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当代艺术论述:检讨终结论问题

中国当代艺术论述:检讨终结论问题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这里重提“艺术终结”这个老话题,目的不是去论证它,而是要看看西方艺术理论为自己的现代艺术“立命”,到底是出于何种动机、有何种目的。为此,我们对西方的“艺术终结论”做一个简要的检讨。黑格尔认为艺术是揭示“真理”或“精神”的“感性显现”形式。黑格尔说的艺术的“使命”终结问题,海德格尔说的是“体验”终结问题。

中国当代艺术论述:检讨终结论问题

当我们提到“现代艺术”这个概念和词语的时候,毫无疑问它首先指的是在西方的现代文化中形成的艺术形态。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自20世纪初以来,的确影响到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形态,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有较大影响的“现代艺术”现象。也因为这个现代艺术现象,不同国家或民族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和批评家都在思考一个纠结的问题:是延续现代的文化路径继续现代艺术或后现代艺术,还是“另构”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当代艺术。这也是“当代艺术”自身需要思考的一个逻辑起点的问题。

我们认为当代艺术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解决西方现代、后现代“解构”艺术进入无序状态之后,却又找不到另构路径方法的问题。西方现代、后现代“美学”始终在“艺术终结”的问题上纠缠不清,而我们国内的一些学者和研究者,也在这个问题上跟着西方话语去论证“艺术终结”的命题,绕来绕去,永远跳不出“终结论”的怪圈。我们这里重提“艺术终结”这个老话题,目的不是去论证它,而是要看看西方艺术理论为自己的现代艺术“立命”,到底是出于何种动机、有何种目的。为此,我们对西方的“艺术终结论”做一个简要的检讨。

就宽泛的文化角度而言,西方“艺术终结”说的理论,一般认为它源自于黑格尔。黑格尔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现真实”,[4]“把人类最深刻的兴趣和精神上最全面的真理带到了我们的头脑中”[5],他是把艺术提升到与哲学同样的承载真理这个任务的层面上来认识艺术的。但是当艺术的这个任务在浪漫主义那里完结,不再承担这个“真理”的任务了,故此黑格尔设想的艺术是从早期的象征型艺术——到古典型艺术——再到浪漫型艺术的宏大叙事的结束,艺术的使命也就结束了。这里我们多少也看到一些黑格尔采用了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对艺术演变的认知逻辑结构路径的方法。如果按照黑格尔的设想,“现代”以来的艺术都不能称之为“艺术”。此后,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丹托、贝尔廷都提出了“艺术终结”理论。尽管他们的理论立场和文化角度都有所不同,但这个理论的反复出现,为现代主义的“任何事物都是艺术”提供了哲学基础,为西方进入的“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提供了“合法性”的理论。西方现代艺术出现的这种现状,表面上可以看作黑格尔美学在“现代”的迟发效应,实际上是黑格尔艺术终结的“另迟效应”,这一点连黑格尔自己也没有预料到。黑格尔认为艺术是揭示“真理”或“精神”的“感性显现”形式。他说:“在艺术作品中各民族留下了他们最丰富的见解和思想;美的艺术对于理解哲学和宗教往往是一个钥匙,而且对许多民族来说是唯一的钥匙。这个定性,是艺术和宗教与哲学共有的,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感性的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因此,使这崇高的东西更接近自然对象,更接近我们的感觉情感。”[6]他几乎回避了康德判断力批判》中所提出的美的“快感”的概念——“美应该被人不借概念而认识出它是一种引起必然快感的对象”。[7]事实上康德对“美”无论是反映在自然界还是艺术中,都是极为感兴趣的,以至于康德用“美”确立艺术的“天才创立规则”的学说,也用“美”的概念分类“自由的艺术”和“雇佣的艺术”。黑格尔放下了康德有关艺术“美”的“快感”这个问题的继续探讨,而认为艺术不是人类最终追求不变的天性,艺术仅仅是人类追求达到真理的过程。当艺术不再负担“真理”(“精神”)给人们的满足时,即艺术不再是真理(精神)获得其自身存在的最高实体的形式时,“思考和反省比美的艺术飞得更高了”。“但是到了完满的内容完满地表现于艺术形象了, 朝更远地方瞭望的心灵就要摆脱这种客体性进而回归到它的内心生活。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的现在。我们尽管可以希望艺术还会蒸蒸日上,日趋于完善,但是艺术的形式已不再是心灵的最高需要了。我们尽管觉得希腊视像还很优美,天父、基督和玛利亚在艺术里也表现得很庄严完善,但是这都是徒然,我们不再屈膝膜拜了。”[8]艺术的“使命”——满足人类最高需要的崇高与崇高的使命也就结束。而海德格尔继承的不是艺术“使命”的终结,他恰恰认为真理是置入艺术作品中的,这才是艺术的本质——“艺术的本质或许就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9]他改变了黑格尔的说法,提出了艺术是“存在”的思想(真理)。所以,他又诘问了黑格尔:“如果艺术不再使用这种方式了,那么问题是:何以会这样呢?黑格尔的判词尚未得到解决。”[10]海德格尔希望黑格尔说的是“艺术终结”,但黑格尔认为是艺术的“使命”终结,故此海德格尔认为“黑格尔的判词尚未得到解决”。海德格尔说:

几乎是从人们开始专门考察艺术和艺术家的那个时代起,此种考察就被称为美学的考察。美学把艺术作品当作一个对象,而且把它当作感知的对象,即广义上的感性知觉的对象。现在人们把这种感觉称为体验。人体验艺术的方式,被认为是能说明艺术之本质的。无论对艺术享受还是对艺术创作来说,体验都是决定性的源泉。一切皆体验。但也许体验却是艺术终结于其中的因素。这种终结发生得如此缓慢,以至于它需要经历数个世纪之久。[11]

海德格尔从审美体验的因素中做出了艺术终结的判断——“也许体验却是艺术终结于其中的因素”。黑格尔说的艺术的“使命”终结问题,海德格尔说的是“体验”终结问题。此后“艺术终结”的命题,被不断地理解、阐释和演绎,致使很多现代艺术理论家都在这里寻找现代艺术合法性的“证词”,如格林伯格、施坦伯格、克拉克、克劳斯、丹托等西方艺术理论家,不过他们寻找的是传统艺术的终结,为西方现代艺术或者后现代艺术得以成立的合法性的证词。(www.xing528.com)

丹托在《在艺术终结之后》中就极力想为后现代艺术的合法性寻找证词:

不论何时何地,艺术的本质是超越历史的(transhistorical),但这个本质却必须借由历史才能显现出来。……就整体而言,现代主义就是宣言的时代。而艺术史的后历史时代的部分特色,就是摆脱艺术宣言,并要求全新的批评实践。我们目前不能对于现代主义多所着墨,谨将上述重点总结如下:它是艺术终结之前艺术史上的最后一个时代,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及思想家都争相要为艺术的哲学真理下定论,这个问题在先前的艺术史时期并未真正为人感知,因为艺术本质早已定案的这个想法,在那时多少被视为理所当然,直到孔恩(Thomsa Kuhn)主张将科学的历史加以系统化整理,连带使得原本一直被认定为艺术本质典范(paradingm)的东西跟着瓦解,这项以哲学来定义艺术的活动才成为必要。[12]

我们也不得不说,丹托所说的“全新的批评实践”和“哲学来定义艺术的活动”,本质上指的是后现代艺术。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丹托对格林伯格的批判中看到。丹托说:“事实上,后绘画性抽象画派之后的任何艺术,格林伯格皆未严肃看待,而他也几乎不再从事艺术评论,他的作品集最后一册于1993年出版,书中讨论的议题止于1963年。毕竟,要他在其中绝妙叙述中收编新艺术,确实是件苦差事。”[13]格林伯格的确是美国现代艺术的重要推手,他极力推出德库宁、波洛克等美国现代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丹托对格林伯格进行批判,是因为他认为格林伯格没有继续向后现代延伸。所以,我们从丹托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终结的是那些“宣言”式的现代艺术,以图为后现代艺术寻求“全新的批评实践”。

西方艺术“终结论”理论,针对西方不同时期的艺术或艺术本质的问题各有所指。不外乎就是设立“新”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艺术批评的活动也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所不同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本质)不同的显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