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遗景观叙事-研究集刊第十四辑

非遗景观叙事-研究集刊第十四辑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民俗学的研究中,学者们意识到了景观对于民俗文化传承、重构地方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非遗保护语境下,探究景观开发与民俗文化空间保护对于非遗传承意义重大。(三)非遗保护语境下景观叙事的勃兴叙事是指在时间和因果关系上意义有着联系的一系列事件的符号再现。此外,关于传说与景观叙事理论的研究更是十分丰富。因此,在非遗保护的语境和民俗旅游业兴盛的影响下,景观叙事勃兴。

非遗景观叙事-研究集刊第十四辑

(一)景观概念及应用

“景观”一词滥觞于西方人文地理学派。1849年,德国自然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将景观纳入地理学的研究视野。随后在1906年,德国人文地理学家奥·施吕特尔(O.Schluter)强调景观既有它的外貌,在其背后又有社会、经济和精神的力量,[82]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景观”的概念。1967年,法国学者居伊·德波(Guy Ernest Dobord)对“景观社会”中人们沉浸于被制造出来的景观而迷失社会真实存在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批判。至此,景观(Landscape)的概念经历了从起初的“自然景观”到“文化景观”再到“景观社会”[83]的转变历程。在中国,“景观”的含义也早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景物,学者在使用过程中都内含“文化景观”的意义。

随着“景观”概念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它逐渐成了跨学科使用的术语。在人类学的研究中,景观不再只作为民族志的背景出现,而是成了一个新的分析概念。人类学者聚焦于景观这一概念,从视觉意义的角度出发,以空间和场所为基轴找到了新的方法论。[84]相对于地理学而言,人类学强调以人为本,从文化视角出发探究景观中所包含的地方文化知识以及人际关系网络等内容。

民俗学的研究中,学者们意识到了景观对于民俗文化传承、重构地方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非遗保护语境下,探究景观开发与民俗文化空间保护对于非遗传承意义重大。另外,叙事是民俗学常用的研究方式。景观作为一种独立的叙事方式,使民俗学在当代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尤其是民间文学方面,神话传说等文化资源通过景观生产与叙事在当代得以传播,实现了非遗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景观叙事概念和内涵

最初将景观与叙事理论结合起来的是景观设计领域[85]后来民俗学者逐渐认识到了景观叙事理论对于民俗学尤其是传说学的重要意义,将其应用到民俗学和传说研究领域。(www.xing528.com)

余红艳于2014年研究“白蛇传说”时指出:“景观叙事就是由景观来讲述传说。具体而言,景观叙事是以景观建筑为核心,由传说图像、雕塑、文字介绍、导游口述等共同构成景观叙事系统。”[86]这是基于景观叙事多样呈现方式角度下的定义。转年,她又从景观所具有的记忆功能出发,认为“景观叙事”是将景观视为一个空间文本,叙事者依托一定的历史事件、社区记忆和神话传说等其他类型的文本为叙事原型,通过命名(Naming)、揭示(Revealing)、隐藏(Conceal)等叙事策略,让景观讲述历史、唤醒记忆,从而以空间直观的形式实现景观叙事的记忆功能。[87]这两种说法互相补充,共同构筑了景观叙事概念的内涵。作为一种叙事方式,景观叙事借助具体直观的建筑物、图像等来传承发展民俗文化,引发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想象,增强地方认同感和民众自信心

(三)非遗保护语境下景观叙事的勃兴

叙事是指在时间和因果关系上意义有着联系的一系列事件的符号再现。[88]民俗学对景观叙事的讨论,源于对神话传说等民间口头文学的研究。如2010年,叶舒宪提出了四重证据法,认为以实物和图像为代表的物的叙事将为神话研究带来新的研究范式[89]但是,这些研究对象仅是神话传说,并没有带来景观叙事理论在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和深化。直到2014年,田兆元提出“民俗即是一种叙事”,并将“民俗叙事”分为语言、行为、物象三种具体形态。[90]“民俗叙事是集语言叙事、行为叙事、物象叙事于一体的多重叙事体系,其中物象叙事就是景观叙事。景观叙事作为民俗叙事的方式之一,在民俗学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已经内化为民俗学学科领域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非遗保护工作的进行,民俗文化进入遗产时代,对非遗的保护传承成为国家、社会文化研究领域的重点。在当今以视觉文化为主的时代,景观成了文化表达的重要载体,也成了民俗文化存在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非遗保护语境下,如何有效挖掘景观文化,凸显非遗价值,是实现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方式。此外,在民俗旅游背景下,“非遗+旅游”成了地方经济开发的主要模式。各地政府和开发商纷纷借助地方文化资源来开展景观生产,以此达到传承发展地方文化、构建地域文化认同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民俗学者意识到了景观强大的叙事功能,景观叙事理论成了民俗学界的一大研究视角,尤其是在神话传说等民间文学领域,该理论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以杨利慧为代表的神话学者们关于神话资源创造性转化的专题研究中,充分体现了景观叙事理论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2014年,杨利慧在《当代中国电子媒介中的神话主义》中以中国神话为考察对象,肯定了作为景观叙事方式之一的数字媒介叙事对神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重要性。此外,关于传说与景观叙事理论的研究更是十分丰富。景观在早期的传说研究中处于依托传说语言叙事而存在的附属地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视觉传播媒介的发展,以口传方式为主的传说在传承过程中日益衰微。景观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叙事方式成为传说研究的视角。如2015年,李鹏燕的硕士论文《黄鹤楼传说群的生成及其景观叙事研究》从景观叙事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围绕黄鹤楼生成的传说群在当下的传承保护问题。目前围绕民俗文化资源展开的景观生产十分丰富,这也为景观叙事理论的应用实践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在非遗保护的语境和民俗旅游业兴盛的影响下,景观叙事勃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