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鑫 王佩珊[2]
内容摘要 选取2005—2020年CNKI数据库中文化遗产学研究的相关论文作为基础数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数据分别进行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可视化分析,绘制出图谱。研究结果表明:文化遗产学研究目前已形成了一批学术代表,但整体呈现出较分散的形态,各学者间没有什么合作联系;文化遗产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联性不强,研究院所占大部分,其次分布于各高校等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博物馆学”“传承”等是近年来文化遗产学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文化遗产研究的视角趋向多元化,涵盖内容较多,涉及各个专业。现阶段文化遗产学体系的建立、文化遗产研究质量的提升和文化遗产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是我们要探索的重点。
关键词 文化遗产学;CiteSpace;知识图谱;传承保护(www.xing528.com)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让人们的物质需求逐渐得以满足,党的理论创新取得新飞跃,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下,习近平提出了“文化自信”,同时也是目前“经济全球化”逐渐演变为“文化全球化”的趋势所向。[3]“文化遗产”的概念自197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是民族认同、力量凝聚的精神载体,是文化自信的根脉所在。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强调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有助于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助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有助于应对全球文化的交锋,增强文化自信,防止民族特性的丢失。[4]
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的道路上一直在努力着,从1987年我国有6项遗产首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到现今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项,居世界第一。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也逐渐得到社会的关注,2006年我国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意味着文化遗产的发展需要广大人民的重视。因此笔者选取2005-2020年CNKI数据库中文化遗产学相关的文献,宏观地研究这15年文化遗产的发展状况,让后续学者可以从整体上看到文化遗产学研究的动态走向,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规律、热点等问题,使得这个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也为后续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问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