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9月的一天下午,同村乡长刘少波先生(与家父同庚,经营成兴茶庄)与一位义源永木厂店东陈先生登门来访,这两位老前辈一开口就赞誉我在外创业的精神,夸奖我热心公益,接着就直截了当地征求我的意见,是否愿意参加他们筹设家乡小学的兴学计划。他们两位都是天津信誉卓著的绅商,而且与家父同辈。他们如此热心家乡教育,造福桑梓。我虽自觉身份、财力、地位均不及,仍表示考虑后再作复。
我回忆幼年失学的痛苦,以及进入社会后感觉学识方面的不足。现在自己已稍有成就,为了家乡子弟获得求学机会,自己应该贡献一分力量才对。于是我邀请两位前辈共同商讨在大郑庄建校的计划,决定筹建小学,定名为“正心小学校”,三个人各出资三分之一。不到一年的筹备学校终于正式开课了。校舍是利用刘少波先生的住宅再建而成,为了能维持教员薪给和各项经常开支,又买下数百亩田为校产,充作基金,租给本村农民耕种。租金以米拆付约得一成左右。开学以后,附近5个村庄子弟蜂拥而来,请求入学。当初建校的宗旨原是帮助本庄的贫穷子弟,故学杂费全免。试办一年,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例如学生偷窃同学的用品,被老师发觉,按照当时的风俗,老师常用体罚来惩戒学生,被罚的学生回家后,有时被父母觉察,盘问时孩子又不肯说实话,无知的家长常常不问青红皂白闯到学校来质问老师。类似这些情形,常常引起教员辞职。
正心小学校董事会设在北方实业社内,刘陈两位老前辈又把校务委托我代理,每月两次由天津骑自行车到学校与老师开座谈会;有时访问学生家长,彼此交换意见,使家长与学校及教员之间逐渐相互了解。但从中也听到了一些反面意见,这些人不但不体会办学者的苦心,反而指骂办学者是假道学,沽名钓誉,听来实在令人灰心难过。当时我正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忍受不了许多诋毁的言语,立刻邀请刘陈二老开董事会,坚请辞去学校职务。后经二老婉言劝慰,才又鼓起勇气,表示要为办学继续努力。(www.xing528.com)
1945年抗战胜利,举国同庆之时,慈爱的老祖父撒手长辞。祖父发丧日,本村和邻村4个村中凡有子弟在正心小学校读过书的家长,以及正心小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约数百人之多,前来吊祭并送葬,给老祖父的葬礼平添了不少哀荣。到这时我才明白为办学所受的苦,并没有白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