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战场:抗日战争中的转折

云南战场:抗日战争中的转折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第八十二团、第八十三团多次向松山敌军阵地发起攻击,但进展不大,伤亡惨重。6月24日,中国远征军长官命令坚守滇南的第八军增援滇西,主力于7月2日接替第七十一军新编第二十八师围攻松山。松山久攻不下,直接影响滇西、缅北反攻战役的全局。对此卫立煌转达蒋介石命令,限第八军于9月上旬收复松山,如违限不克,军、师、团长均以贻误战机罪名,按军法处置。

松山,位于龙陵县境内,系高黎贡山山脉,有“滇缅路上的直布罗陀”之称,海拔约2019米,主峰子高地海拔达5300多米,相对高程约950米,南北长约6000米,东西宽约5000米,面积约29平方公里。因山上长满松树,故名“松山”。松山是滇缅路上怒江西岸之咽喉,东距怒江惠通桥24公里,西距龙陵54公里,山势崎岖险要,地形十分复杂,从高处可俯视惠通桥。松山包括大小松山、阴登山、大垭口、滚龙坡、长岭岗等,前临深谷,背负深渊,西坡陡峻,形成一道密林、深箐、荆棘杂布的天然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942年5月,日军占领怒江西岸后,即以其精锐的第五十六师团第一一三联队驻守,兵力约3500人。日军强迫当地民夫数千人,用两年多的时间在松山主峰子高地及其周围各高地建成了坚固的堡垒群据点。每个据点依地形在制高点构筑1—2个主堡,主堡周围有若干个子堡,在阵地前构筑侧射、伏射小堡。大小堡或为山洞工事,或为钢筋水泥和50—80厘米口径的粗大木材及汽油桶筑工事。这些工事加盖多层钢板防护,顶上再覆土3米以上,即使重磅炸弹命中也不易穿透。各据点之间以有盖的战壕坑道连接。工事表面有巧妙伪装,从地面或空中都不易发现。日军在各处修筑据点40余处,既能各自为战,又能相互支援,彼此之间构成交叉火力网。据点内有粮食库、弹药库、被服库、材料库等,储存有可供使用半年以上的充足粮秣弹药,并备有发电厂、抽水和卫生设备,以便长期固守。日军把松山防御工事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狂妄宣称,松山可坚守2年以上,中国军队不牺牲10万人,休想夺取松山。日军第一一三联队长松井秀治大佐兼任松山(腊勐)守备队长,并指挥龙陵、镇安街守备队。之后由野炮兵第三大队大队长全光惠次郎少佐继任守备队长。

远征军根据作战计划,由第十一集团军第七十一军新编第二十八师等部,从1944年6月4日开始向松山发起猛攻。最初承担进攻松山任务的是第七十一军新二十八师,然而因为对敌情判断失误,以为敌军仅有300—400人,1—2门大炮,所以新二十八师(欠第八十四团)于1944年6月4日突然向松山发动猛攻,认为唾手可得。实际上松山敌军强大,堡垒纵横,枪炮齐备。不过,我军当天还是攻占了腊勐和竹子坡。我军伤亡13人,敌军伤亡约30人。同时我军以一部沿勐腊西南迂回,切断了松山与龙陵之间的滇缅公路。这样,松山成孤立据点,断绝了和敌师团主力的地面联系。松山之敌被四面围困,只能依靠无线电联系。敌军第五十六师团在三个月中多次力图打破我军的围困去支援松山守敌,都未能得逞。

但是之后的战斗却打得相当艰苦。6月5日,新二十八师继续攻击,但被敌军据点的密集火网所阻。6月7日,该师以第八十二团攻击阴登山,进击小水洞、松山一线,第八十三团(欠第二营)主力附工兵一排,向大垭口、滚龙坡攻击,同时以一部向镇安街方向警戒,破坏公路。第八十三团第二营为预备队,分置于松坡头、马鹿塘,并在5600高地派出警戒。虽然第八十二团、第八十三团多次向松山敌军阵地发起攻击,但进展不大,伤亡惨重。6月8日夜,新二十八师组织突击队袭击敌军堡垒,未能成功。6月10日再次发起总攻,依然进展不大。我军反复攻击,直到6月20日才攻占阴登山敌军全部阵地。然而此后,由于敌军顽固抗拒和敌堡特别坚固,虽重炮连续命中但亦未攻破。

从6月4日到7月2日,中国远征军攻击松山,虽毙伤敌人596人,但自己却伤亡1731人,仍无明显进展。6月24日,中国远征军长官命令坚守滇南的第八军增援滇西,主力于7月2日接替第七十一军新编第二十八师围攻松山。从7月5日,第八军军长何绍周在阴登山设指挥部,指挥5万余人开始向松山发动第一次总攻,在美国空军和炮兵的配合下取得了一定进展,摧毁敌人部分阵地工事,但进展仍然缓慢。连续五次发起冲锋围攻松山,都未能达到预期目的,难以冲上松山主峰子高地的核心阵地,第八军在一个月内五次围攻松山,付出重大牺牲。

依据五次围攻松山的经验教训,第八军军长何绍周经远征军总司令同意,决定对松山地区防御体系的核心——主峰子高地的主堡,采用挖掘坑道实施爆破的战术,以突破敌人主堡核心阵地。在坑道作业完成之前,先将子高地周围的辰、巳、午、未高地及大寨一一拿下,形成围攻子高地的有利态势。8月3—7日,第八军各部发动了第六次攻势,目的是扫清子高地外围障碍。8月7日下午,中央队荣二团第三营主力进入巳高地,与守敌肉搏2小时,敌我双方的尸体将战壕填平,战况惨烈。到黄昏,荣二团第三营已占领巳高地前(东)半部,敌据守巳高地后(西)半部,敌我相距不远,成胶着状态。第二四六团第一营推进到距午高地仅100米处,遭到辰高地的侧射,营长谢梦熊牺牲,全营伤亡惨重,到黄昏仅8名官兵撤回。第二四六团第二营于8月7日下午突入未高地。下午3时许,大寨方面敌人由午高地和未高地左侧实行反包围,双方激战3小时,因伤亡太大,无力支持,到黄昏仅10余名官兵突围回来。荣二团第三营亦仅剩20余人。左翼队第三〇八团则于8月7日袭占午高地,左翼队第三〇七团占领壬高地。这样第八军第六次进攻,付出了惨烈的牺牲,才扫清了向松山主峰子高地冲击的道路。随后发动进攻的五个团战斗兵力剩下的仅有一团之数。

松山久攻不下,直接影响滇西、缅北反攻战役的全局。对此卫立煌转达蒋介石命令,限第八军于9月上旬收复松山,如违限不克,军、师、团长均以贻误战机罪名,按军法处置。军长何绍周召集副军长李弥,军参谋长梁筱斋,荣誉第一师师长汪波,第八十二师师长王伯勋、副师长王景渊,第一〇三师师长熊绶春、副师长郭惠苍等将领举行紧急会议,商讨攻克松山的对策。经商议决定,在继续对各高地保持攻击的同时,立即对松山主峰子高地敌军主阵地进行坑道爆破,力争一举将其炸毁。

日军在松山地区构筑的庞大防御工事中,主峰子高地的堡垒最大最坚固,周围的侧防火网最严密。第八军曾四次派攻击部队进攻子高地,每次都先以飞机轮番轰炸,重炮连续猛轰,然后步兵向上冲击,然而每次都没有成功。当步兵冲上山顶后,既不能攻入堡垒内部,又暴露在四面八方密集的火网之中,伤亡严重且难以立足。最后只好采用爆破摧毁的战术。

从8月3日起,第八军工兵营在第二四六团掩护下,开始在距敌阵地约150米之下方,开始掘壕作业,由进攻出发地掘壕4条,每条壕沟深1.8米,宽1米,并加覆盖。8月8日至12日,各壕沟掘进了120米左右。为便于掩护和迷惑日军,工兵们又在相邻的两壕沟之间各掘一横沟,横沟距日军两个主堡30米,并在两条横沟中开掘高2米、宽1米的坑道2条。工兵昼夜不停地秘密掘进,直至半个月后达到日军堡垒下部时,日军才有所察觉,但为时已晚。经过精密测算,工兵在日军主堡之下开掘了两个装填炸药的容室,在左室装填50箱总重达1250千克的TNT炸药,在右室装填70箱总重达1750千克的TNT炸药,合起来约3吨重。拟采用电器引爆,为了保险,加装了辅助导火线,8月19日装填完毕。8月20日拂晓,中国远征军万炮齐发,步兵发动佯攻,引诱附近日军进入堡垒后,于9时15分点火引爆,两个药室炸药同时爆炸。随着沉闷的爆炸声响起,浓烟突起,直冲云霄。松山子高地山顶被炸成两个巨大的漏斗坑,右边一个坑直径约40米,左边一个坑直径约30米,子高地山顶被破坏2/3,堡内除4人奄奄一息被俘外,其余全部被炸死。然而,附近敌军仍顽固抵抗,荣一师第三团主力攻击山松山主峰,与残存敌人反复冲杀,恶战1小时后,才完全攻占敌人坚固的堡垒。

但是,残存的敌人仍不甘心,躲在堡垒下层坑道的敌人,用冷枪射杀过往的中国官兵多人,经过几天的严密搜索,最后才将其击毙。

8月20日到21日,敌军竟又两次夜袭子高地,守军荣一师第三团第三营与反扑的敌人进行激战,自营长以下伤亡殆尽。团长亲自率领全团仅能集结的50余人反击,终将反扑的敌军击退,守住了子高地。22日上午9时,第八十二师副师长王景渊率领增援部队到达,见残敌三五成群向反斜面逃跑,当即指挥6门火炮射击,步兵随即跟踪追击,消灭敌人。清扫战场时,发现我军1名连长带领12名战士坚守在一个未被炮火破坏的大掩蔽部里,掩蔽部外面堆积敌尸20余具。阵地各战壕里,散布着62对互相厮杀的战死者。整个反斜面上,残肢断体遍地,惨不忍睹。战斗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www.xing528.com)

8月24日,第一〇三师第三〇九团到达腊勐,奉命扩大攻击子高地战果,肃清周围各高地残敌。从8月25日到9月2日,第八军在松山战场各部投入战斗,歼灭拒不投降、负隅顽抗的各据点敌军。各部队每攻克一个据点,都要付出巨大代价,其中尤以第三〇九团于8月29日在寅高地和第5号高地的战斗最为激烈。该团自当天下午1时占领这两个高地后,到第二天拂晓,击退敌人反扑达11次之多,营长黄人伟负伤3处,仍坚持指挥作战。全营官兵伤亡200余人,其中以肉搏中负刀伤者最多。敌军遗尸80余具。第三〇九团在争夺寅高地和第5号高地的战斗中表现出的英勇果敢,堪与荣一师第三团在子高地争夺战中的表现相媲美。8月30日,第八军工兵营接替荣一师第三团在子高地的防务,于当日肃清寅、卯两高地之敌。8月31下午2时,第三〇九团占领第4号高地。荣一师第三团扫清午、巳两高地间的敌人,从而打通了松山与阴登山之间的道路。

第八军指挥所于9月2日由竹子坡推进到子高地,部署最后围歼松山地区的残敌。先以第三〇九团攻击黄土坡的三个高地,再以荣一师第三团协同攻击第2号、第3号高地,经过激烈战斗,将黄土坡三个高地全部占领。团长陈永思、代团长王光伟先后负伤,全团官兵仅剩数十人。

9月4日,第八军发起第九次攻势。当日拂晓,荣一师第三团猛扑第1号、第2号高地,于上午11时占领两个高地,但攻击第1号高地的官兵仅剩18名,攻击第2号高地的官兵仅剩6名,无力扩大战果。午后,敌军100余人向第三〇九团攻占的第3号高地反扑,荣一师第三团团长赵发毕亲自率领临时从团部抽调的勤杂兵20余人前往增援,击退反扑之敌。9月5日,第三〇七团的少数剩余官兵与第二四六团的一个加强连,第一〇三师工兵连、搜索连配合,占领黄家水井。同时,第三〇八团与第二四五团协同攻击马鹿塘,为敌军炮火所阻。9月6日,第八十二师第二四四团第一营增援松山,接替子高地和第4号、第5号高地防务。第二四五团全力攻击,在第三〇九团、荣一师第三团协同下,相继摧毁第2号、第3号、第4号高地西侧的6个大型堡垒。9月7日,第三〇七团、第三〇八团由正面攻击马鹿塘。第二四五团由东面,荣一师第三团由北面合力突入,至下午4时攻占马鹿塘,敌人大部被歼,从而完全占领松山。

松山敌军守备队队长金光惠次郎少佐自知战局不可挽回,一面纠集残敌顽抗,一面命令炮兵大队中尉木下昌已逃往芒市向第五十六师团报告。第一一三联队副官真锅邦人大尉则按照联队长松井秀治大佐“在最坏情况下应烧毁军旗、文件,将徽章埋于地下”的电令,于8月3日办理,以作最后失败之准备。9月6日下午金光少佐被炸死,残敌由真锅邦人大尉代理指挥。9月7日,真锅带领残部80余人顽固抵抗,最后全部被歼。

从进攻松山到夺取松山历时85天。而第八军从7月2日开始先后发动九次进攻,至9月7日,历时68天。大小战斗不可计数,终于摧毁敌人密布的坚固堡垒,打通了扼守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地。这次松山之战的胜利,来之不易。

我军先后投入兵力达6万人,歼敌3000余人。除少数敌人逃脱外,悉数被歼。而我军伤亡竟达6763人。松山争夺战,是滇西抗战中最艰苦的战役,也是夺取滇西抗战胜利的关键一战。松山收复,打通了通往龙陵的交通线,为滇西战场的全面反攻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云南人民在昆明圆通山公园内曾建有一个滇西战役第八军阵亡将士纪念碑,以纪念松山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文是这样写的:

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

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始饴。

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