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策应缅北的反攻,1943年4月,在云南楚雄成立了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以陈诚为司令长官,不久司令长官改为卫立煌。为便于指挥,司令长官部由楚雄迁往保山马王屯。同年底,国民政府下达“关于部署联合美英反攻缅甸作战计划及训令”,成立军事委员会直接控制的远征军序列。这个序列包括宋希濂率领的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为黄杰,下辖第二军、第六军、第七十一军,分别以王凌云、黄杰(后为史宏烈)、钟彬为军长],以霍揆彰为首的第二十集团军(副总司令方天,下辖第五十三军、第五十四军,分别以周福成、方天为军长,还有一个预备二师)。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直属部队包括第八军(军长何绍周)、滇缅特别游击队两个纵队和一个步兵团,总兵力16万余人。这是滇西反攻战的主力部队。
1944年4月14日,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兼参谋总长何应钦根据美国的要求和蒋介石的意见,签署了准备发动怒江攻势的命令,要求远征军司令部迅速拟订进攻计划呈报。远征军司令部在几天内拟订了作战计划,同时与美军第十四航空队达成协议。由第十四航空队(三个战斗机中队、两个中型轰炸机中队)协同中国远征军反攻。到5月初,反攻滇西的中国远征军基本上完成了部署。反攻作战计划,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强渡怒江;第二阶段围攻据点;第三阶段收复腾冲;第四阶段会师芒友。
5月10日至5月11日凌晨,中国远征军分路大举强渡怒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第五十三军、第五十四军两个军、一个重炮团,共计约4万人,分别在栗柴坝、勐古渡、水井渡、康浪渡、缅戛渡、大沙坝、龙潭渡等长约150多公里江岸的12个渡口,用美国制造的393艘橡皮艇和部分木船、竹筏、汽油桶等渡江工具,大规模强渡怒江。渡江总体比较顺利,未遭遇日军明显抵抗,除一人落水溺死外,其余全部安全渡江。但是渡江以后的战斗却打得相当艰苦吃力。5月11日渡江部队在怒江以西建立几个阵地,从而揭开了滇西反攻战的序幕。渡江以后,争夺每一个堡垒、山头或村寨,都遭到了强烈的抵抗,许多堡垒、山头或村寨数易其手,最后才被攻克占领,战斗相当激烈。
5月12日拂晓,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第六军第三十九师加强团、第七十一军第八十八师加强团、第二军第九师加强团又分别于惠人桥、打黑渡、七道河等地强渡怒江。3万余人渡江后,第六军新编第三十九师加强团由师长洪行带领,兵分三路,攻占了204高地、猪头山、大小江山、木尖山和长箐坡等地。5月25日,攻占腾冲到保山大道上的红木树以东及东北各高地后,日军多次反扑,新编第三十九师被迫退出阵地。6月12日,新编第三十九师进攻红木树,经过几次猛攻才奏效。21日,防守红木树的日军在伤亡282人后向腾冲方向撤退。新编第三十九师却付出了伤亡964人、失踪217人的代价,才占领红木树和龙江桥。(www.xing528.com)
5月23日,瓦甸第一大队在日军有700人增援的情况下反攻桥头,双方伤亡惨重,我军几乎毫无进展。守桥部队第五九三团三营营长吴耀恒英勇牺牲,官兵伤亡过半。5月28日,第一九八师占领冷水沟。第二十集团军派预备二师接替在桥头、马面关的第一九八师的防务。第一九八师攻克北斋公房及大塘子后,第三十六师经北斋公房准备进攻瓦甸。6月9日,日军反扑,突破桥头、马面关阵地,并与困守北斋公房的残敌接上了联系。第三十六师派出主力北援桥头,与第一九八师、预备二师协同作战,才在6月14日攻克北斋公房,毙敌200余人,残敌400余人逃走。战斗中,第五九四团团长覃子斌和一营营长鲁砥阵亡。随即攻克桥头、马面关、明光、固东街、顺江街、瓦甸。
第二十集团军第五十三军第一三〇师、第一一六师于5月12—14日,经过3天激战,占领唐习山、大尖山。15日,第一三〇师、第一一六师向得而复失的日军主要据点大塘子进攻。日军1500余人据险顽抗,经过10天激战,该据点于24日被我军攻克。美军联络官马丽瑞少校、第一一六师第三八八团营长王福林阵亡。此后由5月27日至6月11日,第一一六师经16天的战斗才攻占南斋公房。12日占领岗房后,向江苴进发。江苴是日军在腾冲以北的主要据点,驻有步兵1000余人,骑兵100余人,有山炮数门,阵地坚固,易守难攻,第一三〇师、第一一六师、第三十六师相互配合,经过多次冲杀,才于6月21日攻克江苴。我军遂于6月底推进到腾冲附近。
经过40余天的渡江攻击作战,中国远征军将龙川江以东盘踞高黎贡山的日军肃清,日军被迫后退至腾冲县城附近各据点。远征军下一步就要向腾冲、松山、龙陵等地发动大规模进攻了。腾冲、松山、龙陵是滇西反攻战中的三大战役的战场,三大战役是决定滇西反攻战胜负的关键战役,其惨烈程度,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都是非常突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