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地震:舍己救人,抗震救灾事迹感人肺腑

天津地震:舍己救人,抗震救灾事迹感人肺腑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津地震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党政军民同心协力抗震救灾,舍己救人的英雄层出不穷,感人肺腑的事迹随处可见。为及时修复管道,保证供水,天津市公用局党委立即研究制定抢险救灾的措施。在天津市的表彰会上,有954个先进单位、1622个模范人物受到嘉奖。天津人民抗震救灾的事实说明,健全而充满生存希望的精神世界,是人在遭受灾害条件下继续生存下去的、与物质条件至少同样重要的条件。

天津地震:舍己救人,抗震救灾事迹感人肺腑

近年来,有的学者提出了“灾害文化社会功能”的观点,认为在灾害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双效关系”,即灾害既会造成对人的伤害,又会在事实上锻炼人,使人成熟起来;人为着生存而与灾害进行抗争。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有见地。天津地震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党政军民同心协力抗震救灾,舍己救人的英雄层出不穷,感人肺腑的事迹随处可见。

当年受灾最重的宁河县,房屋几乎全部倒塌,县委书记邢国俊被埋在屋内,获救后,不顾家人的安危,火速赶到机关,召开紧急常委会议,研究全县抗震救灾措施,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邢国俊任总指挥,副书记张云祥、曹军芝、张克俊任副总指挥。并抽调3名常委和60名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到灾情最重的10个乡、镇,领导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这个县化肥厂造气班班长刘世忠,在地震发生时,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了防止半水煤气瓶爆炸,他不顾自己的安危,猛跑到三楼,放掉半水煤气,保证了工厂的安全。受灾严重的汉沽区,在强烈地震后不到十分钟,区委主要领导成员全部赶到机关,立即对全区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分头带领机关大批干部迅速深入到基层,同各级干部一起,组织和领导广大群众投入抗震抢险战斗。区委常委邵福祺在地震后立即冒着生命危险,赶赴天津化工厂,指挥职工解决有毒气体扩散问题,保证了全区人民的生命安全。这个厂四车间总支书记王义民,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5位亲人,但他化悲痛为力量,在电石炉倒塌、聚氯乙烯单体着火的危急情况下,他毅然冲上前去,奋勇抢险。

天津是特大工业城市,通讯、交通、电、水的供应,都关系到城市的命脉。电信、交通、电力、公用等部门职工都坚守岗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7月28日强烈地震发生时,战斗在电力第一线的职工临危不惧,坚守岗位,勇敢顽强,团结战斗,在震后不到两小时,就恢复了对本市医院、电信、铁路、食品制造工厂、自来水厂等重点单位和领导机关的安全用电。地震发生使天津市供水网出现了大面积损坏,管道共损坏976处,水压下降50%。为及时修复管道,保证供水,天津市公用局党委立即研究制定抢险救灾的措施。一位副书记、一位副局长和三位处长组成抗震抢险指挥部,自来水公司各站组成相应的抢险组,自来水公司和自来水工程公司组织千名职工,马上奔赴现场,抢修故障。到8月3日,自来水出厂干管和过河管以及二十余处配水管等主要损坏与故障全部修复,全市供水紧张局面得到基本解决。当年排水管道震损17条,计14.6公里。为疏通排水管道,市政工程局于8月1日连夜组织队伍,出动一千六百余人,由领导干部带队,奋战两昼夜,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8月3日市内排水设施抢修工程已基本完成。市区26028个雨水收水井,震后有4584个被塌房废墟和疏散居民压盖。经过清理废墟和动员居民迁移,到8月4日,已疏通收水井3648个……

地震后的生活供应工作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在市粮食局的统一调配下,地震后10天,供应市民口粮2700万斤,平均每天供应粮食达300万斤。粮食局党委主要负责人还亲自组织大小汽车30部、三轮车170多辆运送。7月31日一天内就运送粮食一百多万斤,比日常货运量增加一倍。地震使全市面粉厂的厂房、设备遭到严重破坏,人员也有伤亡。经过广大职工奋不顾身排除险情、抢修设备,8月1日市八一面粉厂、人民面粉厂、第三面粉厂、永红面粉厂、河北区制粉厂、西站粮库制粉车间和大直沽粮库碾米车间全部恢复生产,面粉和机米的日产量达到了震前的日产水平。市蔬菜公司党委为保证震后市民的蔬菜供应,组织专门班子,由一名领导亲自带领一百二十多名职工,深入各郊县乡村组织蔬菜货源,满足了市民的生活需要……(www.xing528.com)

我市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模范,在9月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大会上,天津有1200名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出席会议并受到表彰。在天津市的表彰会上,有954个先进单位、1622个模范人物受到嘉奖。

灾害文化的研究表明,灾害对人的伤害是立体的,不仅是生理上的死与伤,同时还有心理和思想方面的伤害。基于此,学者们明确提出了“精神救灾”的概念,并论证了物质救灾与精神救灾并举的重要意义。天津人民抗震救灾的事实说明,健全而充满生存希望的精神世界,是人在遭受灾害条件下继续生存下去的、与物质条件至少同样重要的条件。所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衍生灾害感受的提高,我们要加强灾害社会学的研究,在我国具有悠久灾害文化丰富积累的基础上,争取在灾害与心理学、灾害与文化、灾害与哲学、灾害与法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新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