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54年回港创办新光贸易有限公司,遭遇损失及解散

1954年回港创办新光贸易有限公司,遭遇损失及解散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4年下半年,我从日本回到香港,与友人磋商后,决定合作创办新光贸易有限公司。这次损失占资本额半数以上。因接连两次打击,股东中有人信心发生动摇,于是召开股东会议,提议结束公司业务。经过表决,宣告解散,我个人为此感到惋惜。新光有限公司解散后,剩下来的事务所及器具尚未处置。这次意外,罚款事小,公司信誉受损非同小可。有志的青年既选定了事业的方向,就应认定这个目标百折不回地前进。

1954年回港创办新光贸易有限公司,遭遇损失及解散

1954年下半年,我从日本回到香港,与友人磋商后,决定合作创办新光贸易有限公司。股东5人,董事会决定由我担任副经理兼东京支店负责人。公司营业的方针是做港日韩三角贸易。合作经营公司实在有很多难处。首批生意是由香港装一批毛线到韩国,先与客户订好合同,但往往计划时觉得很周密,中途变化则难以料想。这批毛线不幸遭火灾,付之一炬,当时韩国仍在战争中,各保险公司都不接受保险,所以,遇到火灾,只有自认倒霉。这次损失占资本额半数以上。第二批生意由日本输出一批小五金,也是先由客户预订好的,由香港转运外埠,却因船期延误,以至影响了交货日期。因接连两次打击,股东中有人信心发生动摇,于是召开股东会议,提议结束公司业务。经过表决,宣告解散,我个人为此感到惋惜。后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经营港日韩贸易的各商家都有了新发展。

由此所得的教训,希望留作下一代青年商人的鉴戒。与友人合作,不论经营大小事业,必须与志气相投者携手合作,方为上策。

新光有限公司解散后,剩下来的事务所及器具尚未处置。有位周股东,他知道出卖所值无几,于是定了一个很低的价格,劝我留下,独自经营。我也同意接办,连招牌让渡。我把“有限”两字取消,改称“新光贸易公司”。虽然我独自经营很勉强,但为了生存,不得不努力奋斗。开办时在香港换了一间很小的写字间,暂由三弟克祥担任会计,另有两位同乡做协助。又请一位年轻职工专跑电报局和银行,我自己则担任港日双方往来。幸而我对中国大陆贸易多少有一点经验,因此占了便利。日本公司连我在内共5位,其中一位丁志明先生,他生长在日本,为人忠厚,他的任务专跑通产省(即贸易部)兼往来客户。当时有一家大阪商社伊藤万公司,很想做中国大陆贸易,但他们本身又与美国有往来,故不敢自己出面,就利用新光公司替他们做大陆贸易。经过洽商后,条件是新光每月开支由该公司负担25~30万,成交生意金额以百分之二佣金计算。彼此谈妥同意后即行实施,多亏各同事协力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当时日本缺少棉花,由大陆输入一种废棉,也可说是用过的旧棉,每次输入数百吨,由日本经过加工,等于新棉一样。妇女所用的卫生棉十之八九都是用此种废棉加工的产品。所以我们这个小公司靠此所获,也很稳定。

但天有不测风云,1954年8月由香港友人介绍一家商社,委托本公司替他们办理粘土输入日本的手续。本公司接办后,每次都很顺利替他们办妥输入手续,但到了第三次办通关手续时发生了问题。原来货品不符,所报的是粘土,实则乃是菱角粉。事发那天,横滨海关派人找到我家,我只好偕他们同去横滨,拟与客户交涉,谁知客户的脚步比赛跑选手都快,已于当日回港。这次意外,罚款事小,公司信誉受损非同小可。但此次事件又使我汲取了新的教训:就是不可过于迁就情面而动摇根本。中国人重情面,往往带来许多的麻烦,甚至吃亏上当。但西方人却相反,他们做生意的原则是合算就做,不合算立刻放弃,从来不讲情面。其次是“信用”,商人重信用古今中外皆如此。信用的确是经商的武器,为了守住信用,就要守住一行。如做棉织品,就要专心于棉织品,即使遇到失败,也要在失败中学教训,得经验。切不可见别人发达,就去盲目随从,这种飘游不定、见异思迁的观念,是要不得的。

同年下半年,我结束了新光公司业务,将所做出入口实绩,及写字间、家具、杂品以日元30万,顶让给一位台湾友人赖先生。赖先生要求我留在公司任职,我也觉得当时生活艰难,只好答应下来。开始时很好,但赖先生对于经营贸易并非能手,当初顶下来,只是为了便宜而已。后来发现业务日渐冷落竟停业,同时也缺乏耐心与厂商周旋。我见这样下去,实在没有意思,就找个借口辞了职。

离开新光公司后,心情很沉重,如何再另找生路?简直无以适从。正在彷徨、走投无路的时候,有两位热心友人给我带来了温情。一位是日籍老友增田友弥先生,另一位是刘庆澜先生,他们与我坦诚相见,策划可否做饮食店,卖包子。老实说,当时既无本钱,又无经验,更谈不上路子。商量了很久,没有一个结论。

有一天,前在新光公司工作过的王雨辰先生来找我,告诉我新宿丸物百货店,由京都来开设支店的消息,不妨试一试找门路做点生意。我跑到浅草见到仁丹公司东京支店店长岛田育造,问他与丸物百货店有否往来,三天后接获回信,介绍我到丸物本店洽商。到了京都,始知设立支店事尚未决定。失望之余又回到东京,四处奔走。后经人介绍,又访晤了山崎老先生,他介绍了一位与丸物经理中林仁一郎有深交的伊能先生,相谈甚投机,数天后中林氏答允了我在丸物支店内开设一间饮食店的申说。

这次饮食店能开办,均蒙友人热心的援助。但我对此行毫无经验,尤其对做菜,从小就不感兴趣,虽然我是个好吃的人。

在积极筹备饮食店时,首先要决定店铺的招牌,原计划借用银座万寿园字号来招引顾客。恰巧故友姜茂祯先生来访,过去他在我们公司里常来周转。这次与他谈及饮食店字号事,他慨然答应愿把他的店名——“天津饭店”借我用。既然是老朋友,我也不客气地接受了。本店定名“天津饭店”就是由此而来的。

开办饭店亦非易事,其中的复杂麻烦真是不可言喻,尤其我这个贸易商转身来开饭店,有些朋友总觉得我这样转业是不智之举。这些泄气的话不但没有动摇我的信念和计划,反而激励我更想干出一番成绩给朋友们看看。我冒风寒,任劳苦,任何艰难都在所不计。今天我能有这一点成就,也多谢当初东海林中华料理店林钧信先生的多方指导。

平心而论,我中途改行做饮食店实非得已,假如我能克服了连续的惨败,不转这一行的话,今天又是另一番光景。我仍然认为中途遇到困难便改变方向是青年致力于事业的不智之举。有志的青年既选定了事业的方向,就应认定这个目标百折不回地前进。要克服一切困难,必须抱吃苦耐劳的心志。并且“信心”是走向成功的条件。多考虑会减少错误,接受失败的教训和前辈老商人的忠告,会增加对人对事的正确认识和分析能力。

也许有人说,他努力工作,也认真研究,但仍是一无所获。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一定在盲目做工。对于没有进步的事业,必须要反省自己,检讨工作情况,一个不了解自己才能的商人,他就没有办法来发挥自己的所长。

天津饭店开业后,我在东京都中野区的东中野租了房,连我自己共五六人,在那里加工中国小菜,供应百货店。由于加工品很受顾客欢迎,生意一天天兴旺,交往户由一家渐渐增加到十几家,大有供不应求之势。客户增多,厂址不敷应用,于1956年在东京都丰岛区买进一块一百多平方米的地皮,准备建造厂房,但限于资金不足,厂房分3期建成。厂房扩大了,工人也陆续增加,客户也随之急增,生意也意想不到地兴隆。我每天早晨5时开始工作,一直到深夜十二时以后,十几年如一日,从不懈怠。

当然店铺生意的兴旺,也应归功于全体员工的同心协力,不是单靠我个人的领导能力可以成就的。(www.xing528.com)

1956年下半年,东京的池袋丸物有店出让,当时日本经济很不景气,一般资金周转欠灵。池袋丸物有店可做,真是求之不得的事,但对方要求先交一笔保证金,却超出了我的预算。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多亏3位故友,就是时在旭硝子株式会社工作的福泽、增田、福松3位先生,他们慨然支持我这笔保证金,使我得遂心愿

丸物的生意很快开张了,但营业并不太理想,稍获微利而已。

丸物隔邻就是西武百货店。本店开业还不到一个星期,西武负责人找到我,盛赞中国商人最重商业道德,素为国际间所推崇公认。又夸奖我经营能力强,饭店前途无限,最后谈锋归向正题,无非希望我不与西武为敌,并暗示若肯向西武一面倒,他会从中出力。一个人到了这个重要关头,取舍需要有明辨之智和远大的眼光。天津饭店在丸物生意并不理想,远景也很渺茫。经过慎重考虑月余之久,才决定走西武的路线。双方达成协议后,丸物店食堂店全部停业,原班职工随店转移,由西武百货店拨出一个摊位来开设食堂。丸物店结束,我不但重压的心情得以松弛,事业也从此有了大的转机。

幼时祖父常训诲我,人到社会做事,当效曾子的每日三省吾身。对人对事,一言一行,是否有不信、不忠、不当之处,能深加反省的人,必终身受益。祖父的遗训,使我永志不忘。

1965年8月丰岛区加工厂发生的火灾,又一次教训了我,并愿与读者共勉之。这场火灾发生的原因是:青年工人夜间私自炸鸡块及炸虾仁供应西武百货商店特卖,一不小心引起火灾,火势太凶,无法扑灭。事实上,工厂规定每天皆有轮值人员负责管理,当月的值班人员因私事外出,请一位毫无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代理。由于管理能力不够,以致引起这次意外。由此使我想到,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事业,必须要积极培养管理人才,才能推进业务的展开。当工厂起火时,我却在睡乡中,来不及应变,工厂只好停产。重建工厂需要四邻同意,而四邻厌恶工厂吵扰,不允重建。

1966年我在东京都练马区买妥一块地皮,倾全力缜密筹划,终于次年建成一座现代化小型工厂,四层楼约三百平方米以上,足够应用,设备也完备。可惜迁移不久,店中人事移动,又发生了事故。

饭店扩大,但人员不足成了大问题。我每年要花费精力到外县去招募中学毕业生来充当学徒。新招来的学徒在师傅的指导下先在厨房做饺子、烧卖、包子,一两年后再学切菜手艺。从本店学成的厨师中已有二十人以上独自经营吃食店,甚至有的利用“天津饭店”的招牌,也有自己起新店号的。但我对所培养出来的人,总要尽力帮助他们。

1966年招收学徒较以往为多,男女学生约有二三十人,其中有一名学徒姓江村,是从千叶县来的。来店学徒学艺,照规定要举行一次“入社式”(如同开学典礼),每次均在三四月间。一天,江村的母亲特从千叶赶来参加这个仪式。她说江村的父亲在家乡也经营同样的吃食铺,要求我店对江村特别指导,好在两三年学成后回家能给他父亲做个帮手。

练马区新工厂全部竣工,准备开业。最感头痛的是工厂与食堂的人事安排。我把人事调配的计划表制好后,于开业前两天公布。当时我因受过江村母亲之托,故特别派他去静冈店学习。因静冈店在天津饭店中算是最大的,有宴会设备,又有中国大师傅料理,是求之不得的机会。不料江村拒绝调派,因此只好请他父母来洽商,江村仍固执不就。我为了树立守规精神,唯有按照商规对不顺服上司调派的职工予以解雇。

自江村被辞退后,不愉快的事就接连发生了。同年9月间,新加工厂搬妥以后,我才知道江村参加了什么“民青党”。我们在海外的商人脑子里只有单纯的经营计划,对政治根本不感兴趣。所以江村被解雇的事,只认为按照商规处理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其他的顾虑。一天,突然来了几个蛮不讲理的人,大吵大闹,指责我无故辞掉江村,又用劳工法对我加以恐吓威胁。我当时觉得自己问心无愧,没有损害到江村什么,而且我的初衷是想帮助江村的,所以我也不怕他们来势汹汹。不料第二天,他们改用游击战来对付我:大约有四五十人,每人手里拿着一面小红旗,聚集在我们加工厂门前,摇旗呐喊:“开除不公!”、“要求复工!”等口号。这样每天从早吵到下午六七点钟。到了深夜12点,就打电话到我家,使用威胁恐吓,害得我身心疲惫,不得安宁。但我以不惧威吓的精神与对方斗争了三年多,终以善胜恶,且业务也未受此影响,反而日日兴旺起来。当然,三年来的精神消耗和内心的烦躁是难以描述的,但同仁们的协助和合作,使我感动不已。

后来加工厂内又有人从中煽动,影响工人情绪,出产的品质屡出问题,有时产品太差,大受顾客责难,赔罪退钱还是小事,这样一直下去,信用一天低落一天,以致无法维持继续供应各百货店的生意。如果整顿内部,又觉得情节复杂,无从下手。再三考虑后,决定停业。

如何处理善后,我与朋友多方商议决定,愿意继续工作的同仁转移到食堂部门服务;自愿离职者,每人付一个月的退职金。同事们与我之间的感情相处甚融,因此我愿意尽力替他们想办法解决生计问题。这些年来我已深知“朋友满天下,到处可相逢”的道理,大家不如留下一个将来相见的机会。这样我一直忙到转年元月底,把一些同仁介绍至其他公司任职,也有自愿离职,另觅高就的。把一切安排妥当,才去掉了压在我心头上的一块“巨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