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应当是一种高雅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面向世界的现代文化和对多种风格和流派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要反映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又应当体现校园文化所具有的独特品格。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是相互连接、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并对整个社会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辐射作用。因此,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先进文化的内在需要。

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校园文化与其他种类的亚文化,如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城市文化、军队文化等并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差异主要表现于它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也就是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质的规定性并不仅仅在于它所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而更在于校园文化所赖以存在的时空—学校,所占有的时空和校园文化主体—学生、教师,以及在校园内直接或间接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工作人员等这一独特性。正是由于后者的独特性,使得校园文化有别于其他任何种类的亚文化。

(一)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不同

社会文化是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文化,校园文化则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亚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从形式上看,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范围不同。校园文化表现在学校内部,本质上是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个角落的特殊文化形态,而社会文化是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的一般文化。二是从内容上看,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活动方式、活动产品不一样。校园文化活动方式主要是教与学;社会文化活动方式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的活动产品,同其教学方式、思维方式等相适应,主要表现为精神产品,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知识水平提高到新的境界;社会文化的活动产品,是实践活动的产物,包括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而且物质产品是其主要的和基本的产品。

但这些差别并不影响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间的联系,正如校园存在于社会之中一样,校园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文化包含校园文化。因此,一般来讲,两者的关系,既有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性质,又有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通、个性与共性的性质。综观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社会文化占主导地位,校园文化居从属地位,而无论何种文化形态,就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趋势而言,总是由社会文化决定其从属文化。

(二)社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

校园文化是学校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中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形态,它既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又受到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高校校园是各种思想文化交织碰撞的地方,在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科技新潮、文化热点、生活信念、行为方式融合渗透到校园时,高校校园文化一方面会以开放的姿态接受社会各种大众文化,但同时也会考虑到高校作为一个育人的场所,在接纳、倡导社会大众文化时要进行批判的、有选择的吸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抵制腐朽思想和腐败思潮的侵蚀,并从中不断地调整、充实和丰富自己,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以适应时代要求和高校校园自身的内在需要。高校校园文化应当是一种高雅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面向世界的现代文化和对多种风格和流派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要反映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又应当体现校园文化所具有的独特品格

1.社会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基础

社会文化的每一方面、每一个层次都会在高校校园里有所反映。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是相互连接、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社会文化是校园文化十分重要的输入来源,校园文化总是要主动地选择和吸收社会文化中对其有益、能为其所用的内容。校园文化的地位决定了它必须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它的发生、发展都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绝大部分高校学生都在密切注视着社会的各种变化,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国际化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高校生同社会的接触更加广泛,思想更加活跃。人才市场的竞争迫使广大高校生端正态度,重新给自己定位,重视自身,充实和丰富自己。

2.社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源泉

校园文化一旦与社会文化相脱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陷入抽象主义的泥潭。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多元文化激荡交融的当今世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日,在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的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把握它同世界形势的变化、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之间的密切联系,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这些变化发展和改革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的新挑战、新问题。例如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调整合并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同办学主体的出现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后勤社会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等问题,都需要本着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加以研究和应对,校园文化建设要以高校学生的内在成长需求为动力,体现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长远利益与根本要求,要坚持用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提高他们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否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会陷入因脱离实际而落后于形势的境地。(www.xing528.com)

今天,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所当然要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作为人生和社会生活的基本主题,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科技优势,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用健康、生动、高雅的校园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多做贡献作为神圣使命。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是推动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社会发展是深深根植于文化的沃土之上的,文化不仅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且为社会发展提供价值坐标。综观东方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文化的创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高等学校是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并对整个社会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辐射作用。因此,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先进文化的内在需要。

(三)高校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积极推动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在为社会不断孕育出新的思想观点、理论学说和精神食粮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新的文化规范与模式。校园是知识和智力的密集区,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地,也是新文化的聚集和发散地。高校师生有着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等优点,他们比一般的社会成员能够更快地接触和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成果,他们的思维个性、价值选择、行为取向、生活方式等在整个社会中都处于较高层次。因此,以高校师生为主体构建的校园文化往往要超前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并能成为社会文化的先导,推动社会文化向前发展,甚至校园里的一些思想有时会成为社会思潮的预演。

校园文化既受制于社会文化,又以鲜明的个性影响社会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系统。一方面,校园文化能够使历史的文化和现实的文化展现在校园各种相互关联的文化活动之中,并由此进行改造,以新的风貌展现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敏感部位,以及那些直接或间接地与校园文化发生关联的亚文化系统面前,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和教育每个参与或关心校园文化建设的群体或个人;另一方面校园文化能够及时地反映和创造当代社会最新文化成果。由此,校园文化形成了对整个社会文化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在高校校园内产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成果以及蕴含校园文化的高校传统、道德风气等都直接作用于社会,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和教化作用,有时甚至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划时代的巨大推动。校园文化的最终成果也会随着高校学生的毕业而输入社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能成为发展社会文化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校园文化在对社会文化的辐射和促进中,一方面使社会文化不断改善,从而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另一方面,也使校园文化的作用充分展现,这种先进性和优越感,也增强了校园文化开拓进取的力量和信心。高校校园文化为社会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不断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社会越发展、越前进,对高校这方面的要求就越高。

此外,高校校园文化还对整个社会文化发挥着集中、整理、鉴别、提炼、积累和传承的作用,这对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使得高等教育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对高校校园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社会化的发展,高校校园文化不仅要满足师生的文化需求,而且要走向社会,更宽、更广地融入社会文化建设中去,使更多的群众受益。教育创新也要求高校提高开放水平,在办学体制、管理模式、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与时俱进,从而不断完善高校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促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进一步升级。同时,随着高校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等新的价值杠杆,使高校毕业生直接面向市场。培养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高校校园文化必须适应社会用人制度改革的现实需求,引导高校学生尽快地了解社会,更多地熟悉和适应社会,为高校学生在实现由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将高校校园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从教学到科研再到生产,这个过程是把作为知识文化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物质资料,这种有效结合奠定了校园文化的价值基础,使校园文化能够立足于社会并且备受重视,蓬勃发展。由于现代高校中心化进程的加速及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教育特别是高校教育,都应当具有相对独立的品格,不仅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应当引导社会前进。因此,植根于高等教育的校园文化在走向社会的同时,应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整自己的文化心态,并主动参与社会文化建设,引导社会前进,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发展中实现校园文化走向社会和引导社会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