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历程的痕迹,是人生的“再次”经历。一般而言,人过了“知天命”之年,开始有“回忆”的行为。当人们在无法再“经历”的时候,就主要依靠“回忆”过日子。“近”的瞬间就忘,“远”的记忆犹新,这就是处在人生边缘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人生进入老年时,总是沉浸在记忆的岁月里,靠回忆度日的原因。 “大风景”“绿墙”是否与处在人生边缘有关,我们可以暂且存而不论。但是,“50后”的艺术家的确都是早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人,在人生的自然阶段中,回忆是不可抗拒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怀旧”。知天命之年的艺术家,在作品中显示着他久远记忆中的符号,必然有与他生命经历相关的原因。前面我们提到的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运用较为明显的政治符号,当然不是属于“知天命”的“回忆性”的符号运用,而是艺术家有反思意识地选择与运用。那么“大风景”中的符号,可能兼而有之,既有某种有反思意识地选择过去记忆中的符号,冥冥中也有知天命之年的“回忆”性的因素。其实,即使单纯的“回忆”性的片段,也是回忆者对亲身经历的与某些“刻骨”或有“意义”的事件相关的人或物,睹物思人,睹人想事,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单纯的“记忆”,对一个当代艺术家来讲意义不大。所以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他要用记忆中的符号作为图像的母题元素,对他的某种思想、观念或某种想法与意义进行的当代表达,他必然要经过精心地挑选他所用的符号元素,并处理好图式的结构,才能准确地表达艺术家作品的当代意义。我们把“大风景”“绿墙”系列看成是“大家庭”的转向,也是从我们以上探讨的视角考察得出的结论。“大风景”“绿墙”中的元素最为重要的是,记忆中的那些常见的“时代”痕迹物品,如“大风景”系列中的“高音喇叭”“高耸的烟囱”等符号,这些符号带有很强的时代印记,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带有意识形态的烙印;“绿墙”系列也不全是单纯的“情愫怀旧”,图像中的母题元素隐喻了“时代”的意识形态的烙印,如军装等,而且“绿墙”系列中延续了“大家庭·同志”中制造的“符号”元素——色斑,以及将象征血缘意义的“红色”转换为特有年代的“电线”,构成了图式结构的隐喻性符号元素,因此,我们不能把当代艺术家作品中的母题元素仅仅理解为“怀旧”或“念旧”,在某种程度上说“怀旧”或“念旧”是引因,真正的意义在于隐喻某种特定的含义的表达和叙述。
(www.xing528.com)
图3-18 张晓刚 《大风景》
“大风景”“绿墙”等系列作品,在表达当代艺术的观念上无疑比“大家庭”系列要成熟。如果说“大家庭”系列多少还有些西方游戏规则的痕迹,那么“大风景”“绿墙”等系列中的这种痕迹明显少了,没有那种“陌生隔膜”的冷漠关系维系人与人之间存在方式的叙事,图式结构的绿墙空间使图像对外部空间发生了清晰的但又是微妙的震动。虽然说“绿墙”是20世纪50年代至“文革”时期公有房屋的一种装饰特征,但画家却留意到绿墙的特定空间和时间关联中显示的某个明晰的界限,它体现的是一种“公有制”的性质,如办公室、医院、旅店等标志着“公共”领域空间的地方,几乎都用了绿色为装饰墙面,正是这种“装饰”实为对“公共领域”的修饰语,意味着这个空间领域不是私人的领地,而是国家公有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工作的人是国家干部或国家工作人员,但凡另一个领域的人们如果有单位的“介绍信”便可以使用这个领域,“绿墙”提供了这样一个“史境”。这个“史境”不是被阐释出来的,而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普遍现象,只是这个“普遍现象”对于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今天的青年人而言是陌生的,他们只能在过去的图片和文字中感受到一些关联的东西,所以与其说我们对绿墙是一种“阐释”,不如说是对绿墙的一种客观的“描述”。我们把“绿墙”图像中的其他母题元素置于这个“史境”中,就会发现其中主题的秘密不在于“怀旧”式的“记忆”,而是如同“大家庭”但又超越了“大家庭”的图式结构与叙事方式。画家用绿墙这种装饰性的墙面场所,修饰了一个特定“史境”中的空间,隐喻的是人在特定“史境”中的心理空间,暗示了人在特定场所的思想意识等活动的范围。“大风景”系列中的“高音喇叭”这个特殊的元素,作为风景中的独有符号,是20世纪50~60年代普通民众“知道”信息的唯一来源,国家发生了什么大事,或者某级政府的政令通知,人们都通过高音喇叭获知,它是特定“史境”中让集体被传达来自北京或某一级政府“声音”的唯一传播工具。因此,在20世纪50~60年代,高音喇叭是传播意识形态的唯一工具,因此它成为权力话语的象征,它代表了国家或某一级政府的声音和意识形态,也构成了当时一道从城市到乡村的独特“风景”。当然,画家并不是把这些母题元素作为单纯的风景元素来刻画,技巧的处理和图式安排,都与“大家庭”基本一致,而且从图式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是把“旧物”的母题进行“当代”表达,唤起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念旧或念物的记忆,还是图式结构隐喻的记忆,使“大风景”系列图像唤起人们思考的是某个时期的特殊生存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域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