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包括迅速恢复社会生活秩序和恢复经济生产,这是减灾工作最具体的表现。一次大灾过后,各种建筑设施的破坏、工矿企业的停产、金融贸易的停滞、家庭结构的破坏等均会引起巨大的衍生损失,因此尽快恢复社会生活秩序和经济生产极端重要。从8月上旬,我市的抗震救灾工作逐步转入预防发生余震,准备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阶段。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进行了一系列紧张的工作,日以继夜地开会部署,深入基层具体指导。
8月10日市委在干部俱乐部召开市区区委书记和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进一步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安排恢复生产。会议强调,我们的方针是自力更生,积极恢复生产,对电厂和抗震救灾中必须坚持生产的工厂,要坚持三班制;局部恢复生产的工厂可上白班;工厂要为职工创造条件,建立临时托儿所。公共汽车也要逐步恢复。不管三班、白班,都要有干部带班。8月13日至14日在干部俱乐部大凉亭召集生产指挥部、建委、计委、财贸组的负责人开会,具体研究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问题。市委要求恢复生产必须从全局出发,调整计划,远近结合,统筹安排;和外国人打交道的项目要尽快恢复建设,如大港电厂、大化纤。天津港口要恢复生产,新港船厂是修外轮的船厂,也要作为重点抢建;生产和生活的关系,生产第一,生活第二。但是生活不是不重要,首先抢建50万平方米、群众自建50万平方米的临建。当年统建的40万平方米的宿舍要完工,新开50万平方米也要保证完工;关于人力、资金、物料的使用问题,除向国家建委要1万人的基建队伍,再增加1万人的劳动指标给建委。各生产厂也要组建基建队伍。关于基金,先记账,后算账,有些可以摊入成本。材料来源,一是向国家申请,二是要自筹、挖潜,三是向外单位求援。
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天津电网迅速恢复,及时保证了我市抢险救灾和居民正常生活用电,还向唐山输电支援那里的抗震救灾。邮电系统争分夺秒,抢修设备,恢复通讯,到8月11日抢通了郊县电话网三千余公里、1045对长途架空明线、中同轴电缆240米、市内电话一万两千多门,除东北外的六十多条邮路畅通无阻,市内邮电服务网震后立即营业。交通运输系统在震后不到一个小时就组成了抢险队,5天内抢救运送伤员一万多人,还保障了全市粮食等生活物资的运输,至8月6日出动一万八千多车次,抢运救灾物资九万四千多吨。城市交通迅速恢复,到8月8日,市内62条主要交通干线已经疏通。天津港务局震后立即制定抢修方案,积极克服困难,迅速恢复生产,8月3日部分码头恢复装卸作业,8月5日开始两班制生产,8月16日全港共装卸船舶15艘,货运物资达6.6万吨,截至8月底共装卸船43艘,许多单船作业超过了震前生产水平,10月港口生产基本恢复。市化工局对所属98个企业恢复生产分别提出具体要求,大港油田震后第三天原油产量即恢复到震前水平。天津钢厂震后半个月又重新出钢。其他大型工业企业震后不久也都相继恢复生产。宁河县震后加强田间管理,排除农田积水达17万亩,清理喷沙10万亩,大田追肥1万亩,种植秋菜二万多亩。汉沽全区也组织力量进行农田治理,抢种秋菜和加强秋田管理,平均出工率达到70%以上。
大地震的灾害,带给人类的是奋斗不息的连续剧。当年恢复生产是应急的,重建家园则是长期的任务。天津市先后经历紧急修复加固、恢复重建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先以恢复重建为中心,尽快消除震灾痕迹,继而又按照建设规划加速城乡建设,有计划地综合治理、改造城市。(www.xing528.com)
重建家园的速度惊人,面貌日新月异。1981年仅用4个月的时间拆除临建5.1万间,近十万居住在临建棚的灾民得到了市政府的妥善安置。1982—1983年又用16个月完成引滦入津工程,使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有了稳定可靠的水源,结束了三百多万居民喝苦咸水的历史。自1982年开始,每年以三百多万平方米的速度,5年内新建住宅1712万平方米,相当于新中国建立后天津31年新建住宅面积的总和。1985年改造“三级跳坑”住房35万平方米,使一万三千多户居民住进了高楼大厦,结束了雨季受淹泡之苦,乃至90年代造福人民群众的危房改造工程……
地震给人类带来不可抗拒的灾害,而人类就是从苦难的磨砺中发展起来,一步一步地走向辉煌。这正是地震灾害文化的魅力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