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门码头运杂木、柴米

北门码头运杂木、柴米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门大桥除了有米码头,还有一个柴码头,每年7、8月,从岷山上砍伐下来的杂木顺水漂下,在北门的柴码头上,由码头工人一根根钩住捞上岸来,再搭上木板竹竿之类,几人架抬入库。在还没有蜂窝煤的年代,这些从北门柴码头上岸的木柴,曾经是这个城市成千上万户家庭赖以生存的物资用品。

北门码头运杂木、柴米

从成都北大街向北,有一座横跨府河的桥——北门桥,人们习惯把它叫作北门大桥。这座桥是一座古桥,古时这里是成都北城门,清朝时它不大,是一座三洞石拱桥,20世纪50年代改为缓坡,60年代扩建为宽阔而平缓的五孔石墩桥,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这座桥才被改建为一座钢筋混凝土平桥。虽然多次重建,但是其位置基本上没变,重要地位也没变,一直是北门通向川陕公路的主要桥梁

其实,北门大桥原有一个正式名字“大安桥”,还有一个官方名字叫“迎恩桥”。大安桥的得名是因为清代的成都北门名叫大安门,如今在桥下你都还能看到一条叫作“大安路”的街道。而另一个名字“迎恩桥”的来历,就要追溯到明末清初年间。在张献忠清军厮杀后,成都坝子基本上成为一片废墟,四川省府不得不迁去阆中,成立临时政府。但这毕竟是权宜之计,后来皇帝派来一个叫冀应熊的新知府,到成都来搞“灾后重建”。因为这位封疆大吏的上任路线是由剑门关入川,经北大门进成都府,所以这迎接仪式也就理所当然地定在了北门大桥,北门大桥就叫“迎恩桥”。成都这座城市的生命力相当顽强,当时官民一起努力,很快开始了复苏的节奏,北门这条路的修建也首先被提上了日程。因为皇帝下派的官员、使节等重要人物,如果是从陕西方向进成都,北门是必经之路,因此打造一条关于城市形象的交通要道就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北门上的街道越修越多,人口也越来越集中。

说到桥,自然离不开码头。曾经的成都,也好似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致,河边的乌篷船,桥下洗衣服的妇女,在河边玩耍的孩子,碧波荡漾间充满着诗情画意。曾经锦江上的船来船往,也记录了一段成都水运发达的历史。在很多老成都人的回忆中,锦江上曾经有各种各样的货运码头。这些码头因运输不同的货物而得了相应的名字,比如柴码头、盐码头、粪水码头、煤码头、米码头等。其中的米码头就是老成都码头里人气最为旺盛的码头之一了。米码头当时有两个,一个是老南门大桥(万里桥)码头,还有一个就是北门大桥码头。米码头的兴盛带动了米市经纪人和米行在这里繁衍兴起。随着交易的增多,问题也出现了。有时米生意成交之后,因为购货数量太大或者搬运人手一时不足,就会造成付款后不能马上运货的现象。遇上这种情况,米行老板聪明地想到一个办法,那时的成都都是瓦房,老板随手在街边捡起一块干净规整的瓦片,将瓦片磕成两片,然后在瓦片上写出米的斤数、品种、售米日期和店铺名称,一式两份。就这样,一块小小的瓦片便成了买米者的凭证,不得不说民间智慧真的很强大。(www.xing528.com)

北门大桥除了有米码头,还有一个柴码头,每年7、8月,从岷山上砍伐下来的杂木顺水漂下,在北门的柴码头上,由码头工人一根根钩住捞上岸来,再搭上木板竹竿之类,几人架抬入库。在还没有蜂窝煤的年代,这些从北门柴码头上岸的木柴,曾经是这个城市成千上万户家庭赖以生存的物资用品。但后来随着更为快捷的汽车运输的出现,一度热闹的锦江码头最终褪去喧嚣,成为成都市民另外一个生活乐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