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局部气候环境变化与居民健康:疟疾指标调查成果

局部气候环境变化与居民健康:疟疾指标调查成果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拉维疟疾指标调查是由国家卫生部“国家疟疾控制计划”联合全球基金、总统疟疾倡议等多个国内外组织于2014年5月2日~2014年6月10日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马拉维流行状况及相关社会经济指标调查。另外本次调查还涉及利用手指抽取血样对6~59个月儿童是否患贫血、疟疾进行诊断。发热是儿童感染疟疾即其他严重传染病的主要症状,及时有效的抗疟药物治疗是预防患病、死亡的主要措施。

局部气候环境变化与居民健康:疟疾指标调查成果

马拉维疟疾指标调查(MIS)是由国家卫生部“国家疟疾控制计划”(NMCP)联合全球基金(Global Fund)、总统疟疾倡议(PMI)等多个国内外组织于2014年5月2日~2014年6月10日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马拉维流行状况及相关社会经济指标调查。这是NMCP开展的第三次疟疾相关调查工作,研究内容包括:防按蚊蚊子拥有和使用实施水平、妊娠期妇女间歇预防处理的普及性、5岁以下儿童疟疾的确诊手段与特效抗疟药物的使用状况、6~59个月的儿童疟疾与贫血的预防措施、成年人疟疾相关知识、认知和可操作性练习的获得途径。调查对象包括国家有代表性的3500户家庭,所有受调查妇女在15~49岁,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妊娠期疟疾预防、儿童发烧治疗等。另外本次调查还涉及利用手指抽取血样对6~59个月儿童是否患贫血、疟疾进行诊断。本书对此次调查结果进行说明,以了解马拉维疟疾预防措施、儿童与妊娠期妇女接收医疗治疗的实施状况,并利用儿童疟疾血样诊断结果,分析其他自然、社会经济因子对儿童患病率的影响。

(1)调查结果概况

2014年马拉维疟疾指标调查结果显示,71%的家庭拥有至少一件蚊帐,蚊帐的家庭拥有率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城市、农村这一比率分别是75%、69%;北部地区高于其他两个地区,北、中、南部的比率分别是78%、70%、68%。将近1/3(30%)的家庭每两人拥有至少一件ITN,同样是城市高于农村,分别为40%、28%;北、中、南部的比率分别是40%、32%、25%。52%的人口可使用ITN,即家庭成员至多两人睡在同一蚊帐;52%的马拉维人受到ITN的保护,这一比率随家庭成员人数的增加而减小;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更易获得ITN的保护,比率分别为60%、50%;北、中、南部的比率分别是60%、53%、48%。马拉维72%的人口,67%的儿童,62%的孕妇睡在经杀虫剂处理过的蚊帐中。北、中、南部5岁以下儿童睡在ITN中的比率分别是69.5%、65.9%、66.4%,与2012年比均有所增加,南部地区增长最快,由52%增长到66%。北、中、南部孕妇睡在ITN中的比率分别是75.8%、60.8%、56.9%,与2010年比,北部地区这一比率几乎翻倍,由39%增长到76%;中、南部增长相对较少,分别由53%、49%增长到61%、57%。马拉维从1993年起实施妊娠期妇女接受间歇性治疗(IPTp)的疟疾防控措施,用于IPTp的药物有磺胺多辛-乙胺嘧啶(SP)或磺胺多辛-乙胺嘧啶与法西达结合(SP/Fansidar),妊娠期妇女受到间歇性治疗,即在产检中至少一次服用2+剂量的SP/Fansidar的孕妇比率为63%,城市略低于农村地区;北、中、南部的比率分别为67.9%、65.6%、59.5%。其他影响疟疾预防措施实施的因素还包括受教育程度、家庭富裕程度等。

发热是儿童感染疟疾即其他严重传染病的主要症状,及时有效的抗疟药物治疗是预防患病、死亡的主要措施。调查之前两星期内5岁以下发烧儿童比例为30%,其中6~11个月儿童发热患病率最高,其次为12~35个月;男性儿童高于女性,分别为32%、29%;农村高于城市,分别为32%、23%;北部及母亲接受中等教育的儿童发热率较低。接受治疗与帮助发热患儿占59%,这一比例随患儿年龄的增加而减小,36个月以下的患儿比较大儿童更可能接受治疗;北部地区比例高于其他地区,北、中、南部分别为63%、57%、59%;其他影响接受治疗的因素还有患儿母亲受教育程度,如母亲受中等以上教育的患儿接受治疗率为65%,远高于未受相同教育的儿童(49%)。32%的发烧儿童接受了手指或踵部(脚后跟)测试,这一比例同样受年龄、城乡、地区及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富裕程度的影响。39%的发热儿童接受了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ACTs),其中蒿甲醚-本芴醇(LA)为最常见的一种,92%吃过抗疟药的5岁以下发烧儿童服用蒿甲醚-本芴醇(LA),该药物为马拉维推荐的抗疟治疗药品;7%服用奎宁,2%服用SP/Fansidar。48%患儿接受公共部门设施服务与治疗,7%到教会医疗机构,5%到私人治疗机构,8%选择其他形式医疗资源;而曾经接受过治疗的儿童中选择公共部门的比例为72%,其中政府医疗中心占30%。6~59个月的儿童患严重贫血(血红蛋白水平低于8g/dl)的比例由2010、2012年的12%、9%降到2014年的6%,这一比例12~17个月的儿童(14%)高于其他年龄儿童,男性(7%)高于女性(6%),农村地区(7%)高于城市地区(5%),中部地区高于其他地区;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富裕程度。疟疾是造成5岁以下儿童贫血的重要原因,其他原因还包括肠道蠕虫、镰状细胞疾病。血涂片显微镜观察分析显示33%的6~59个月儿童携带疟原虫,快速诊断试验(m RDT)的结果为37%,前者更为精确,后者更为便捷。血涂片显微镜观察与快速诊断试验的结果偏差主要是由于m RDT的指示物为恶性疟原虫特异蛋白HRP-2而非疟原虫本身,这种蛋白质在服用抗疟药后疟原虫消失的1个月内仍然存在于人体内,进而造成恶性疟疾高流行区m RDT结果高于显微镜观察结果。5岁以下儿童疟疾流行率农村地区(37%)高于城市地区(11%),中部地区最高(36%)。2010年、2012年的比例分别为43%、28%,与之相比,马拉维5岁以下儿童疟疾流行率呈波动下降的趋势。

2014年调查显示,93%的马拉维妇女(15~49岁)听过疟疾,72%了解发热为疟疾的临床症状,82%了解蚊虫叮咬引起疟疾,84%认为蚊帐的使用可预防疟疾。马拉维国家疟疾防控规划(NMCP)已制定了信息、教育、交流战略,以更好地向脆弱人群传播疟疾讯息。主要讯息包括睡在ITNs中的重要性、发热后及时治疗、保障自己住宅被杀虫剂喷洒。22%的女性在过去6个月见过或听过关于疟疾的信息,城市地区(27%)高于农村地区(21%),北部地区(33%)高于其他地区,这一比值随教育程度、富裕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未受教育、受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妇女了解过疟疾信息的比率分别是9%、21%、35%、36%;前1/4富裕家庭的信息获知率(29%)为最低1/4富裕家庭(14%)的两倍。50%的妇女称见过或听过睡在ITNs中的重要性的信息,这一比值在城乡地区基本相同,北部地区高于其他地区,亦随教育程度、富裕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获得疟疾信息的主要来源为广播占43%,其次为政府诊所或医院占40%,来自社区医务人员的比值为11%,来自朋友或家庭成员占9%,来自电视占4%,其他的信息来源还包括工作场所、戏剧团体、教育、布告板、报纸等,占1%。农村妇女信息来自政府诊所或医院的比例(42%)较城市地区高(34%),城市地区信息来自广播(63%)、电视(13%)的比例较农村地区高(36%,1%),农村地区信息来自社区医务人员的比例(15%)较城市地区(2%)高。

(2)5岁以下儿童疟疾流行影响因素分析

上文调查问卷结果显示5岁以下儿童发热后是否接受常规、抗疟治疗受居住地区、家庭社会经济水平的影响,本次调查还运用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RDTs)对5岁以下儿童是否患有疟疾进行了抽样诊断,可用于分析的有效样本量共2001个,本书以检测结果是否为阳性为因变量,以人群特征及其所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指标为解释变量,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方法上选择Enter法,结果如表6-2所示。我们可以看出:马拉维中部、南部5岁以下儿童患疟疾的概率较北部地区高,其中,中部地区最高且与北部间的差异在0.01水平下显著;农村地区儿童较城市地区更易患疟疾,OR值为3.867,在0.01水平下极显著;疟疾患病率可能随着海拔的升高有小幅度降低,在0.01水平下极显著,这种效应可能与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有关,这将降低感染疟疾的风险;与男性5岁以下儿童相比,女性更易患上疟疾,可能与男性抵抗力强、在家庭中地位高于女性有关;显著性水平为0.331;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其患上疟疾的风险可能亦在增大,在0.01水平下极显著,这可能与5岁以下儿童随着月龄的增长、户外活动的时间有所增加有关,其遭受蚊虫叮咬的风险就更大;与母亲为受教育相比,母亲所受教育越高,5岁以下儿童患疟疾的概率就越小,而母亲接受高等教育与未接受教育间的差异在0.01水平下极显著;5岁以下儿童患疟疾与其体内血红蛋白水平高低有关,这种相关性在0.01水平下有统计学意义,从个人层面、更微观地验证了疟疾与贫血间的关系;家庭富裕程度对儿童患疟疾的影响亦较显著,富裕家庭与贫困家庭中儿童成员患疟疾的概率在0.01水平下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儿童睡在防按蚊蚊帐中可能降低其感染疟疾的风险,但在0.01水平下不显著。Simangaliso Chitunhu等(2015)对马拉维2012年5岁以下儿童疟疾患病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与本书基本一致,但在地区差异上,2014年北部与中部的患病概率差距有所增大,与南部的差距有所减少,城乡差异基本不变;其他影响因素的OR值基本相同。(www.xing528.com)

表6-2 5岁以下儿童患疟疾的人口、社会经济因素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另外,我们还对5岁以下儿童家庭居住环境(包括睡觉房屋个数、是否喷洒杀虫剂、卫生间类型、饮水来源、是否有电视、房屋墙体、屋顶、地板材料)(Ayele等,2012)对其患疟疾风险的影响做了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3所示:增加睡房个数可减小睡眠人口密度,有利于降低蚊虫叮咬、感染疟疾的风险,这种效应在0.05水平下有统计学意义;喷洒杀虫剂的家庭5岁以下儿童患疟疾非概率较大,与预期假设相反,可能是喷洒杀蚊剂的家庭所处环境较不喷洒的更易于蚊虫生长,如邻河、湖而居的农村地区比干旱城区更利于按蚊生长、疟原虫的传播,而这些家庭喷洒杀虫剂的可能也较大,但效果可能弥补不了自然区域的差异,这就造成了喷洒/不喷洒杀虫剂对儿童患疟疾概率起反作用的“假象”统计结果;家庭有厕所较无厕所可降低5岁以下儿童患疟疾的风险,而可冲厕所对降低患病风险可能效果更佳,且在0.05水平下有统计学意义;饮水安全对儿童患疟疾有重要影响,饮用管道自来水的家庭儿童患病率低于饮用受保护井水、地表水的儿童,而饮用未受保护井水、地表水的儿童患疟疾的风险最高,但这种效应在统计学上意义不显著,仍需进一步研究认证;有电视的家庭可有效降低儿童患病率,一方面这样的家庭经济、社会水平可能较高,居住环境、医疗投入较大,另一方面电视、收音机等设备可为家庭成员提供疟疾预防、及时就医等重要信息,这种效应在0.01水平下极其显著;墙体、房屋、地板材料的回归系数及OR值显示茅草/棕榈房顶、水泥墙体与地板可能增加5岁以下儿童患疟疾的风险,前者在0.01水平下极显著,后两者显著性水平亦达0.052、0.077。

表6-3 5岁以下儿童患疟疾的家庭居住环境因素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续 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