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阜阳剪纸的题材风格研究成果

阜阳剪纸的题材风格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阜阳剪纸的风格安徽省阜阳市位于中部地区,东西贯通、南北交融的风格造就了阜阳剪纸的南北交融风格。阜阳剪纸是兼具南北双方的剪纸特色的,不仅有北方剪纸的粗犷,而且有南方剪纸的秀美。阜阳剪纸这种兼具南北风格的剪纸自成风格。

阜阳剪纸的题材风格研究成果

(一)阜阳剪纸的题材

剪纸基本上是出自农村妇女之手,是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自娱自乐、美化生活的乡土艺术,一直以来,剪纸都是和当地的民风民情、节日礼仪、服饰纹样门窗装饰等紧密相连,所以在剪纸之中多是表现他们的美好愿望或是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剪纸的题材一般可以分为喜庆吉祥、花鸟虫鱼、民间戏曲、现实生活这四类。

1.喜庆吉祥

阜阳剪纸中经常会在一些有着美好寓意的自然事物上寄托自己的情感。以谐音、象征的一些方式来表示喜庆吉祥的含义。程建礼的《人畜两旺》就表达了希望人寿年丰、生活顺遂。陈之仁、李继周和王炳华合作的剪纸作品《丹凤朝阳》,用代表着光明太阳和美丽而又高贵的凤凰,表达了人民对光明的追求,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剪纸艺人创作了很多这种吉祥喜庆题材的剪纸作品,比如《连年有余》《五谷丰登》《五福捧寿》《连生贵子》,等等。

2.花鸟虫鱼

花鸟虫鱼是阜阳剪纸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剪纸纹样,这是人们对自然生活的反映,生活在自然之中,接触最多的也是自然,很多剪纸艺人生活在乡村,和自然界充分接触,也得到很多自然给予的灵感,所以在剪纸作品中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就很多。程建礼先生的剪纸作品《生命树》,是以花卉和鸟作为主题,小鸟在花枝中间,花鸟的结合相得益彰,寓意着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吕凤毛的剪纸《花篮》、刘亭青和王炳华的剪纸《百花齐放》都呈现出一幅自然界欣欣向荣的景象。

3.民间戏曲(www.xing528.com)

阜阳在安徽也是有着“曲艺之乡”的称号,在每年逢大会的时候,都会请戏班子到地方搭台唱戏,很是受人欢迎。人们对于戏曲的喜爱也在剪纸之中表现出来。一些在民众中广为流传的戏曲,会被剪纸艺人剪成纸上的缩影,比如“哪吒闹海”“杨家将”“西游记”“白蛇传”“梁祝”“三岔口”等都以剪纸作品的形式呈现过。程建礼先生有很多关于民间戏曲的剪纸,《闹海》就是哪吒闹海的主题,《花木兰》是杨家将中花木兰替父出征的主题,程建礼先生把花木兰的形象剪得英姿飒爽。《白蛇传》的故事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许仙和白素贞的故事,程建礼先生有《游西湖》和《借伞》两个白蛇传中的场景。在《游西湖》中,船夫在船的一头,许仙、白素贞和小青在船的另一头,雨时有风,船有飘荡,船上的人的身姿也有些许的倾斜。《借伞》是白蛇传中的经典一幕,下着雨的西湖,船夫戴着斗笠握着船桨划船,许仙正要把伞递给白娘子,让她和小青一同遮雨,突如其来的浪让小船晃动起来,正在传伞的三人身形不稳,东倒西歪。在这幅《借伞》中,故事画面非常生动,把故事中的这一经典一幕表现得淋漓尽致。

4.现实生活

阜阳剪纸中朴实的一面,用剪纸记录表现日常生活,现实生活题材的剪纸主要是人们用于记录日常生活、生产等活动,根据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进行创作。这跟剪纸艺人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这些剪纸艺人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农村,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多的生活感触,这些生活被很多剪纸艺人记录在剪纸之中。程建礼先生的剪纸作品《王婆挑水》就取材于农村生活,在画面中王婆一人挑着两桶水,身形不稳,被水压得身体晃动。画面中虽然描绘的只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场景,但是刻画得非常生动形象,人物的身姿形态跃然纸上。程建礼先生还有表现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渐渐好起来的《小康生活》,在这幅作品中,人们的高兴之情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家三口下地干完活回家,爸爸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后面的妈妈肩上扛着锄头,在锄头的上方有一只凤凰,女儿在最后面,手里拿着镰刀,在画面中一同回家的还有家里的鸡和狗。这是人们幸福生活的体现。贾培秀的剪纸作品《喂鸡》也取材于生活,在画面中每个小鸡的姿势都是不同的,妇人拿着簸箕喂小鸡,地上的小鸡争相抢食,是一幅非常热闹的农村生活场景,也表现出人们生活的和乐安逸。

(二)阜阳剪纸的风格

安徽省阜阳市位于中部地区,东西贯通、南北交融的风格造就了阜阳剪纸的南北交融风格。中国北方剪纸大多是浑厚、粗犷、质朴的,民俗气息浓厚、率性简洁。陕西剪纸是北方剪纸中较具代表性的,在全国民间美术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陕西剪纸继承传统、贴近生活,大部分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带有非常古朴的味道。南方剪纸是秀美、纤细、严谨的,风格婉约且细腻。南方剪纸则是以扬州剪纸为例,扬州剪纸是我国流传较早的地区之一,扬州剪纸中几乎整幅作品都是由线条构成的,就像是用毛笔在纸上画画一样,剪纸用的剪刀就像是画画用的毛笔一样。中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张永寿先生的《百菊图》中的“罗汉须”,剪出来的线条非常的自如和飘洒流畅,就像是画一样,具有优美、清秀玲珑的风格。郭沫若先生曾说道:“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天工,美在人间永不朽。”[70]这清楚明了地道出了南北剪纸的各自特点。

阜阳剪纸是兼具南北双方的剪纸特色的,不仅有北方剪纸的粗犷,而且有南方剪纸的秀美。即北方的粗犷之中蕴含着南方的纤巧,在质朴之中又见秀丽,刚柔兼备。阜阳剪纸外部的整体构造是非常简练的,但是在内里的勾画修饰则是工整且细腻的。所以在剪纸作品中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地方会出现大量的留白,没有修剪的痕迹,而有的地方却非常繁杂,用剪刀剪出大量的花纹修饰,非常精细地一点点刻画某个事物,用极其复杂的线条修剪,使得剪纸图画出现刚柔并济的现象。在剪纸的技巧中所运用的是阴剪和阳剪相结合的方法,受到道家阴阳观念的影响,这样就使得剪纸具有层次,效果更加的丰富和谐。在阜阳剪纸中德高望重的程建礼先生的《闹海》就是采用了阴剪和阳剪相结合的剪纸方法,带来虚实相生的效果,在剪人物的时候用阴剪的方法,把一些线条剪去,留下大量未剪的面。而在塑造龙的时候,则是用阳剪的方法,把龙鳞的部分剪去,留下线条。实面的人物和虚面的龙,整个画面形成了块和线、虚和实的对比,画面效果具有层次感。一些大刀阔斧的修剪和细腻的刻画结合,画面给人呈现出一场和谐生动的视觉体验。阜阳剪纸这种兼具南北风格的剪纸自成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