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阳剪纸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河阳剪纸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河阳小学的学生来说,开展河阳剪纸活动课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河阳小学王校长认为老手艺、老传统不能后继无人,开展剪纸这样的乡土课程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延续了传统文化的命脉。河阳小学开展的非遗剪纸教育和各种活动是乡土文化的一颗种子,播撒在河阳村以及附近几个村庄的学生心里,这颗种子会慢慢长大。

河阳剪纸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一)推动乡土教育,培养乡土情怀

乡土教育就是让学生了解、认识其所居住地方的人、事、物,包括生活环境、历史人物、自然景观、传统艺术与思想文化等,使他们能认同和热爱自己的乡土,以激发他们改善环境及建设地方的意愿。[145]乡土教育有利于传承乡村文化,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在此基础上,作为乡村主体的村民才能更好地投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潮流中去。

丁耀杰作为剪纸的非遗传承人已经从艺40年左右,在河阳小学也已经教学13年了。在访谈的过程中,丁老师开始向笔者介绍他是如何进行剪纸教学的。从剪出一个规范的五角星开始,要求班里每个同学都要剪好一个五角星,第一次可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可以完成,第二次就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完成,第三次基本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丁老师认为,其实剪一个五角星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求剪好一个高要求的五角星没那么快,因此老师需要训练学生做好规范的剪纸。从剪出一个五角星开始,到剪出2个五角星,直到剪出8个五角星。

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丁耀杰会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方法。除了河阳小学的学生开展周期性的剪纸活动课外(图1),县里市里的学校在一年中的特定时间也会邀请丁耀杰去教授剪纸。例如,六一儿童节会组织父母和孩子参加剪纸活动课进行亲子教育,这样乡村文化不仅长在乡村而且走向城市,让城市里的人们了解和体验乡村非遗,培养学生和父母对乡村非遗的兴趣,在空闲的时间里父母会带着孩子来到非遗所在地游学,不失为一种乡村文化振兴的方式。

图1 河阳小学剪纸教室[146]

小学生的特点是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事物吸引,思维具体形象占优势,所以教育小学生应采用直观形象和游戏生动性的方法。对于河阳小学的学生来说,开展河阳剪纸活动课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剪纸活动课不同于文化课,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剪纸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单色剪纸和“一刀剪”这样的基本功。河阳小学的学生周欣乐现在能够自如地剪出一些图案了,她说:“最开始我连剪刀都拿不牢,现在我已经是班里的剪纸小能手了!爸爸妈妈经常把我的剪纸作品发在朋友圈,好多叔叔阿姨给我点赞呢!”稍年长一些的李柯瑶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剪纸,出于对剪纸的喜爱和坚持,经过三年时间学习,已经能够独立完成相对复杂的剪纸作品。由于河阳小学位于河阳古民居内,依托景区和古村落,学校还会不定时将剪纸活动拓展到古村落里,在古祠堂进行剪纸课程,村里的剪纸老艺人也成为学生的老师。河阳小学的校园文化长廊里,挂着一幅幅古色古香的河阳传统剪纸、缙云婺剧脸谱、生活照片做成的剪纸作品,学生的优秀作品也会被装裱上墙,如此浓厚的氛围里,剪纸成了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河阳小学校内进行的周期性剪纸课程直观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定期的校外拓展活动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浓厚的剪纸氛围培养了学生的乡土情怀,这一切都提升了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打造了良好的剪纸体验,河阳剪纸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河阳小学王校长认为老手艺、老传统不能后继无人,开展剪纸这样的乡土课程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延续了传统文化的命脉。只要学生喜欢,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他们就会将剪纸课程长期坚持下去。

乡村文化的传承主体应当是村民,年长的村民对乡土文化保留着曾经的情感记忆。青少年因为离开村里外出读书,与土地、与自然、与村落长期疏离,他们对因土而生的乡土文化缺乏他们父辈的难舍难分,对乡土文化的记忆是碎片式的、表象化的,缺乏他们的父辈对乡土文化的与生命相连的完整的集体记忆与生命体验,更不具备他们父辈对山水林地田园系统的地方性知识[147]而作为乡村学校独特所在的乡土教育可以缓解青少年对乡土文化的疏离。河阳小学开展的非遗剪纸教育和各种活动是乡土文化的一颗种子,播撒在河阳村以及附近几个村庄的学生心里,这颗种子会慢慢长大。他们作为乡村未来的主人,在接受过乡土教育后才能从乡土文化与乡村社会、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生态文明建设等关系的角度思考自己的社区该如何更好地进行发展,更好地加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潮流中。

(二)改善文化供给,营造文明乡风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促进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题眼”;而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组成,又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可直接发挥功能的领域。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可以作为“点睛”之笔,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出“以点带面”的功能。[148]多年来,政府逐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持续实施一系列面向农村的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在基层顺利开展,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然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空心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公共文化活动单一等等。当前许多村民选择的文化娱乐方式多是打牌、麻将、看电视、刷手机等消遣方式,文化消费层次较低且都属于私性化休闲方式,如何改善公共文化供给引导村民提升文化需求、促进乡村公共文化生活十分重要。非遗作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应当在改善公共文化供给、营造文明乡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7年3月1日由缙云县新建镇人民政府、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及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美丽非遗——缙云西乡书画木雕、剪纸、花灯联展暨专题讨论活动”在新建镇文化礼堂举行,活动展出了相关的乡村文化传统工艺作品。举办联展成为“美丽非遗走进文化礼堂”的重要平台,村民可以在文化礼堂感受乡村非遗的魅力,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进行交流,体验各种传统工艺,使文化礼堂真正成为乡村的文化乐园,丰富村民的公共文化生活。非遗的传承人与传统文化爱好者也可以通过座谈会积极讨论,集思广益,为非遗的发展建言献策。类似的活动还有“美丽非遗文化礼堂”秋季缙云笕川行、文化礼堂·多彩非遗展示体验活动等等,缙云剪纸积极参加相关活动,为人们带去优秀的非遗文化,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这些活动借助于浙江省文化礼堂开展,选取贴近人们生活的非遗项目,以活态传承的方式展示传统文化,使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融入人们的文化生活。(www.xing528.com)

剪纸传承基地免费为河阳村以及附近村庄的村民提供学习剪纸的场地。丁耀杰与多位剪纸艺人在教授附近的村民剪纸时采取生动形象的讲解方法,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先简后繁,从简单的花、草、虫、鱼开始,再到较为复杂的动物和人物的刻画。一般来说,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与练习,多数人都能掌握剪纸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法。参加的人员除了部分剪纸爱好者外,大都为农村妇女。她们在经过学习与练习之后,通常会把自己满意的作品带回家。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目前供给不足,农村妇女作为农村留守人口的重要构成部分,举办此类文化活动能够提供优质的文化供给,满足其需求。前文提到,非遗进文化礼堂的活动需要等待政府的筹划安排,而在剪纸传承基地的学习则可由村民自主安排时间前往,这也为村民提供了享受公共文化场所的机会和便利。

此外,河阳剪纸还积极参与不定时举办的邻居节,为社区人们带去非遗文化,人们可以在剪纸区亲自拿起剪刀和红纸进行剪纸,一旁会有剪纸艺人进行指导。人们可以在此类活动中感受非遗的魅力,在有趣的互动中享受非遗带去的优质公共文化,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从上文来看,在多元的文化供给体系当中,政府应当是占据主体地位的。上文提到的剪纸传承基地除了传承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贡献之外,也离不开政府背后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在了解村民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组织集体性的文化活动,建设文化场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村民需求。再者,文化活动和产品承载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只有政府主导的文化供给才能为村民提供优秀文化,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引导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当然除了政府主导也离不开非遗传承人和村民以及社会组织的参与,传承人掌握着非遗技艺、村民作为文化生产和消费主体最了解自己的需求、社会组织有着灵活的机动性,只有把各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更好地传承发展非遗文化,营造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三)延续乡村文脉,提升文化自觉

非遗作为乡村文化中特色的标识性文化和精髓,蕴含着乡村的历史记忆和集体情感、生活方式等,构成了乡村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文化振兴不可缺少的部分。

缙云剪纸作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采取多项保护措施。例如各级乡镇文化站对其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建档工作;对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现场采访、拍摄并在本地电视台播出;整理相关图文资料,入编“缙云非遗成果集”等。而作为缙云剪纸传承基地的负责人丁耀杰一直都在从事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工作,除了传承剪纸,在2017年被丽水市人力社保局评选为“丽水市五养技能大师(特色工艺·剪纸)”之外,丁耀杰还传承了窗花灯彩。窗花灯彩是缙云当地人民根据民俗生活习惯,创造性开发的民间剪纸非遗,是融合缙云剪纸民间艺术而成,制作过程纯手工,成品精致,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因此丁耀杰在传承剪纸艺术和窗花灯彩的基础上坚持创作,不断推陈出新,注入时代的新元素新思想,所创作的作品工艺精湛,不仅具有古典韵味,结合现代光源又表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使之更加靓丽出彩。在访谈的过程中,丁老师向笔者介绍起他创作的作品,剪纸传承基地的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剪纸,既有以戏曲故事为题材的传统剪纸,也有融合现代元素的创意剪纸。丁老师自豪地向笔者展示自己创作三年的窗花灯彩,由丁老师自己选取题材和设计结构,外围是生动形象的剪纸样式,结合了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工艺,精妙绝伦。其所创作的作品《创意台历笔筒》《十二生肖圆盘》被带到海内外巡回展出,大型剪纸作品《大洋水库》被浙江省自然博物馆收藏。除了创作实践,丁耀杰还不忘总结经验,撰写论文《传民俗剪纸风,承技艺花灯韵》公开发表在杂志《天工》上。

丁耀杰不仅注重自己在非遗技艺和创作方面取得进步,同时积极参与多方举办的非遗课程和活动,以此作为平台来宣传剪纸和窗花灯彩。丽水市电大及缙云分校基于各自对拓展性课程建设的独特认识,结合地域文化缙云剪纸特色窗花灯彩的课程进行自主开发,丁耀杰积极投身于课程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为了传递201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百年匠心,传承世家”的工匠精神,丁耀杰将“窗花灯彩·缙云剪纸”带去市区,以幽默风趣的风格将大家带进非遗的文化世界,讲解的作品以传统剪纸为基础,融合现代剪纸元素,获得市民的认可,使莲都区市民感受到“乡村文化振兴”的魅力所在。

通过与丁耀杰的交流,笔者了解到他主动参与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文化水平,言辞中不乏作为传承人掌握这项非遗的自豪感。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传承人是至关重要的,作为被政府认定的传承人,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义务。丁耀杰既有对自己传承的非遗具有一定的热爱与文化自信,还有作为传承人不断提升自我素养,传承非遗、发展非遗的文化自觉。

在村落长期发展旅游以及政府对于非遗保护和宣传的基础上,村民有了一定程度的文化自觉。村民C表示以前有些村民不注重保护村落环境,也没有认识到古村落的文化价值,现在村里没有人随意破坏环境,总体上村民对本村的历史文化是充满自豪感的。村民A表示自己由于年纪较大,剪纸图案自己较难学会,言语间表达了想要学习剪纸的愿望。多数村民都清楚河阳剪纸的形成过程,历史文化内涵和特色之处,当有外村人想要了解剪纸,他们都能很快告知村里厉害的剪纸艺人以及剪纸展示馆所在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