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商研究会日益充实,会员的生产活动也发展起来了。他们为了维护生产,提出了要求,其中之一是专利权。
工艺总局,在《工艺总局大致办法七条》中,决定为扶植民间企业家的技术开发,酌定专利章程。不久,商部也作了同样的规定。这措施实际上是否适用,得根据民间企业家的成长如何而定。仅就工商研究会情况能举以下实例。
木工会长胡成泰制作变化折叠桌,向北洋工艺局中申请专利。[57]有一竹工会员,仿制成一种砂布,各总会长对此评价是:足够挽回利权,因而申请了专利。[58]另外民立第四铁工场场长孙恩吉,制造了一架轧油机,受到总会长的好评,不日即呈农工商部给予了专利。铁工会员王金富,仿造誊写钢版,通过工商研究总会、劝业道,向农工商部申请专利,得到许可,在直隶全省专办五年。[59]
专利,其后对民间产业的发展是否见成效,暂且不谈。至少,民间企业家已达到了为自己的发展而利用专利的地步,这是不容置疑的。
织布行业,随着生产量猛增,销路不断扩大,企业家的要求便更为明确地表现在减免税厘上了。
天津的织布业,如前所述,从1908年后半期起,找到了销路,不久,呈现出了“近来织工非常精进销路异常发达,即工场之扩充亦日见甚多”的景象。但是,尽管外埠市场的需要增加,可在各工场却出现了货物堆积在库的现象。这是因为在流通过程中所负的苛税所致。为此,织工分会议决禀请劝业道及陈请咨议局,援照机器仿造洋货只须纳税一道行销全国之谕旨,禀部即饬各关卡,遵守实行。事实上,有个客商想从天津贩运爱国布袍料100件,在河东老车站税关投报,因不认该关多增税率,结果全货扣留。[60]对这样的状况织工分会长韩锡章批判说:“袍面一种尤为特色,均皆乐购,而行销各处关税厘卡随处刁难。……当此工业正在萌芽时代,而有此不一之税率实为莫大之阻力。”[61]正如韩锡章所说,任意的苛税,对织布业发展是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总会长宋则久等曾筹划办法。有关这以后的经过,不清楚,但有调查记载说:“国内所产之棉布……如直隶之高阳,天津及饶阳等处诸织造大尺布、提花花布,爱国布等之工场,在海关享有洋式货物制造之免税特权。”[62]据这资料来看,至少是获得了海关的优待的。(www.xing528.com)
织布行业为夺回国内市场而发动的这场运动,与以实业振兴作为开拓财源的一个手段,加强在流通过程中的课税的封建政府形成了正面的对峙。
与此同时,为夺回市场,洋布商重新又组织起来了。1910年3月,工商研究所总理宋则久提议组织绸缎门市家研究会,由门市洋货商发起,4月借宫北白衣庵的鞋行地方,开办了“布商研究所”。参加创立会的铺号有七十余号。[63]这些铺号不是与洋行直接进行大交易的洋布绸缎庄,而是从洋布商那里进货棉布的门市铺。工商研究会里,当时已有布商的研究分会,另外,绸缎铺子设有“绸缎公所”。[64]就当时来说,更进一步促进组织门市家具有它的必然性。宋则久于1910年9月,关于自己经营敦庆隆绸缎庄的方针,如下所述:
本号以提倡土货为宗旨,凡我同人学徒,自用一切各物皆宜购用土货,凡置新衣亦必须用爱国布。[65]
这可以说,设立布商研究所是为了组织门市铺,开辟扩大国产棉布的销路,也就是变洋布的销路为国产棉布的销路,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原来一直依存于国外产业的洋布商,由于国内织布业的发展,把商业活动的基础开始转向了国内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