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风道规划与设计研究解析

城市风道规划与设计研究解析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冷红等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寒地气候适应性城市设计策略,包括城市形态结构、城市整体景观、建筑群体布局、公共空间和开放空间设计等[3]。目前,我国城市风道规划理论与方法尚处于不够系统、不够全面、缺乏科学化的定量研究的状态,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城市风道规划与设计研究解析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微气候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关系,并且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学者们在风环境城市设计的相关关系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填补了风环境领域的城市设计理论的空白。例如,郑悦建议将城市环境的控制和引导纳入城市设计体系中来,贯穿整体城市设计、局部城市设计和地块城市设计三个层次的城市设计与管理工作的始终[2]。冷红等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寒地气候适应性城市设计策略,包括城市形态结构、城市整体景观、建筑群体布局、公共空间和开放空间设计等[3]。李军等学者以典型炎热地区武汉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别对城市设计进行了探索,探讨武汉老城区的合理保护与开发的控制方式[4]。祝亚楠等提出了基于居住区主导型、商业区主导型、道路广场主导型、城市绿地主导型、工业区主导型的风环境优化策略[5]。郭廓通过城市形态参数来评价城市风环境质量,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三个层面上改善城市空间的风环境,并研究了风环境形态参数的计算方法[6]。石邢等则是将行人高度作为城市风环境和城市设计的中介,建立了基于城市空间分析的行人高度城市风环境评价准则和方法,综合考虑了机械舒适度、安全性、风速放大系数、行人对风环境的主观容忍程度等要素,并提出了处理风环境特有的随机性的办法[7]

另一方面,学者不仅仅对理论体系进行了补充评估,还有一部分规划师已将风环境代入城市设计体系,进行了一定的实证研究。例如陈宇在充分研究和分析包头市新都市中心区自然风环境的情况下,通过建筑布局、道路转向和绿地设计等措施对区域进行了合理的布局,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风环境评价,对后续的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议[8]。李雯霏以辽东湾金帛岛为例,从城市绿地、交通系统以及居民户外舒适度的角度,提出优化金帛岛城市风道网络的策略[9]。张雅妮等以广州市的河道工程荔枝湾涌一期为例,综合考虑外界盛行风、自然对流和热辐射等多重作用机制的影响,采用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对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当地风环境和人体舒适度进行比较,提出在河道空间城市设计中建立气候适应性评价机制的必要性与策略,并探讨了其优化模式[10]。吴鑫等以重庆市凤凰湖地区的城市设计为研究对象,对典型城市中心区城市风场进行了模拟,并采用概率阈值法对行人风环境舒适度进行了分析,该研究为CFD技术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11]王晶则利用CFD模拟技术分析了滨河街区风环境,总结出基于通风环境优化的建筑布局策略,并探索了滨河街区建筑布局、河道和风环境之间关系[12]。(www.xing528.com)

从国内外对于气候适应性城市的研究可以看到,城市风道的研究除了集中在城市通风模拟和污染物扩散方面,也经历了从建筑单体到街区尺度,再到城市整体环境的发展过程,主要是从城市建筑或建筑组合形态、街谷形态、街道走向等单个元素的角度来研究其对城市气流的扰动,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及对建筑关系的处理手段,在总体规划层面上以理论分析、定性分析为主来确定城市风道总体布局方案,在城市设计的层面只是从宏、中、微观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并未从设计与规划管理的角度提出一套相对完善的基于城市风环境研究的城市设计导则。目前,我国城市风道规划理论与方法尚处于不够系统、不够全面、缺乏科学化的定量研究的状态,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