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雁北耍孩儿:民众中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雁北耍孩儿:民众中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当前传承现状,结合国家及地方政策、地方经济与互联网技术等方面分析,处于非遗保护时代下的雁北耍孩儿传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列入非遗名录后,地方政府、其他社会组织及传习中心的部分拯救措施对剧种传承发展的实践利弊兼具。不断专业化的主创人员、不断健全的单位管理机制、不断大舞台化的艺术展演使扎根在雁北乡土的耍孩儿从“接地气”的思想价值表达逐渐向“高级”的舞台化“雅”艺术倾斜。

雁北耍孩儿:民众中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雁北耍孩儿发展概述

山西省戏曲种类十分丰富,“雁北耍孩儿”作为雁北地区的传统剧种,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又称为“咳咳腔”[44],其流传于山西原雁北地区的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现在主要保护于大同地区。剧种以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为基础,并受其他戏曲音乐和民歌影响发展起来的。2004年4月13日被中央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基于当前传承现状,结合国家及地方政策、地方经济与互联网技术等方面分析,处于非遗保护时代下的雁北耍孩儿传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同市耍孩儿传习中心基于国家对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政策,积极响应国家文化下乡指示进行文化惠民演出以及“非遗进校园”等传承活动,一定程度上扩展其地方影响力。

第二,基于当下互联网传媒技术的发展,专业演员及民间艺人群体利用诸如微信公众号以及在线直播等新媒体形式进行创新性传播,吸引部分观众群体。

第三,剧种在剧目创作方面的创新意识增强,基于地方文化及生产特点进行以专业导演和编剧为中心的团队式创作,并将其与传统音乐唱腔融合,总体取得部分成果。但从近几年非遗保护实施过程的工作实践来看,传承困境及局限性日渐展露。列入非遗名录后,地方政府、其他社会组织及传习中心的部分拯救措施对剧种传承发展的实践利弊兼具。作为表演类非遗,真正将其还向民众,将“演”与“观”达到适洽融合,明确传承主体是未来传承应该关注的焦点。(www.xing528.com)

(二)民间组织向传习中心的演变

一种建制不同的社会组织对于一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所发挥的实际功能、目的以及计划实现的成就不同。大同市耍孩儿传习中心作为当前唯一专业耍孩儿传承组织,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该组织也进行了不同程度改制,在剧种的传承中占据重要地位。2019年11月12日,国家公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大同市耍孩儿传习中心(原大同市耍孩儿剧团)获得该剧种的保护单位资格,组织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完善分工,紧跟时代脚步对剧种存续发挥影响力。

1953年之前,雁北乡野随处弥漫着独特的“咳咳腔”乡音。当时,许多著名艺人大都在爱好推动下与散落于雁北地区的京师艺人们学习唱戏。剧种早期传承的一位领军人物——辛致极,1936年加入当时怀仁耍孩儿“仁义班”,至此正式步入梨园。[45]1954年6月,山西省文化局批准成立“怀仁县工农剧团”,辛致极担任团长,且除男演员外还招收了3名女演员,开始是以“后嗓子”演唱闻名于雁北乡野的剧种进一步开拓了女演员的本嗓演唱方式,剧团组织管理方面也在此时渐渐走上专业化道路。1964年起,剧种积极踏上现代戏演绎征程,并移植了部分其他戏剧品类。1966年开始排演“革命样板戏”,1969年剧团解散,许多老演员至此便与“耍孩儿”表演绝缘。

到了1978年,大同市文化艺术学校开始招收“耍孩儿”班,并在1979年邀请仍对该剧种保持热情的辛致极、高宪、薛国治、孙有等老艺人们进行教学,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薛瑞红和王斌祥均由此时进入“耍孩儿班”。1982年,当时毕业班学员与老艺人们一起成立“大同市耍孩儿剧团”,薛国治担任团长,至此剧团终于又一次得以组建。2002年,王斌祥开始担任团长一职,2006年剧种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王斌祥与薛瑞红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2011年,大同市耍孩儿剧团更名为大同市耍孩儿剧种传习中心。这些年一直坚持为传承剧种发挥核心作用,他们的身影遍布大同市以及朔州市等其他地区。2017年传习中心搬迁至新的办公楼,现与另一项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北路梆子”进行单位合并管理,两个剧种在同一大楼进行各自的日常办公和排练,也在一些国家基金项目中合作演出。2021年4月,王斌祥和薛瑞红的个人工作室成立,以期为培养更多的传承人贡献力量。

在非遗时代,由于国家行政力量的介入,传习中心组织越来越专业,人员分工逐渐明确,人员配置逐渐清晰。该组织在非遗项目成功申报基础上针对传承机制、传承目的动机、传承功能以及传承人群体的个人成就差异等方面展现出不同形式。不断专业化的主创人员、不断健全的单位管理机制、不断大舞台化的艺术展演使扎根在雁北乡土的耍孩儿从“接地气”的思想价值表达逐渐向“高级”的舞台化“雅”艺术倾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