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门第一水运码头:古代成都文化中的雍家渡

西门第一水运码头:古代成都文化中的雍家渡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家人琢磨着,来往商人那么多,不如就利用这个位置优势,修建一个渡口,于是这两个家族一拍即合,共同出资修建了这个渡口,因雍姓大户实力更强,出资多,所以渡口称为“雍家渡”,成为西门进出成都的第一水运码头。叶伯和所在的叶氏家族在雍家渡一带可谓是书香门第、名门望族。

西门第一水运码头:古代成都文化中的雍家渡

金沙桥,金沙路,要淘黄金雍家渡。

雍家渡,淘金忙,攒钱修座大瓦房。

这是一首流传在金牛区的古老民谣,从这首民谣中,我们大概可以知道曾经的雍家渡是个什么模样。曾经的雍家渡人气很旺,汇聚的不仅仅有淘金人,还有各种生意人。宋代以来,川西地区那里如马尔康的商人要往成都贩运木材、药材及土特产等,走水路是最快捷的方式。货物顺着岷江而下,进入府河,然后就在这个雍家渡休息待运,再进入成都城内。同时,成都运往马尔康各县的食盐、布匹等日用百货也在此堆码装船,然后溯河而上。一来二去,这里就成了当时成都非常繁忙的一个货物中转站。据说那时河两岸住着两个很有势力的大家族,一个是今天郫都区安靖镇雍渡村的雍姓大户,另一个是住在河对岸的金牛区青杠村的叶姓大户。两家人琢磨着,来往商人那么多,不如就利用这个位置优势,修建一个渡口,于是这两个家族一拍即合,共同出资修建了这个渡口,因雍姓大户实力更强,出资多,所以渡口称为“雍家渡”,成为西门进出成都的第一水运码头

本来雍、叶两家各自经营一岸,相处融洽,但不知哪一年,这两家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从此有了矛盾。原来是这两个家族里的两个年轻人相爱了。故事情节比较老套,差不多就是从前章回小说里的那些才子佳人相爱,家人反对、离家出走的悲情故事,在此就不再赘述。后来叶姓人家退出了渡口的经营,由雍姓人家掌握独家经营权。到了清朝中期,进出成都西门的码头转到了下游的西北桥,雍家渡由此渐渐消停,而这时的雍、叶两家人为方便两岸百姓来往,重修旧好,再次携手捐资建桥,取名为“古永桥”,算是一种友谊的见证。

现在已经无法知道当年古永桥的模样,但我们可以从下面这段文字中感知一下一百年前的雍家渡是什么样子:(www.xing528.com)

离城二十里许,是我们的田庄,有一院中国式金漆细工加上雕刻的宅子,背后是一大森林,前面绕着一条小河,堤上栽着许多杨树、柳树,两岸都是稻田……

当年的雍家渡就像现在遗留在川西坝子上的漂亮林盘一样,有着绿水人家绕的如画景象。为我们提供这些文字证据的人,是一位在雍家渡出生成长的叶家故人,叫叶伯和。作为隐藏的实力派,叶伯和是四川新诗的开山鼻祖,还是四川音乐教育的先驱。这段关于雍家渡的文字,就是叶伯和在1920年的《诗歌集》中对自己故居的一段描述。

叶伯和所在的叶氏家族在雍家渡一带可谓是书香门第、名门望族。叶伯和的祖父叶祖诚是清光绪年间五品衔光禄寺署正、清诰封朝议大夫,相当于管理食药监的厅级干部。父亲叶大封也很优秀,是成都尊经书院的学生,做过附贡生,还去日本留过学,与巴金的叔父李华峰一起被称为“南北二峰”,在民国年间是成都有名的大律师。不仅如此,叶伯和的母亲也很厉害,是一位抚琴高手,而且他的另一位长辈叶介福还是著名古琴大师张孔山的弟子,曾经整理刊行著名的《天闻阁琴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怎么可能不被音乐所熏陶、不被文学所感染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