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的成都公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中西合璧,只是程度不同。第一类是传统四合院,细部有西洋风格装饰,比如大邑安仁的刘氏庄园;第二类是园林式公馆,比如刘存厚公馆;第三类则是花园洋房式公馆,是西化程度最高的公馆,比如金河路上的王泽浚公馆、李家钰公馆等。薛公馆则是第一种类型。
从薛公馆的大门来看,顶部是清朝民居院落的垂花门,中间雕有中国传统牡丹花式,以此寓意主人富贵安康;青砖砌出讲究的西式门脸,两侧各立两柱,柱头雕以卷涡花式,内侧两柱紧挨垂花门;四柱分布呈哥特式教堂似的众多小塔围绕主塔样式;大门顶部白色石岩勾出月牙形弧度门棱,增加门楼和木门的协调性和美观度;两侧均以成对角线方向错开的青砖勾出白线柱墙框架。
为什么成都的民国公馆都有着西方文化的影子?这就得说到这些公馆修建的时代背景和它们的主人。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西方的社会意识、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等也随之进入中国。特别是自从华西坝来了外国人后,西方的文明之风就开始在成都登陆。当西方文明之风拂过这片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地时,这些军阀出身或者有军阀背景的领导者率先欣然接受了这样的风气改变。民国文人薛绍铭在《成都的印象》里写道:“成都的地皮及房屋,半数以上是被有钱而又有枪阶级人所垄断。这些地皮房屋的收买和出租,是用各种堂号名义,但他的总老板谁都知道不外几个军政要人。”所以,这些公馆的主人们都有着军阀属性的一致性。自辛亥革命后,中国相继出现很多军阀。这些军人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甚至有些人还有着出国留学的经历。这就使得他们的思想和眼光更加开阔,能快速吸收西方崭新的事物,使得中国的传统建筑体系在经历对西方建筑体系的排斥、接触、融合、模仿、创新等过程后,建筑风格开始逐渐多元化。在修建自家住宅时,西方元素大量使用,可以说是“西风东渐”在建筑上的体现。由于成都偏安一隅,相对远离战火,东部以及沿海地区的人们纷纷拥入成都,修建大量新派公馆,薛公馆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诞生的。(www.xing528.com)
我们现在看到的薛公馆只是这个院子的一部分,另外很大一部分已经被破败或毁坏了。以前,房屋背后还有一个花园,里面种了十多棵高大的楠木。院落的数十间平层房屋全为砖木结构,院内朱红色的柱子两端雕有细致的花纹,格子门窗做工精细。整个院子的点睛之笔,是院落中央的一株枝繁叶茂的黄桷树,树荫几乎覆盖了整个院落,现在依然顽强地守护着这个小小的院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薛公馆被收归国有,先后用作幼儿园、民办小学和皮鞋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沉寂多年的薛公馆突然热闹起来,火锅店与茶馆陆续进驻,薛公馆摇身一变成了普通市民的休闲乐园,附近的居民好多直到现在还记得曾经在这家茶馆喝茶打麻将的安逸生活。
俄国著名剧作家果戈理说:“当诗歌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在说话。”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时代的缩影。一座城市如果没有老建筑,将会彻底失去灵魂。成都近代公馆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城市住宅发展的历史见证,反映了传统民居向现代住宅过渡的演变历程。世事变迁,光阴易过,薛家老宅子已在成都存在了整整九十年。在这近百年老宅里,不知上演过多少悲欢离合,它蹚过时间的长河,在每一次的日出日落中,目睹了这个城市的历史变迁。如今的薛公馆已经修缮完毕,这洗尽铅华的座老宅又将焕发出怎样的光彩?让我们一起期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