明确。文化育人的核心“目标指向”是人的精神文化,即实现人的内在思想观念的转变。这里所说的人的内在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简单的从文化知识到文化知识的机械记忆的过程,也不是从制度到行为的被动服从的过程,而是从“文化的认知”到“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到“文化价值观念的内化,甚至是理想信仰的升华”,再到“恪守价值准则或追求理想信仰等行为的外化”的一系列转化过程。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人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仰的形成。这是文化育人“目标指向”意义上“文化”的终极形态(即人的精神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育人的第三重基本内涵是指在人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仰形成中培育人。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思想道德基础。在精神文化层面育人,其首要目标是育德。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21]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和深厚的道德滋养。尤其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文化育德问题更不容忽视,必须把培养具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品质作为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