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传统文化双元属性的协同演进困境

农村传统文化双元属性的协同演进困境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农村传统文化的物质与非物质双元属性的协同演进开始面临更多挑战和问题。如农村在发展旅游业时,许多民族地区的特色传统文化被过度商业化开发,传统文化的精神属性和作用被冲击,有的甚至被边缘化乃至消亡。由于公益机构、慈善团体、保护文化遗产的志愿者组织等社会力量缺乏,国家和社会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持不足,导致我国民众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低。

农村传统文化双元属性的协同演进困境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农村传统文化的物质与非物质双元属性的协同演进开始面临更多挑战和问题。

(一)开发模式只重其表不重其里

政府在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时,没有注重传统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属性综合保护与传承。比如,政府在保护农村的祠堂时,仅仅做到了拨款修缮,却没有继续对祠堂文化中蕴含的“凝心聚力”作用给予宣传。此外,政府在通过商业化经营开发和利用农村传统文化时,由于保护不善使得很多传统物质或非物质文化消亡。如农村在发展旅游业时,许多民族地区的特色传统文化被过度商业化开发,传统文化的精神属性和作用被冲击,有的甚至被边缘化乃至消亡。有的开发商为了追逐利益,不惜破坏传统文化的原生态,拆除村落原有的古迹、古建筑等。[63]

(二)开发参与主体过于单一

在着手农村传统文化开发时,当地政府常面临财政扶持及专项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又因传统文化保护制度与政策的不完善,使得当地政府只重视招商引资单一形式的旅游开发。而村民作为传统文化的天然禀赋人、受用主体,其参与开发的权益常被直接剥夺。[64]此外,从公共事业方面来讲,我国的博物馆、文化馆建设还不够完善,运营水平有待提升。由于公益机构、慈善团体、保护文化遗产的志愿者组织等社会力量缺乏,国家和社会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持不足,导致我国民众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低。(www.xing528.com)

(三)只重利益开发不重保护传承

就政府和村民的自主性、参与性而言,很多当地政府和村民不注重自己家乡传统文化的宝贵传承价值,且对隐藏在这些传统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背后的巨大精神财富价值毫无兴趣,致使农村传统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呈现断流和断代现象,从而被迫消亡。例如农村戏曲表演,物质空间越来越小,看戏曲表演的观众也越来越少,学戏曲表演的村民更是少之甚少,农村戏剧表演发展举步维艰。就从业者本身而言,在当今许多传统文化呈现断流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传统文化行业的从业者选择创新或者改行。以戏曲从业者为例,一些从业者选择改革创新曲艺表演形式,与当下的流行文化相结合,从而达到吸引年轻观众的目的。但创新存在过犹不及的问题,许多创新不仅失去了戏曲文化的精髓,与流行文化也格格不入,最后不但无法吸引年轻观众,还失去了戏曲创作的初心和老观众。

(四)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

目前我国应试教育体制很容易造成对青少年美学教育、人文教育的缺失。在我们的教育中,年轻一代很少能受到传统文化的专业性教育。但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教育是传统文化被传承和发展的一种生命机制,是文化产生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及有机组成部分。[65]在农村,由于从小缺乏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兴趣引导,致使农村青年一代对祖辈流传下来的珍贵传统文化没有兴趣,传统文化的接班人越来越匮乏,农村传统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面临无人传承、逐渐消亡的困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