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江布鞋与群生川剧团》:大道金牛的成都文化志

《三江布鞋与群生川剧团》:大道金牛的成都文化志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到小平同志,花牌坊街上不仅有他爱穿的布鞋,还有他喜爱的川剧。20世纪50年代,十二名川剧艺人自发组成了群生川剧社,后逐渐发展成为群生川剧团,他们演出的场地叫草堂剧场。尽管群生川剧团后来撤销了,但四川省川剧院依然还在花牌坊坚守阵地,保留着传统文化的一点星火。

《三江布鞋与群生川剧团》:大道金牛的成都文化志

“西社”这个宅院现在坐落在成都工业学院里面。这个学校或许名气不大,但出了一位名气很大的校友——开国元勋陈毅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这里当年叫“四川第一甲种工业学校”。1916年,陈毅从乐至老家考进了这所学校,直到1919年赴法留学前,陈毅都在这里学习。这所辛亥革命后四川省创办的第一所实业学校,一路走来,名字居然改了十二个,包括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四川省立成都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等,现在叫成都工业学院。

除了成都工业学院,花牌坊这里还有很多有趣的龙门阵可以说。你比如成都很多街巷都有不少茶铺茶馆,花牌坊这家茶馆很有名气,叫“各说阁”。

这名字起得好,相当于“各说各话的茶馆”,和成都人喝茶的状态很贴切,很有特色和意味。各说阁在当年的成都是比较大的一家茶馆,自然也是成都人的社交场所、新闻中心,三教九流的人都汇聚在这里,各说各的,很热闹。因为它处在花牌坊西门外的城墙边上,当年属于城郊,有点偏僻,不过抗战时期为了跑警报把城门给拆了,这一带就成了居民的疏散地,所以往来茶客不少,“各说阁”也成为成都名噪一时的茶馆。再加上附近花农特别多,每逢赶场天,花农们要到茶店子一带购买种花用的原料,累了就在各说阁里歇歇脚,喝茶聊天。当然,少不了袍哥,他们最爱在这儿喝茶理事断公道,吃讲茶。后来,吃讲茶没有市场了,袍哥基本上也销声匿迹了。

曾经,在花牌坊附近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布鞋,以前花牌坊街40号就是一家鞋厂,生产的布鞋在成都很有名。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这里有三百多名工人,每个月产近万双布鞋,它有一个品牌叫“三江布鞋”,许多老成都人可能都曾经是它的粉丝,当年简直是供不应求。爱穿三江布鞋的人都知道,这布鞋用传统工艺精工细作,有三十多道工序,男鞋鞋底的布料厚达二十八层,纳好的鞋底要放入热水浸泡,用棉被包严热闷后,再用锤子锤平整,晒干。穿几年鞋底都不变形,而且吸汗、柔软、舒服,连邓小平同志都非常喜欢穿这三江布鞋。小平同志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一辈子生活朴素,对家乡四川的圆口布鞋情有独钟。为这事,成都市曲艺团还专门写了一出独幕话剧《布鞋情》,以小平同志喜欢穿成都三江布鞋为线索,描写他穿着三江布鞋行走在祖国大地上,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操劳的动人事迹。现在三江布鞋厂已经转型为一家创意工厂,有数百家特色小店,吃的、玩的,咖啡、酒吧、创意手工店、日料店,无数的新元素涌进曾经喧闹的厂房,又让它充满了勃勃生机。(www.xing528.com)

说到小平同志,花牌坊街上不仅有他爱穿的布鞋,还有他喜爱的川剧。20世纪50年代,十二名川剧艺人自发组成了群生川剧社,后逐渐发展成为群生川剧团,他们演出的场地叫草堂剧场。剧团整理、改编、移植大小剧目三百八十多个,每年坚持、下乡下厂为基层群众演出。1983年剧团曾在金牛坝省委招待所,也就是现在的金牛宾馆做了一次汇报演出,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还为剧团题赠“川剧为人民,推陈更出新”的条幅。尽管群生川剧团后来撤销了,但四川省川剧院依然还在花牌坊坚守阵地,保留着传统文化的一点星火

《母亲的礼物》局部 刘伟作品

如今的花牌坊,依然熙熙攘攘,你可能看不到一个爱惜名节、倔强坚贞的刘姑娘,遇不到爱民如子、心地善良的花如春,但你会与那些忙着在这儿创业的年轻人擦肩而过。走在花牌坊这条车水马龙的城市街道上,你会发现,有些故事已经落下帷幕,但有些故事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