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经济发展和商业财富,古蜀时期成都就已经出现了“市”和“肆”的概念。《蜀王本纪》记载,春秋时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为关令尹喜讲《道德经》,讲到一半,老子有事要走,就说了一句:“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肆,就是铺子、商店集中的市场。可见当时,成都已经有商业区的概念。秦并蜀后,专门设置市官进行工商业管理,而且“修整里阓,市张列肆”,划出相对集中的商贸区,类似现在的春熙路、盐市口、太古里这种商业区。到了汉代,成都的商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据扬雄《蜀都赋》的描述,当时成都一共有十八道城门,“四百余闾(里巷)”,“两江珥其市,九桥带其流”,这是何等的繁华!班固在他著名的文学作品《西都赋》里,也明确讲到,长安的“郊野之富,号为近蜀”,意思是作为西都的长安,其郊外的经济水平和富饶程度已经接近蜀地,可以见得成都商业之繁盛超过西都。
还有一个小故事,可以从侧面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时成都的繁华盛况。汉武帝时期,有个修路的蜀地地方官员在开凿道路的过程中遭遇困难,费了很多人力物力也没修成,汉武帝就下令要把他问斩。结果这个将死的地方官员说了句“忝官益土,憾不见成都市!”(虽然在益州做官,遗憾的是这辈子连成都都没去过!)令行刑官员动了恻隐之心,考虑到千里迢迢跑去成都,时间耽误不起,就专门布置一个成都微缩景观,让他好好看看成都集市的热闹繁华,以了却心愿。这个故事听起来似乎有点夸张,但是可见当时成都大集市对外的吸引力确实超强。而这种吸引力,直到今天依然非常强大,现在很多正在打拼的年轻人,选择在成都安居乐业,开开心心地做了“蓉漂”。
汉代的成都,在通西域之后,北出金牛,就开始向北方丝绸之路提供适合长途贩运、货值比高的大宗商品——蜀锦;从金牛向西南,在南方丝绸之路上转运蜀锦、蜀布、茶叶等特产。从这个意义上说,金牛是名副其实、当仁不让的南北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千百年来,以商贸浸润的金牛形成了汇通天下的文化特质和与之一脉相承的创新、包容、诚信、友善的文化因子,也奠定了这个城市拼搏进取的基调。(www.xing528.com)
近些年来,在金牛区出土的大量有连续性的文物古迹,如老官山汉墓的蜀锦织机、曾家包汉墓的东汉画像砖、天回山东汉崖墓的说唱俑,以及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发现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等,都反映出两千年前成都作为一线城市的强大实力。时至今日,借着这些历史文物,仍然能够让我们不断发现成都昨日的辉煌。“烟火人间三千年,蓉城开处自九天。”成都因人而聚,因经济而发展,也因文化而不断丰富。作为成都的门户,金牛区又以金牛道的开凿,开启了这座城市往后两千年的荣光与骄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