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扬雄的《方言》:解读成都文化之旅

扬雄的《方言》:解读成都文化之旅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扬雄之所以在春风得意之际,选择埋首石室,潜心著述,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两大方面:第一,他人的闲言碎语。由于扬雄长期挂职学习,以至于俸禄微薄,晚年生活常常捉襟见肘。公元11年,六十四岁的扬雄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被牵连到一桩政治案件中。于是,扬雄在伤病中,继续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请教他们的方言,最终完成了这本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语言学著作。在写完《方言》的第二年,扬雄就与世长辞。

扬雄的《方言》:解读成都文化之旅

刚刚当上黄门郎的扬雄却给汉成帝上了封奏折,自请罚俸三年,到石室观书。这奋斗半生才谋得的功与名,扬雄为什么说放就放,放着好好的公务员不做,他的心里盘算的到底是什么呢?

扬雄之所以在春风得意之际,选择埋首石室,潜心著述,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两大方面:第一,他人的闲言碎语。在旁人眼里,扬雄写赋写得再好,也不过就是给皇帝歌功颂德,拍马屁罢了。事情其实并非如此,在扬雄这几篇著名的大赋里,有很多婉转给皇帝提意见的陈述,但皇上却是一个字儿听不进去。久而久之,扬雄也觉得心累。第二,更为重要的是,思想的转变。到后期,扬雄自己也对辞赋产生了怀疑,觉得辞赋是“雕虫小技”,已经不想把自己的生命时光浪费于此。于是,他就一股脑钻进哲学和思想的世界,想实现自己在学术上的雄心。这种转型,也让他从一个辞赋家开始向一个哲学家、思想家转变。他当时每天就在天禄阁,也就是中国最早的皇家图书馆里研究学问,最后写出了两本极具含金量的书——《法言》和《太玄》。

扬雄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实际上是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创新。这两本书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扬雄后半生的心血之作,也正是这两本著作,奠定了扬雄在后世被尊为“西道孔子”的崇高地位。由于扬雄长期挂职学习,以至于俸禄微薄,晚年生活常常捉襟见肘。据《汉书》记载,扬雄爱喝酒,但是因为生活拮据喝不上,于是就有不少人带着美酒和菜肴来向他请教学问,这就是成语“载酒问字”的由来。

然而,即便如此自甘贫穷,主动远离官场,甚至是明哲保身,扬雄最终还是没能逃离政治的旋涡。公元11年,六十四岁的扬雄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被牵连到一桩政治案件中。当官差来抓他时,他一时情急便从楼上跳了下来,差点把自己给摔死。虽然后来排除了嫌疑,还被封了个士大夫,但是他心心念的却是那本未完成的语言学著作《方言》。于是,扬雄在伤病中,继续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请教他们的方言,最终完成了这本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语言学著作。这本书收录了今天东到山东,西到甘肃,北到东北,南到四川乃至江浙一带的方言共计一千余字!扬雄六十多岁的年龄,在如此诡谲的政治环境中,能有这样的著作问世,确实让人钦佩。(www.xing528.com)

叶落归根,这位从金牛道走出去的一代巨儒,在他离开成都三十年后,带着自己的雄心,沿着金牛道回到了他的故乡。在写完《方言》的第二年,扬雄就与世长辞。

纵观扬雄一生,他的身上有西汉文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等“百科全书”一般的称谓。在笔者看来,他是一个真正热爱学问愿意付出时间与精力去较真的研究型学者。“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他有天赋,但更有吃苦的精神;他不人云亦云,他有自己的坚持与信仰;他不畏权贵,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与自信。扬雄和他的铮铮铁骨,已经深深嵌入两千多年的蜀地文脉传承之中,也在中国传统士人的精神世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