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世纪美国绘画中的物与社会阶层

20世纪美国绘画中的物与社会阶层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波普艺术之所以取得成功,与物在消费社会中的地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波普艺术家通过作品中人们所熟知的物吸引了更多阶层的关注。物的无用性长久以来对于某些特定的社会阶层来说就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目的的,它为整个社会指令服务,这些无用的物构建了符码。当最世俗、最日常的消费物经过复制,堂而皇之地进入了艺术之中,并演变为一种流行文化,中产阶级代替了精英阶层成为波普艺术最大的支持者。

20世纪美国绘画中的物与社会阶层

波普艺术之所以取得成功,与物在消费社会中的地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对民主、平等的追求经由物来实现,在地位民主中,艺术品成为消费社会中与电视、汽车、音响一样的幸福之物、符号之物。而波普艺术作品由于大量呈现日常消费物,缩小了各个阶层之间审美的差异性,其再现、世俗、流行、时尚、可复制性等特征,吸引了更多不同阶层对它的认可,从而获得了成功。

对于消费社会,沃霍尔曾自豪地说,皇室、总统、明星、普通人都在喝着同样的可口可乐,而它们的味道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这种表象上的平等只是消费社会及统治阶层借由物来实现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手段,它以物的丰盛缓和了不同阶层的矛盾,麻痹了他们的差异意识,使得波普艺术心甘情愿地投入消费社会怀抱。沃霍尔以及他后来的追随者杰夫·昆斯、村上隆等其实深谙消费之道,并成为商业上的成功者。而实际上,最大的成功者是消费社会与物本身。鲍德里亚看到了看似平等的物的两面性:在作为使用价值的物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在作为符号和差异的那些深刻等级化了的物面前没有丝毫平等可言。[29]

鲍德里亚认为,对于那些无法获得天生优越地位的人来说,细小的事物也会被狂热地追逐,因为人们希望通过这些小东西来寻求一种永恒的价值。[30]

琼斯的标靶、沃霍尔的罐头奥登伯格的夹子、劳森伯格的反光镜等就是这样的小摆设、小用具、小物品,而利希滕斯坦的那些卡通人物形象,就如同吉祥物一样。波普艺术家通过作品中人们所熟知的物吸引了更多阶层的关注。随后,物开始发挥它的分层功能:

“因为存在着社会的分层、变动以及期望才使得对于‘物’的世界所进行的社会学考察变得十分关键。这些物在一种上升的、变动的或者发展的阶层中得到显现,这一阶层的地位是临界的和不确定的,即所谓的中产阶级,一种阶层社会中存在的漂浮的关节点,它是正在整合和同化的阶层,也就是说,它同时被工业无产阶级和小农阶级的社会宿命排除在外,然而,也因此没能享有任何既定的社会地位。”[31]

鲍德里亚的这段话道出了物的分层运作模式与它作用的主要对象。在波普艺术作品中,劳森伯格的领带、贾斯培·琼斯的画笔、油漆桶,沃霍尔的可口可乐与罐头,都在诉说着中产阶级的欲望。在消费社会,无产阶级与小农阶级显然是无暇顾及艺术这种对他们来讲显得奢侈的东西。波普艺术中的大部分艺术家,以及他们最大的支持者,恰恰就是中产阶级。

然后,作为物的波普艺术作品开始和符号结为一体,因为“个人总是通过符号来证明或者宣布它的合法性,并通过符号来保证这种合法性。”[32]这就如同名牌时装、高级轿车、时尚家电身上闪闪发光的标志一样,人们通过这样的符号,可以迅速完成身份的确认。

当中产阶层的人们看到自己日常也能够拥有的物,出现在波普艺术家的作品中,出现在画廊博物馆拍卖行中,这给予了他们莫大的心理慰藉,仿佛他们通过这种艺术,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画廊、博物馆、拍卖行与艺术物构建的更高的一个阶层中去。(www.xing528.com)

鲍德里亚认为,这是一种“要求通过物而拯救的等级逻辑,是一种要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的拯救方案。通过物的证明,通过消费获得的拯救,在其没有反映思想的目的性过程中,上气不接下气、毫无希望地想获得一种人赐的、天赋的和宿命的地位”[33]。

与此同时,收藏艺术品的人,也希望通过艺术品这样一种物来实现自身等级的拯救,通过消费最时髦的艺术品,获得地位的认同。由此,波普艺术作品作为消费物开始向符号转化,它开始成了社会区分物,其特质在于“它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差异,更是一种社会性上的差异”[34]。

波普艺术的成功,是一种对消费社会妥协的产物。鲍德里亚认为,在一个阶层化了的社会之中,中产阶级本身就是一种妥协:这种妥协就是这个阶级的社会宿命,而正是这种社会学意义上的妥协能够同时展现出被物包围的中产阶级所有的失败与成功。[35]与抽象表现主义的精英性不同,波普艺术直面消费社会,其中既有劳森伯格式的反抗,也有沃霍尔式的同谋。艺术的神话消失不见,它从精英走向了大众。

波普艺术的阶级分层功能的实现还得益于物与消费的文化性。物的无用性长久以来对于某些特定的社会阶层来说就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目的的,它为整个社会指令服务,这些无用的物构建了符码。当物构建符码成功后,波普艺术就变成了“用自己阶级语言来言说它”这种文化目的的载体

波普艺术因为抓住了这个阶层对于物的崇拜与渴望,发展成为流行的、消费的文化代表。

对于物构建的符码的解读,鲍德里亚提出应当将其放入阶级的语法中,在物与人的社会矛盾中进行考量,因为符码中隐藏了严谨的社会逻辑,可以依据每种社会地位的特殊逻辑来重建和操控。[36]

鲍德里亚这种阶级语法的阅读方法,同样适用于波普艺术。当最世俗、最日常的消费物经过复制,堂而皇之地进入了艺术之中,并演变为一种流行文化,中产阶级代替了精英阶层成为波普艺术最大的支持者。而反过来,波普艺术又以物的名义言说着中产阶级在消费社会中的所有欲望与不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