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当代艺术:东观西望的当代图式

中国当代艺术:东观西望的当代图式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立新的“东观西望”图式与结构,在我看来就是建构当代意境学的图式与结构。图3-11李立新 《常熟河东街之二》正是因为李立新的“东观西望”系列作品具有现代意境学的意义,所以我们把它纳入当代艺术中讨论。这种建构当代意境学的方式,显然是当代语境中的一个成功的特例,的确体现了画家“东观”与“西望”的跨视域的当代意境学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当代艺术:东观西望的当代图式

李立新的“东观西望”图式与结构,在我看来就是建构当代意境学的图式与结构。沉积数十年的设计学、艺术学理论研究以后的李立新,重操画笔进行艺术创作,出手不凡。我说的“出手不凡”主要在于他的作品体现了我们说的“手”的意义,艺术在于通过“术”进“艺”,这是“艺”“术”与“道”“器”一致的文化脉络与文化结构。“手”的意义体现的正是“术”或“器”,由“器”进“道”是中国传统艺术意境学的理论建构路径,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法则,无“术”就不能载“艺”,如同无“器”就不能进“道”一样,这就是艺术中“手”的意义。艺术如无“术”就等于无“艺”,所以,艺术是“艺”与“术”的共同体。中国艺术之“术”,不同于西方的“ART”之“术”,西方的绘画之“术”总是小心翼翼地在模拟对象的外形,已达到酷似或逼真的状态。西方的绘画之“术”就如同被苏轼批评的“见与儿童邻”的方式,中国意境学中建立的艺术形态追求的是“象外”之“大象”,其方法是“超乎象外,得其环中”,有象但不困于象,重点在“意”,得意可忘象。当代意境学秉承传统意境学的路径,在传统与当代相遇的方式中,重新诠释意境学在当代的意义与价值并建构当代意境学的理论体系,由此为当代艺术的创作提供当代文化理论的同时,当代艺术又为建构当代意境学提供作品例证。李立新的“东观西望”的意义就在于为当代意境学提供了作品例证。

图3-11 李立新 《常熟河东街之二》

正是因为李立新的“东观西望”系列作品具有现代意境学的意义,所以我们把它纳入当代艺术中讨论。“东观西望”系列作品母题,整体上讲就以古旧建筑为主,古旧建筑同样有一种“怀旧”情节,当然这不同于下面我们要谈到的张晓刚的“大家庭”旧照片式的怀旧,这里牵涉到的就是画家对“母题”的选择与解读。旧照片有一个特殊的语境——“文革”,古旧建筑不存在这个“语境”,它隐匿的是对一个传统文化的怀念,这是画家一条穿越传统的暗线——文化脉络。李立新用了当代文化语境中对传统笔墨当代化处理的形式,对古旧建筑母题进行了当代表达与描述,所以我们说它有一条穿越传统的文化脉络的暗线。作为城市景观的古旧建筑,宁静地诗意般地栖息在喧嚣的城市中,这种宁静与诗意并非原貌状态,而是画家所制造出来的,使我们与“宁静致远”联系起来,它显示了对传统意境学的当代建构的主张和实践。《常熟河东街之一》的夕阳晚照,不但是街景的寓意,更是对人的隐喻。《常熟河东街之二》白墙黑瓦构成的是当代城市山水的意境学,与《苏州古镇》构成的是另一个水墨意味镜像的意境学。更有意义的是,李立新把同样的意境学方式下的当代艺术形态方法,建构在异国的街景古旧建筑中,有意识地将“异国情调”的语境特征遮蔽,使我们“忽视”古旧建筑的“国籍感”,看到的是当代意境学的“跨国”建构,《英格兰乡村》《布拉格》《班贝格水城》《曼彻斯特一景》便是如此。这种建构当代意境学的方式,显然是当代语境中的一个成功的特例,的确体现了画家“东观”与“西望”的跨视域的当代意境学的意义与价值。(www.xing528.com)

图3-12 李立新 《英格兰乡村》

图3-13 李立新 《曼彻斯特一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