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至北洋军阀统治结束,天津资本主义工业原有的各个行业大多有显著的增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并具有一定的规模,同时开始建立了许多新的行业。以纺织和面粉工业为骨干的天津工业,逐步形成以大机器生产为主、手工工场为辅的工业生产体系,成为天津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全面发展的主要标志和内容。
我们先从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谈起。这个时期不仅建立了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华新、裕元、恒源、北洋、裕大和宝成六大纺纱厂,而且机器织布工厂也有了新的巨大的增长。此外,内部分工越来越细,还开始建立了机器针织业、提花业、帆布业、线毯业、织带业、地毯业、毛巾业等共计十二个行业,厂家数达1407家,总资本额为26870532元,占当时天津民族工业资本额的30%。无论是设厂家数,还是资本额数,都居其它行业的首位,从此棉纺工业逐步向配套生产发展,天津成为全国棉纺织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纺纱业建厂情况如下表:
(注)裕亨纺织公司因英国不履行签订引进纺机的合同而未能开工。
从上表中反映出,从1912年~1924年的十三年间,天津连续新设了十三家纱厂。从表中所列的不完整的数字统计,资本总额为2226万元。另据统计:纱锭为24万余枚,布机2892台。纱厂产品的销路推及河北、山西两省,其中天津、北京、饶阳、高阳、太谷等地需要量最大。
织布业发展也加快了。1912年~1928年间,织布工厂约有281家,是原有织布业的10倍。注有资本额的168家,总资本额为207321元。其中千元以上资本者有43家,千元以下资本者125家。较大资本者2万元,织机20~50台;资本小者不足百元,手工织机10台左右。大多数织布工厂由过去使用木机改为从日本引进的自动脚踏式织机和本市仿制的人力铁轮木机,有的工厂还使用电力平面提花机。产品也从窄面白布改为宽面色布,并用机器缝制面袋,各种品种多达260余种。布匹主要行销本埠及附近乡村,同时也远销东北、西北各省,甚至少量销往上海、汉口等地。面袋销售本埠、济南各面粉公司。可以说,由于织布业的兴旺,引起了天津工业的新发展。
地毯工业是我国出口总值最多的一项工业。天津的地毯业之发达为全国之冠。民国以后经营地毯者递次增加,1924年以后尤为猛增。天津总商会会长卞月庭给澳洲驻华商务专使的信中提到:“本埠地毯商共计400余家,职工14000余名,每日出品10000方尺,按年计算约为3000000方尺,本地行销十成之二,国外销售十成之八。”
天津的化学工业也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化学工业向多门类发展,包括火柴、制碱、制革、料器、制皂、漂染、玻璃、制镜、玻璃砂、制蜡油、化妆品、工业理化、制药、制烛、电镀等十九个行业,共有厂家288家,资本总额达约11194840元。
火柴业是较早出现的行业之一。1911年以前,天津的火柴厂仅四家,1912年增加到十家,资本约460万元。天津丹华火柴公司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火柴公司,它是1917年由北京的丹凤与天津的华昌合并而成,资本25万元。该厂机械多购自日本,职工1100余人,每日平均产50箱,年产火柴18000箱。天津火柴主要销往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外蒙古等地。
著名的永利制碱厂也于此时诞生。1917年范旭东在塘沽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制碱厂。创办时资本仅有40万元,后来又增至200万元。日产量为30吨以上。1926年8月,永利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参加了万国博览会,获得了金质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从此中国纯碱进入国际市场。(www.xing528.com)
天津制盐业的历史悠久,而资本之雄厚,副产品之多样,应数范旭东创建的久大精盐公司。该公司始建于1914年,初创时资本为41100元,到二十年代资本增至200多万元,分设六厂。职工482人。日产精盐171吨,年产高达62500吨。精盐品质纯净,色泽洁白,广受欢迎。
肥皂业是一个由众多中小厂家组成的行业。截至1928年,天津有肥皂制造厂六十三家,资本约在27万元以上。除天津造胰厂一家的资本为10万元外,其他厂家平均资本4000余元。
随着纺织、化工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天津的机器工业和专业的金属加工业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1911年前民立铁工厂只有10家,1912年后达到130家,是原有厂家的13倍。其中机器制造厂家26家,铁工厂104家。该业大部分还属于手工作坊,但有些工厂已经有能仿造进口的各种轧花机、火磨机、榨油机、切纸机、切面机、蒸气机、以及轮船、电车等应修理之各件,足供本市及华北各省厂家使用,产品质量可与洋货媲美,著名的德泰机器厂、孙恩吉铁工厂,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个时期的机器工业已经能为多数的轻工行业提供技术不太复杂的各类设备和承担修配业务了。
食品工业是天津较大工业之一,除了占有相当地位的面粉工业外,还有制盐、食油、制酒、制烟、饮料、制肠、蛋厂、食品等九个行业,共134家,资本总额达8550300元。该业之中的面粉业发展迅速,庚子前天津只有三家面粉工厂,1911年前发展到12家,转年就达到29家,资本约5192000元。尤其是寿星、福星、永丰、民丰八大面粉厂的陆续建立,使用当时一二流的动力和设备,从根本上改变了天津面粉业中依靠驴骡拉磨、前店后厂那种手工作坊的落后状况。八大面粉厂共有磨机130余部,每年制造面粉以10个月计算,约需用小麦四百数十万石,产出面粉1200~1300万袋。从1915年起至1921年,天津面粉大量出口,1918年进口面粉仅4500余担,而出口面粉则为200余万担,约为进口的500倍。面粉业的兴起,使天津开始成为全国面粉工业的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占领了国内面粉市场,抑制了洋货倾销。
电力工业是主要在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行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公司林立,自成系统,独立经营,互相排挤。电机容量一般的较小,最初不过几十到几百千瓦,后期最大机组为6800千瓦和2500千瓦。发电厂不仅供应照明,还可供电力。在当时的纺织、轻工、化工行业中,有11家大厂附设了自备电厂,其总容量约有103000千瓦,另外,天津还创办了两家独自经营的自来水厂,资本不详。
除上述行业外,如矿业、煤气业等也都发展很快,具有一定规模,如大同瓦斯股份有限公司、北洋瓦斯股份有限公司、北洋大成造纸厂、天津开源垦殖有限公司,北洋淑兴渔业公司等,资本额均在百万元以上。
天津资本主义工业,经过民元以后十七年间,原有行业迅速增长,新行业的不断兴起,在生产力的更新和应用近代生产技术与科学知识方面,获得了比较全面的发展,从而在使天津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工业基地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