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民主参与程度对教师的绩效评价合理性有直接的影响。褚宏启等(2014)认为,“教育治理的典型特征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治理,即‘共治’。治理的直接目标是‘善治’”,并提出衡量教育善治与否的十个标准,位居首位的即“参与度”。褚宏启(2014)从教育治理的理论角度,提出学校中好的治理能够有效地影响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善治意味着通过治理学生受教育的选择自由权、学习自由权、表达自由权,教师的教学自由、学术自由权,都得到更好的保障和增进。善治意味着相关主体依附性的减弱和主体性的增强”。而依附性的减弱与主体性的增强则将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自主权。不少研究指出,教师在学校中权力的增加,有助于教师教学效能的提升(Anthony,1998;李雪松,2013)。通过访谈和量表分析,学校目前的民主参与方面存在不足。
(一)学校民主风气方面存在的问题
1.科层管理的行政模式影响教师民意表达,影响教师教书育人的自主性
学校作为一个教学机构,与其办学功能和团队管理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应该是有利于教师和广大教职员工直接表达意见建议的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但学校目前仍然有着根深蒂固的行政烙印,管理程序强调按职务、按级别层层申报,直接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民意不能畅通表达。“(关于对教学实训软件的需求)我去跟教研室主任反映过,我不能自己去找院长,得一级级上报。”(FT27)在崇尚民主的学校里,教师却不能自主地反映教学需求、受制于层级规定的现象是突兀的,必须改变。
2.学校对教师规定性动作太多,忽视岗位特点和教师自身特点,教师教书育人的自主权受到较多干扰
高职院校目前的学生状况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必须具有相对的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高职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任务,需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引导他们建构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提高技能,同时面对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别很大的学生群体,要对课程目标、课程教法、课堂组织做出适时的调整,以期使相应教学方法能够有效适应学生,这都需要高职教师因材施教。然而访谈中多位教师认为,学校对教师规定性动作太多,教师教书育人的自主权受到较多干扰,教师忙于应付面面俱到的绩效评价项目,没有精力去了解学生和研究教学。学校缺失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宽松的教师绩效评价环境。
“我觉得应该积极地去发挥老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激起他的创造欲望。现在我看到的是死气沉沉的现象,其实蛮忧虑的。比方说定专业计划吧,对专业老师和教研室主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大家是不是应该很踊跃地发表看法,无论同意的还是不同意的你应该对专业的未来提出一个意见。现在大家都觉得这个事情跟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基本不参与不过问,觉着反正咱的意见也不重要。”(FT17)问卷中关于“G23您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您所教授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和作用么?”本应该是每一位任课教师都了解甚至熟悉的内容,被测试教师只有47.59%选择比较了解,20.51%选择非常了解;而对于“认为是否需要了解?”的追问,也只有65.06%的被测试教师选择“需要,努力去了解”。
教师绩效的提高不应该过分强调绩效评价的外在压力作用,好的绩效评价方案不应该仅仅产生外在压力,更应该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比方说我教学上的东西很喜欢,我就想把它做深了。但是你始终没有时间坐下来,总是疲于应付学校给你安排的各种各样的新任务。”(FT15)绩效评价方案仅仅把教师作为完成工作任务的工具去施加影响和约束,必然会忽视民意,不顾及教师的自身情况,绩效评价内容不合理,形式上的东西太多,教师不胜其烦,没有精力去主动研究工作,只是疲于应付。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弹性,让教师拥有自主工作的空间,尊重教师育人的主导地位。给教师时间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保护教师教书育人的适度自主权。
(二)教师民主参与权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民主参与权落实不够,影响到教师对绩效评价合理性的认同
进一步分析FT17谈话中所提到的“我参与不参与没有多大的关系,反正咱的意见也不重要”,我们发现这种现象本身暴露了教师民主参与权利的落空。大家对目前的评价工作产生了不满情绪,但又没有民主诉求渠道,即使反映了也难以被采纳。民主参与权缺失,教师完全被置于被评价者的被动地位,其积极主动的工作意愿自然被打击,消极应付也就成了一种常态。通过建设民主的治理环境、民主的评价环境,让教师充分参与到评价方案的制订和执行过程,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建议,保障教师教书育人合理的自主权,这是学校必须实现的教师民主参与教师绩效评价过程的应有状态。
2.教师参与绩效评价方案论证的实际状况是形式大于实质
学校目前在制度设计并非没有民主环节的相关规定,但是制度实施过程更多是流于形式,或者让教师感觉是在走形式。在绩效评价方案的前期论证过程中,教师的意见采纳率不高。比较量表问题E1、E2、E3的三组相关数据(表4-9),多数教师证实学校对教师绩效评价民主参与权的制度设计是比较健全的。制度规定了教师民主意见征集环节,而且形式多样,但是参加座谈会的人选多由部门领导确定等做法导致有意见表达需求的教师不一定有参与机会,参与的教师的意见也没有被充分采纳。
表4-9 教师民主参与量表部分题目E1~E3结果分析
小组访谈中 FT21谈起她有一次作为教师代表参加座谈时,因为提出一些方案的疑义,结果遭到主持会议领导的批评,“我当时就想,以后有这种会,我再也不去了,不参加了。即使参加了我也不说好,也不说不好”。FT24前面基本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听或不时地附和,FT21一说完她立刻说道:“我们院系,就几个年龄大的老师还能发表点儿意见,其他人特别我们年轻人根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们觉着什么制度啦、办法啦早就定了,只是走个过场,各二级学院应该都是这种情况。”由此可以看出学校的教师民主参与有其形而缺其实。教师的意见建议并没有很好地表达出来,更不要讲被有效采纳了。FT15谈到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论证会:“我当时参与了二级学院论证会,没有用,你的意见和想法不会改变结果,学校已经给画好整体框架。下个月就要实施,不同意就没法发工资,大家赶紧通过,赶紧签字,你只能去同意。”
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论证程序是由二级部门的职代会和学院的职代会两级论证,由职能部门汇总代表们的意见修改完善方案,最终由党委会研究决策。由于奖励性绩效发放涉及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所以论证过程中有很多代表发表了意见,但是基于职能部门和教师两大不同岗位类型的员工都希望得到绩效分配的政策倾斜,同一岗位不同职级的人员之间也互不满意绩效分配规则。各方利益难以平衡,意见间互相矛盾,达不成共识,最后基本上还是维持了初始征求意见稿。
民主参与理论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提高民主参与的有效性,吸引更多的公民参与到民主活动中,发挥民主参与的进步作用。访谈过程中有5位教师认为自己的意见在这次事情中被忽视了,认为学校的民主制度是在作秀。从中需要思考的是,在民主集中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让参与意见的教师充分了解决策的原则、过程,让教师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并对意见建议采纳与否及原因与教师做及时沟通,这样教师对形成的方案更容易产生同理心,理解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积累民主参与的经验,提高民主参与水平。(www.xing528.com)
民主参与量表中题目“E6我会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教师绩效评价办法和执行中的问题”“E7教师向学校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的教师绩效评价方面的问题能够得到回应”旨在了解学校教师民主参与主动性和学校领导对民主意见的重视程度,教师和领导可以很全面地反映学校民主参与的文化。从数据分析(表4-10)可见,多数教师不会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教师绩效评价办法和执行中的问题,而且多数教师认为有关部门和领导对反映的相关问题不会得到回应。学校的教师民主参与教师绩效评价,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实效还有待提高。
表4-10 教师民主参与量表E6、E7结果比较分析
(三)教师民主知情权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示等信息公开政策执行情况参差不齐,教师的民主知情权没有得到完全落实
公开是公平公正的前提,涉及被评价者对自身及其他共同参评人员评价结果及评价结果使用情况的知情权。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量统计,以及绩效工资发放、职称评聘、推优评先,甚至教师出国选拔等与评价相关工作的管理办法中,都规定了信息公开的程序要求,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要求定向反馈给被评价教师本人。学校的评价信息公开理应在制度保障下得到落实,但是实际执行中,该环节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绩效发放的政策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奖罚措施,每月发放额度与依据应该是教师高度关注的,每位教师都应该清楚知道。但在民主知情权的量表测试中,对于“E13我知道自己每月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额度的依据”“E14我清楚院系机动部分的奖励性绩效的分配情况”两道与绩效工资发放相关的题目的选项显示,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绩效工资发放情况不知情。其中题目E13有11.14%的被测试教师选择“很不符合”,14.94%的选择“不符合”;题目E14有14.43%的被测试教师选择“很不符合”,20.25%的选择“不符合”。而E13、E14选择“非常符合”的分别只有6.33%、5.57%。绩效工资的奖罚激励作用发挥的情况可想而知。
对于教师绩效评价结果及使用情况公开与否的问题,形成了两大意见阵营:一说应该公开,作为学校的成员,学校管理范围内的信息不存在个人隐私,而且公开有利于强化评价文化,加强评价导向性和影响力,同时也可以让大家互相监督,考量评价的客观公允性。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只对个人公开没意义,对大家公开,才可以。你拿得少说明你工作没到位,你拿得多说明你工作做得好,少拿的多拿的原因都让他知道。现在都不知道拿得多为什么拿得多,拿得少为什么拿得少。都感觉拿得少了。”(FT15)一说不应该公开,评价的目的应该是帮助教师成长,将信息反馈给当事人就可以了,应该顾及教师们的自尊心,不能让暂时落后的老师太没有面子,而且评价结果也不一定是客观的。访谈者认为信息公开可能会造成很多矛盾,影响学校和谐氛围。“我觉得评教结果也不适合太公开了吧,毕竟还有个面子问题。但是,你得有一个详细的解释。如果真是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比如老师觉着不公平的时候,你得告诉人家这个结果是怎么出来的。”(FT21)
百度对隐私权的解释是“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教师们对于评价结果及结果使用中涉及隐私的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但从柔性的人性化管理角度,尤其是面对高职教师知识分子群体来讲,我们必须考虑他们的感受,保护到大家的自尊心,给教师一个相对自由的工作环境。所以哪些信息公开,在什么范围内公开,以什么形式公开,需要与教师充分交流。
应该将以彰显公平,体现制度公平性、严肃性的奖罚性评价列为公开事项,在监督下阳光透明地运行;而不涉及他人,重点在针对个人的专业发展现状,通过反馈性指导帮助教师成长的发展性评价则完全可以照顾教师的自尊心,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点对点的分析交流,而不需要广而告之。对于绩效评价中发现的优秀典型,可以积极示范推广;而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可以反馈给相关部门,从组织的角度通过培训等形式,帮助教师改进提高。
2.教师绩效评价结果缺乏有效反馈,教师知情权落实不到位
教师绩效评价的反馈是教师获知评价结果的重要渠道,也是评价能够起到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重要手段。
量表相关题目的统计结果显示,学校目前教师绩效评价工作涉及的反馈环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学生评教反馈最及时,其次是督导评教结果反馈。教学院长、教研室主任等的评教反馈最不及时。有31.39%的被测试教师“不清楚什么原因影响了自己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等级结果。(E11)”缺少详细有效的反馈是影响教师绩效评价合理性的重要原因。
结合访谈与问卷调查情况,综合分析学校目前教师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的情况是不理想的,多数教师不了解自己的绩效评价结果和具体情况,教师所得到的评价反馈信息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师对于学校绩效评价制度的了解程度总体偏低,对绩效评价的关注度总体偏低,需要加强制度执行宣传力度和透明度,落实教师的知情权。
(四)教师民主申诉权方面存在的问题
民主申诉权是教师民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对评价结果合理性的申辩权。正如前面在评价方法中所分析的,访谈中教师们认为学校目前的申诉程序是缺失的,申诉路径和相关要求不清晰,教师难以实现自己的申诉权利,同时学校还存在着对申诉不以为然的风气,尤其是在领导的意识中。量表统计结果显示教师的申诉权是教师民主参与权利中问题最突出的,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如表4-11所示。教师对教师评价结果不满缺乏有效的申诉渠道,对评价存在的问题也没有规范化的、制度化的反映程序,对提出的意见被采纳与否也缺少获知渠道。
表4-11 教师民主参与量表部分题目E16-E21结果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