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牌”电视机诞生记
黄仕机
国外电视 早已普及
早在1936年英国就开始电视广播,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39年被迫停播。战后1946年才恢复广播,因此英国电视工业发展并不快。而美国虽自1941年开始黑白电视广播,但一直没有停顿,因此美国电视工业发展十分迅速。此后,苏联、法国、意大利、西德和日本等10多个国家也相继在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开始黑白电视广播。1954年美国还开始了彩色电视广播,从而开创了电视广播的新纪元。到50年代中期,电视广播的发展已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及世界各地,甚至许多小国也有自己的电视广播。1956年,世界各国的电视台总数已超过500个,其中美国就有460个,占了绝大多数。那时世界各地电视机的拥有量已超过4000万台,其中美国就有3690万台,家庭普及率达到73%。因此,到50年代中,国外某些国家电视早已相当普及。
发展电视 填补空白
电视广播是有力的宣传工具,它可以准确及时、生动形象地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报道国内外重要信息,辅导群众学习和丰富广大人民生活。我国在解放初期,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直到1958年以前,我国还没有电视广播。为了改变我国厂播事业的落后局面,赶上国外先进水平,1957年国家决定发展电视广播。当时的电子工业主管部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局把研制电视发射中心设备的任务交给北京广播器材厂(即761厂)承担,把研制电视接收机的任务交给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即712厂)承担。从此开创了我国电视工业的发展史,填补这一空白领域。
高深莫测 知难而进
我是解放初期应召参加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提前半年毕业的大学生,1953年初被分配到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工作。开始工作时曾参加过抗美援朝部队通信用的步话机设计工作。当工厂接受二机部十局下达研制电视接收机的光荣任务后,为了尽快攻下这个课题,立即组织成立一个电视机试制小组,由我当产品主持设计师,此外还包括有对无线电接收技术较熟悉的老工程师王克中和钱瑞芬同志,有对机电设计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员黄琨培同志,有担负仪器设计的技术员吴公超同志,有对电路调试比较熟练的技术员龚行健同志、工人杨茂林和冯佩如同志等人负责开展电视机的研制工作。我们8个人接受了这个任务后,受宠若惊,喜忧参半,喜的是工厂领导对我们的信任,把如此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忧的是我们心中无底,能否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报答领导上对我们的栽培,没有把握。当时大家认为电视技术是一门高深的新学问,老的技术人员没有学过电视,解放初期毕业的新技术人员也没有上过专门的电视课。而我们负责研制的几个人都没有见过电视机,参考资料少得可怜,更谈不上对电视机的了解,研制工作感到无从下手。在既无理论基础,又缺乏感性认识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只能靠边干边学习,由外行变内行。当时在总路线大跃进时代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勇敢地承担这个艰巨而陌生的任务,决心迎难而上,全力以赴,为开创我国电视工业而奋斗。
鼓足干劲 自力更生
1957年下半年正处在“大跃进”年代的前夕,参加研制组的成员斗志旺盛,雄心勃勃,信心百倍。那时正好中央广播事业局的广播科学研究所有刚从捷克学习电视回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北京广播器材厂的电视中心设备的研制工作,工厂为了使我们尽快了解和掌握电视机的设计技术,立即派我和几位工程技术人员去北京广播器材厂了解和学习电视发射中心设备的研制工作。我们利用此良好的机会,边学习边考虑电视的设计准备工作。在此期间,我们还多方收购出国人员带回国内的苏联“记录牌”、“先锋牌”电视机,作为样机分析研究。1957年底,二机部十局的刘寅局长到苏联参观访问时,带回来几套苏联新型的“红宝石牌”电视机散件,提供我厂进行研究。此外,二机部十局根据苏联专家在华顾问组的建议,从苏联订购了一些新型的“旗帜牌”电视机样机、散件和资料,也提供我厂参考研究。所有这些样机、散件和资料,对我们了解和掌握电视机的设计和工艺技术均有较大的帮助。为此,我们对各种电视机的电路、结构、元器件性能、外观造型和使用维修方便性等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比较,消化吸收它们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制订我们的设计方案。
经分析,我们发现苏联“红宝石牌”电视机是一种设计要求较高的产品,其电路结构也较复杂。而苏联“旗帜牌”电视机的电路设计较巧妙,结构上较简单,工艺性较好,性能也好,很适合于我们借鉴参考。但我们仍觉得国外电视机的设计不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我国电子工业配套水平与国外尚有较大的差距,许多电视机用的元器件和材料还没有发展和生产,不可能照抄国外样机的设计。要在短时间内拿出国产的电视机,我们必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才能适合我国的国情,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百折不挠 群策群力
经过紧张的研究和技术准备后,到1958年初我们确定了电视机的设计方案。根据我国当时的元器件配套能力、工艺加工水平、使用维修方便等国情出发考虑,设计了一个电视接收和调频接收两用、单底盘组合机芯结构、通道和扫描分开供电、采用国产电子管器件、控制旋纽设在前方的电视机方案。方案确定后,开始进行分块试验。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一切都需从头摸起,所以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是很多的。例如各部分电路有哪些特殊的性能要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分配和匹配、各部分如何能独立设计和试验等等问题,都需要自己考虑解决。但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师傅们的工作热情非常高涨,工作气氛十分紧张,试验室经常灯火通明到深夜。当时既没有电视专用仪器,又没有开始广播的电视信号用以检查电视机的实际接收质量,只靠一般的简单仪表来进行试验,往往测试一个电视宽频带的特性就得逐点频率进行,费时又费力。大家在条件如此差的环境中,潜心钻研,艰苦攻关,排除一个个困难,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问题。例如大电流磁偏转技术、超高压产生和绝缘技术、电磁干扰隔离和屏蔽技术以及电视图像和伴音质量的高保真技术等。这些技术大多是国内首次接触的,几乎都要经过许多次失败后才逐步得到解决的。较突出的是,电视机中有一个马鞍形的偏转线圈,它是一个比较难制造而又要求较高的零件。试制车间一位50多岁的姜仲元老师傅,为了完成这个精密的零件,他带病坚持工作,并特地去配了个新的老花镜。他看着这个形状古怪的线圈,日夜琢磨,在没有任何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姜师傅和技术人员想尽了各种绕制的方法,反复试验,效果均不满意,而且压制时漆包线容易折伤。失败一次接着一次,眼看时间一天天地流过去,但总不成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请教了在厂的苏联工具设计专家,齐尔奈克专家正在忙着收拾行李,已决定次日离厂回国。但专家还是很热情地接待姜师傅,并答应当晚想一下。第二天一早专家果然提出了一个办法,就象一把钥匙一样,把姜师傅郁闷的心灵打开了。他根据专家的启发,结合自己屡次失败的经验,重新修改了工具,终于完成了这个关键零件的试制任务。象这样艰苦奋斗取得成功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
当时我们负责电路设计、结构设计、仪器设计和有关试验人员与老师傅相结合,日以继夜地奋战了两个月,胜利完成了分块试验工作。于是,第一台试验电视样机在1958年3月初合拢装配出来了。但这台样机的试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出现了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电视机特有的电磁干扰图像问题,这在过去研制的无线电收发信机中是没有想到的问题。针对样机在性能和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更是刻不容缓,有如百米赛跑冲刺般地全力以赴,群策群力,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终于在三月中旬把样机存在的问题解决了。这样,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终于诞生了。(www.xing528.com)
不负众望 大功垂成
样机虽然装配出来了,但是大家心情仍很紧张,担心着这第一台电视机的实际接收效果,担心着能不能一次试验成功。3月17日晚,我国电视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试播电视节目的时刻到了,在我厂试验大厅一共摆着两台电视机,一台是苏联电视机,一台是我们的电视样机,成功或失败,一经对比,便见分晓。我们怀着十分紧张而激动的心情,凝神屏气地注视着我们心血和汗水灌注的结晶——我国第一台试验电视机工作的情况。晚上7时整,在我们的电视屏幕上准时出现了广播员清晰图像和宏亮的声音,图像和声音的质量与苏联电视机完全相同。此情此景,大家无比兴奋,高兴得流出了激动的泪水。随后,电视中心播送卡通片,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在场观看的同志乐不可支。最后播放电影片,大家感到如同在电影院一样愉快地欣赏影片中感人的情节。当晚电视节目播送完毕后,在场领导同志和参加研制的同志互相握手致意,祝贺我国第一台电视机试制成功。长期彻夜不眠地进行攻关的技术人员和老工人,都从这一激动场面感受到了极大的欣慰,看到了半年多来付出的辛勤劳动换取了优异的成果。大家都为自己能在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视机的创业中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而自豪。
五一献礼 为国争光
经过难苦奋斗研制成功的第一台电视样机试验成功后,工厂立即组织全厂有关的研制和生产部门,乘胜前进,提出要在“五一”劳动节前生产10台电视机向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献礼。为此,厂领导向全厂职工发出了动员令,设计、生产、加工等有关部门数百人全力以赴,其余部门大开绿灯,只要是涉及赶制电视机任务的工作,都放在各项任务的首位,畅通无阻。战斗的口号一经发出,全厂职工怀着对毛主席的热爱,怀着为国争光的激动心情积极投入到这场突击战斗中,领导亲临前线,实行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昼夜不停地连续战斗,又奋战了1个多月,卒于“五一”前夕赶制出了我国第一批15台电视机。这些电视机的前脸都喷涂了金黄色,金光闪闪,电视机的前脸下方贴有献给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的名牌。
全世界工人阶级庆祝的“五一”节日快到了,4月30日上午,我厂党委的张珍书记和吴新厂长、施复言副总工程师和研制组的我及冯佩如同志等,携带着10台电视机来到党中央所在地的中南海向毛主席及党中央领导人献礼。当时由谭震林副总理代表毛主席和党中央接待了我们,当我们念完贺词和把电视机献上后,谭震林同志代表毛主席和党中央感谢我厂工人阶级发奋图强,自力更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视机,为国争了光,并鼓励我们再接再励,为发展我国电视机工业继续努力。我们参加献礼的同志们为能代表广大职工以自己优异成绩向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献礼而感到十分光荣和激动,觉得我们在党的教导和培养下,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一点贡献而感到光荣和自豪。而当我们刚开始为人民服务初见成效时,就得到党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和鼓励,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回厂后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用更好的成绩来报答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对我们工人阶级的关怀。
华夏第一屏 授名“北京牌”
为了标志我国第一台电视机和全国第一家电视机生产厂的产品,国家特以首都“北京”的名字授给国营天津无线电厂的电视机产品,这就是“北京牌”电视机的来历,也是国营天津无线电厂的荣誉。这样,在天津诞生的“北京牌”电视机填补了我国电视工业的空白,开创了我国电视工业的发展史。我厂广大职工为我国电视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天津市人民争了光。
天津电报电话小史
我国的电报电话是清光绪庚子年后洋务运动中才有的,而天津的电报电话又比其他地方为早。
最初,天津只有通塘沽的一条电报线路。那时系有线电报,用美国报机,报文为长短线报码。1922年左右改用蜡条上打小孔的报码,不久引进了无线电报。天津无线电台建立最早。1924年后,成立天津电报局,地址在今赤峰道。
天津的电话最初是英国人办的,为手摇磁石电话。后由官办,在东门里二道牌坊南建天津第一个电话局。当时都用美国机器。我国技术人员将电话外线改为管道地下电缆,业务大大扩充。1922年后相继设8、4、6三个分局。1927年后各分局开始改装自动电话,从此天津电话逐渐发展为自动式。
解放后,天津有了国营邮电设备厂,电报电话技术装备逐步改进,电报电话四通八达,长途电话可通许多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通讯卫星的应用,使电讯事业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穆向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